蘇聯在1946年作出了戰後蘇聯海軍的發展計劃。決定發展一種中型常規潛艇。這些就是後來的613型,北約稱之為W級。
W級潛水上排水量1050噸,水下排水量1340噸;最大長度76米,最大寬度6.3米,平均吃水4.55米;2台主機功率共4000馬力,2台電機功率共2700馬力;水上航速18節,水下航速13節;水上續航力8580海里/10節,水下續航力335海里/2節。極限下潛深度200米,自給力30晝夜,艇員52人。首部4具魚雷發射裝置,尾部2具,共攜帶12枚魚雷。
W級潛艇沒有立下過什麼戰功,但經過多次改裝,進行過飛航導彈裝備潛艇研試工作;還進行過新型核魚雷的試驗;進行過自浮式救生鍾試驗;進行過燃料電池試驗,進行過水下狀態潛艇與潛艇之問補給燃油的試驗,為蘇聯潛艇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W級潛艇從1950年3月開工建造,到1958年6月最後一首交艇,共建造了215艘,是二戰後世界上建造數量最多的潛艇。出口給很多國家。印尼12艘、埃及10艘、敘利亞3艘、波蘭4艘、保加利亞2艘、阿爾巴尼亞3艘和朝鮮5艘。
1954年蘇聯還將W艇的技術資料轉讓給我國,有償轉讓了建造權,提供成套器材設備和資料,並派專家來我國指導建造。從軍事上培訓我國的潛艇艇員,學習掌握潛艇的作戰使用。為我國後期走上潛艇自行研製的道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