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陳思佳】據美國《華盛頓郵報》7月8日報道,近日有人使用人工智能技術模仿美國國務卿魯比奧的聲音和寫作風格,冒充魯比奧聯繫了多名美國外交官員、一名美國州長和一名美國國會議員。美國政府懷疑這名冒充者想要竊取信息,但尚未確定其身份。
報道稱,魯比奧的辦公室3日發送給美國國務院員工的一份文件顯示,冒充者的活動始於6月中旬,當時有人在通訊軟件signal上註冊了一個名為“[email protected]”的賬號。這不是他的真實郵件地址,但冒充者可以藉此欺騙毫無戒心的美國外交官員和政客。
文件稱:“冒充者在signal上至少向兩名目標人物發送了語音留言,其中一次還發送了一條短信,邀請對方通過signal進行交流。”根據這份文件的說法,冒充者使用ai軟件,向至少5名美國官員發送了模仿魯比奧聲音和寫作風格的語音和短信,其中包括3名外交官員、1名州長和1名美國國會議員。
美國政府尚未確定這名冒充者的真實身份,他們推測,作案者試圖欺騙美國政府高級官員,目的可能是“獲取信息或賬戶訪問權限”。
對於這一報道,美國國務院回應稱,將進行徹底的調查,並實施一系列保障措施,防止將來再次發生類似的情況。美國國務院官員拒絕披露作案者冒充魯比奧發送了哪些信息,也沒有透露成為目標的美國官員的身份。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則拒絕發表評論。
《華盛頓郵報》指出,根據美國法律,冒充聯邦官員或僱員行騙或獲取某物屬於犯罪行為。
資料圖:美國國務卿魯比奧 視覺中國
這已不是美國政府官員首次遭遇類似的事件。美國《華爾街日報》此前報道稱,今年5月,有人入侵白宮辦公廳主任蘇茜·懷爾斯的手機,並冒充懷爾斯給多名美國參議員、州長和企業高管打電話和發短信。fbi已就此事展開調查。
fbi曾在5月發出警告,稱一些“惡意行為者”正通過“持續的惡意短信和語音信息活動”冒充美國高級官員,目標是其他美國政府高層及其聯繫人。fbi認為,相關行為依賴ai生成的語音信息,目的可能是“套取信息或資金”。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研究數字取證的教授哈尼·法里德(hany farid)表示,此類行動不需要行動者有多高明,由於美國政府官員時常在數據安全方面疏忽大意,作案者往往很容易得手,“這就是為什麼你們不應該使用signal或其他不安全的渠道來處理公務”。
signal是一款加密聊天軟件,特朗普政府官員在工作中廣泛使用該軟件進行溝通。今年3月,時任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邁克·華爾茲無意中將美國《大西洋月刊》主編拉入signal群聊,並在群聊中討論美國空襲也門胡塞武裝的計劃。
“群聊泄密”事件遭到曝光後,美國政府官員的信息安全意識遭到公眾和政界質疑,最終導致華爾茲被解職,魯比奧代理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一職。
法里德指出,一旦惡意行為者獲得與美國官員signal賬戶相關聯的電話號碼,就很容易進行冒充,“你只需要得到一個人15到20秒的音頻,像魯比奧這樣的就很容易,然後把它上傳到平台,點擊‘我已獲得使用此人聲音的許可’,再輸入你想讓他說的話。語音留言特別有效,因為它不需要互動。”
《華盛頓郵報》稱,尚不清楚是否有美國官員“中招”,美國國務院已敦促外交官員向美國外交安全局(dss)報告所有“冒充官員的企圖”,並敦促非國務院官員向fbi的互聯網犯罪投訴中心報告相關信息。
專家警告稱,儘管ai還無法完美地模仿和生成語音,ai模型已經有能力模仿人類說話的語調,甚至模擬細微的停頓和呼吸,這項技術正在突破法律的邊界。但美國axios新聞網3月報道稱,許多領先的ai技術產品缺乏防止欺詐或濫用的保障措施。
美國信息安全公司pindrop首席產品官拉胡爾·蘇德(rahul sood)指出,技術發展的速度和ai生成聲音的可信度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不僅僅是個人,許多企業也面臨網絡風險。一些專家警告說,這項技術具備改善無障礙服務和提高自動化效率的優勢,但同時也可能成為詐騙工具。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