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7月3日,美俄領導人進行了通話,且這也是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宮後第六次與普京通話。
據悉,此次通話時間超過一小時,通話內容主要圍繞俄烏衝突和中東局勢展開。
此次長時間的通話結果如何?
至少從特朗普的反應來看,結果似乎並不樂觀。
結束與普京的通話後,特朗普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他與普京就俄烏問題進行了“長時間”的討論,但沒有取得任何進展,這令他感到“不高興”。
俄羅斯總統助理烏沙科夫在就當天通話情況做出通報時稱,特朗普在通話中向普京提出,希望俄烏能迅速結束衝突。對此,普京則重申俄羅斯不會放棄解決俄烏衝突的根源問題,即北約東擴。
不僅如此,烏沙科夫還指出,美國不應該“積極介入”俄烏和談,因為這是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的雙邊問題。
顯然,對於特朗普試圖主導俄烏談判的表現,俄羅斯並不認可。
有意思的是,在通話的一開始,特朗普先就美國參議院通過“大而美”法案一事向普京進行了通報。
眾所周知,“大而美”法案在美國國會遭遇了很大阻力,但在特朗普堅持推動下,依舊以微弱的票差險勝通過。
因此,有俄羅斯分析人士指出,特朗普之所以會在普京面前提到“大而美”法案,是想藉此暗示普京自己也能說服他結束衝突。
然而,就目前的情況來看,特朗普的暗示並沒有起到什麼效果。
對於此次通話,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也在3日當天發表了看法,表示特朗普和普京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人,他不確定兩人之間存在多少共識,並強調烏克蘭支持特朗普提出的無條件停火倡議。
此外,澤連斯基還重申,如果俄烏想要實現和平,那就必須實現雙方領導人的直接會晤。
需要指出一點,在領導人直接會晤的問題上,俄羅斯的立場其實一直很明了,那就是態度開放行動遲緩,所以俄烏領導人短時間內可能很難實現面對面的交談。
不僅如此,如果俄烏和談繼續耽擱下去,特朗普和普京的會晤可能也會泡湯。
要知道,早在今年2月份,特朗普就曾放風會很快和普京會晤,以商討如何解決俄烏問題。但將近半年時間過去了,特朗普不僅沒能實現俄烏和平,連普京的面也沒見到。
不可否認,作為兩個大國領導人,特朗普和普京的會面確實需要長時間準備,但正所謂“遲則生變”,拖得太久也不利於會晤,尤其特朗普本人的耐性並不算好。
可以看到,上任初期,特朗普一度非常積极參与斡旋俄烏衝突,但隨着談判遲遲未有進展,特朗普轉頭又將精力放到了中東。
換句話說,如果特朗普繼續“不高興”下去,他有可能會改變主意,放棄與普京會晤,甚至放棄實現俄烏和平。
至於原因,普京在考慮美俄會談時用的是領導人思維,但商人出身的特朗普卻將其視為一種交易,所以在交易無法得到理想回報的情況下,特朗普自然就會選擇放棄。
當然,需要指明一點,儘管當前美俄領導人沒有實現面對面會晤,但相較於拜登時期,現在的美俄關係確實趨於緩和,這對於美俄實現領導人會晤有一定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