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應對一種可能摧毀牛肉產業、威脅野生動物、危及寵物生命的致命害蟲,美國正在準備培育數十億隻蒼蠅,將它們投放到墨西哥和南德克薩斯的天空中。
聽起來像是恐怖電影的情節,卻是美國保護本土畜牧業的重要計劃,這項“奇異科學”曾被證明是非常有效的,專家們稱其為人類智慧的偉大勝利。
一、目標是嗜肉的“新大陸蠅蛆”
據美聯社7月3日報道,美國的目標是是新大陸螺旋蠅的幼蟲。與大多數只以腐肉為食的蠅類不同,新大陸螺旋蠅的幼蟲專門啃食活體肉,是名副其實的“活體殺手”。
雌蠅會將卵產在動物的傷口或黏膜上,孵化出的幼蟲會直接啃食宿主的活體組織。一頭千磅重的牛,只需兩周時間就可能因感染而死亡。
美國農業部計劃通過輻射技術對人工繁育的雄性螺旋蠅進行絕育處理,並將這些“無能為力”的雄蠅釋放到野外。
它們會與野生雌蠅交配,而雌蠅只會在一生中交配一次,這意味着她們產下的卵無法孵化,最終導致種群數量急劇減少,直至滅絕。
這種方法被證明比噴洒殺蟲劑更環保,還曾幫助美國和中美洲北部的多個國家在上世紀成功消滅了新大陸螺旋蠅。直到去年年底,這種害蟲在墨西哥南部再次出現,相關行動也被重新提上日程。
佛羅里達大學研究動物寄生蟲的助理教授埃德溫·伯吉斯表示:“我們以為已經徹底戰勝了它,但有時候,敵人還會捲土重來。科學給了我們力量,但也提醒我們要保持警惕。”
二、科學競賽
為了遏制螺旋蠅北移,美國農業部計劃在2026年7月前,在墨西哥南部建立一座新的螺旋蠅工廠。德克薩斯州的一座蠅類分發中心也將在今年年底前啟用,以便必要時從巴拿馬進口更多的絕育雄蠅並立即投放。
1960年前,美國和墨西哥曾聯合繁育並投放了超過940億隻絕育雄蠅,才徹底消滅了螺旋蠅。
而如今,巴拿馬的工廠每周就能繁殖1.17億隻蒼蠅,但農業部的目標是達到每周至少4億隻的生產能力。美國已撥款850萬美元用於得州設施的建設,並投入2100萬美元將墨西哥現有果蠅繁殖廠改造為專攻螺旋蛆蠅的基地。
想要大規模生產這些蒼蠅並非易事,堪薩斯州立大學昆蟲學助理教授卡桑德拉·奧爾茲解釋道:“你得給雌蠅營造合適的產卵環境,還要確保幼蟲有足夠的營養。”
從早期使用馬肉和蜂蜜,到後來用雞蛋粉、牛血製成的飼料,這種飼養技術經歷了幾十年的改進。巴拿馬的工廠會將即將化蛹的幼蟲放進鋸末中模擬自然環境,讓它們順利進入成蟲階段。
德州農工大學昆蟲學家索尼婭·斯威格指出,任何具備繁殖能力的成蟲都必須嚴格控制在封閉環境中,防止意外逃逸。
三、高空撒播
培育蒼蠅是基礎,如何將這些“無菌戰士”高效地投放到野外,也是一門學問。
上世紀50年代,科學家就嘗試用紙杯裝蒼蠅,從飛機上通過特殊滑槽投放。
後來他們開發出一種名為“whiz packer”的裝置,可自動將裝有蒼蠅的盒子從低空飛行的小型飛機中彈射出去,但危險依然存在。
今年6月,一架用於投放蒼蠅的飛機在墨西哥與危地馬拉邊境墜毀,導致三人遇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