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了一聲“叔叔”,泰政局就這樣變天了
2025年7月1日,泰國憲法法院以7票對2票的結果裁定,暫停總理佩通坦行使總理職權。
法院表示,裁決是在受理由上議院議員提交的請願書後作出的。
該請願書指控佩通坦涉嫌違憲,法院決定在審理期間暫停其總理職務。
副總理兼交通部長素里亞・庄龍琅集將暫時代行總理職權。
事件起因與邊境衝突相關
整起政治危機的爆發,與5月底泰柬邊境發生的軍事摩擦有關。
2025年5月28日,泰柬軍隊在邊境地區發生短暫交火,衝突持續十分鐘,造成一名柬埔寨士兵死亡。
泰國軍方稱巡邏士兵發現柬方在爭議區挖掘戰壕,試圖 “改變地理樣貌”,在前往交涉時遭柬軍開火,被迫還擊。
而柬埔寨國防部強調,柬軍是在例行巡邏時突遭泰方射擊。
邊境局勢迅速升溫,引發兩國媒體大量報道。
這一事件在泰國國內引發關注,軍方強硬派主張採取更強勢的回應。
柬埔寨方面則通過外交和媒體渠道呼籲對話。
邊境衝突發生後,泰國政府內部對處理方式存在分歧。
“通話門”事件引發政壇震動
2025年6月18日,一段佩通坦與柬埔寨參議院主席洪森之間的私人通話錄音被公開。
錄音內容顯示,佩通坦稱呼洪森為“叔叔”,並請求對方協助處理邊境問題。
她在通話中表達了對泰國軍方部分指揮官的不滿。
該通話本為私人溝通,但被洪森本人公開傳播。
據報道,洪森將該錄音發送給柬埔寨80多名政府官員。錄音公開後,引發泰國政壇和社會輿論強烈反應。
那麼問題就來了,洪森為什麼要公開與佩通坦之間通話錄音呢,雖然並未明確說明全部動機,但從各方報道及事實推斷,可以總結出以下幾個可能的原因:
1.釋放政治信號,劃清立場
洪森將通話內容公開,很可能是為了向泰國國內和柬埔寨國內釋放一種明確的政治信號:他並不打算與泰國現政府進行私下交易或秘密協調。
佩通坦稱呼洪森為“叔叔”,語氣相對親近,並在通話中表達了對本國軍方不滿。這種言論被公開之後,反映出她在邊境事務上的立場相對軟弱,容易被對手解讀為失去國家立場。
洪森通過公開這段錄音,有助於澄清柬埔寨並非在暗中配合泰國政府,更不是“被施壓者”,而是信息公開、立場清晰的一方。
2.回應國內壓力,防止被質疑妥協
在柬埔寨,特別是在軍方和政界強硬派中,泰柬邊境問題一直是高度敏感議題。
洪森若與泰國方面進行秘密協調,可能在國內引發“軟弱”或“出賣國家利益”的質疑。
他主動公開錄音,可視為一種自保行為,通過公開透明的方式讓公眾知道他所接收到的信息和立場,從而降低政治風險。
3.削弱佩通坦政府的合法性
此舉也可能出於區域政治考量。
洪森與欽那瓦家族曾有複雜關係,既有合作也有分歧。佩通坦是他信之女,她所領導的政府被視為欽那瓦家族重新掌權的重要標誌。
公開錄音可以打擊佩通坦的執政合法性,給她製造政治麻煩。
錄音曝光後,泰國反對派迅速抓住把柄推動彈劾,政局很快出現重大轉折。
這說明,洪森的舉動並非單純出於“透明”,而是確實對泰國政局產生了實際影響。
反對派藉機發起彈劾行動
錄音曝光後,泰國上議院36名議員向憲法法院提交請願書,指控佩通坦違反憲法。
反對派指責她越權干預軍務,損害國家利益。
社會輿論認為她的行為有失分寸,對國家形象造成負面影響。
法院迅速受理該請願,並在短時間內作出暫停職務的決定。
這是一起政治程序介入外交失誤的典型案例。
民族主義情緒上升,輿論傾向發生變化
在佩通坦被指軟弱之後,部分民眾支持更強硬的對外政策。
民族主義情緒迅速升溫,為反對派提供了政治動能。
部分媒體對佩通坦的批評持續升級,形成對她執政合法性的質疑。
這一背景下,反對派的強硬立場獲得一定支持。
同時,執政聯盟內部出現裂痕,導致政府支持率進一步下滑。
他信重新成為輿論焦點
佩通坦被停職後,原本暫時擱置的他信案再次被提起。
2025年7月1日,泰國刑事法院恢複審理前總理他信涉嫌“冒犯君主罪”的案件。
案件源自2015年他信在接受韓國媒體採訪時對泰國君主制度的批評。
根據泰國刑法第112條,侮辱、威脅或誹謗王室成員可判處最高15年有期徒刑。
該案件在他信流亡期間被提起,但因佩通坦上台而未被推進。
她被暫停職務後,檢方重啟程序,法院開始傳喚證人。
他信是否將重新入獄,目前仍無明確判決,但相關程序已進入審理階段。
政壇布局變化,欽那瓦家族面臨挑戰
欽那瓦家族此前三度執政,在泰國政壇擁有長期影響力。
佩通坦是他信之女,被視為家族第三代的政治代表。
她在2024年出任總理後,外界普遍認為這是欽那瓦家族的政治回歸。
但此次停職事件對家族影響力構成直接衝擊。
多個政黨開始重新評估與欽那瓦家族的合作關係。
政壇格局在短時間內發生劇烈變化,家族政治的持續性面臨質疑。
內閣改組未能阻止政權動搖
在法院裁決前,佩通坦曾進行內閣調整。
她讓部分親信擔任關鍵職位,並自兼文化部長。
根據憲法,即使總理職務被暫停,她仍可作為文化部長出席內閣會議。
但這一操作並未有效穩定政局。
聯合政府中的自豪泰黨宣布退出,多名部長辭職。
政府結構面臨重組,政治動蕩繼續擴大。
中方表態希望泰國保持穩定與發展
泰國政局發生變化後,中國外交部在第一時間作出回應。
2025年7月1日,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記者會上表示:“這是泰國的內政,中方不作評論。作為友好鄰邦,我們希望泰國保持穩定和發展。”
這一表態延續中方在地區政治問題上的一貫立場。
中方堅持不干涉內政,強調地區穩定優先。
中國在泰國有多項投資,包括中泰高鐵、“一帶一路”合作項目等。
穩定的政局有助於項目持續推進,也有助於區域合作。
中方此時發聲,意在表明對泰國局勢的關注,同時不介入內部政治。
東南亞地緣局勢受到牽動
泰國是東南亞地區重要國家之一,與柬埔寨、老撾、緬甸等多國接壤。
此次政局震蕩牽動周邊國家的神經。
泰柬關係如果進一步惡化,可能波及整個湄公河流域地區的安全格局。
尤其是當前泰反對派鷹派勢力上升,未來政權更替可能帶來對外政策變化。
柬埔寨方面對泰國反對派的強硬言論已有反應,雙方軍隊在邊境進入高度戒備狀態。
地區局勢不穩定也將對東盟機制構成壓力。
當前局勢仍在發展中
佩通坦是否會被永久解除職務,取決於憲法法院後續裁決。
他信案件是否成立,還需法院審理結果。
反對派是否能順利掌權,需看未來選舉和聯合政府談判情況。
邊境衝突是否升級為持續對峙,受制於兩國軍事與外交互動。
中方是否在關鍵時刻進行外交協調,目前尚無跡象,但有相關經驗。
局勢尚未明朗,但目前已對泰國國內政治和地區穩定產生實質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