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48小時內兩次批評日本,直言美日貿易“不公平”,日本正面臨嚴重的大米荒,卻拒絕接受美國大米。威脅將對日本徵收新關稅。此前,負責日美關稅談判的日本經濟再生大臣赤澤亮正七度赴美,但未能就關稅談判取得突破。
特朗普的“對等關稅”90天緩徵期將在7月9日結束,如果日本和美國無法達成貿易協議,日本將面臨24%的關稅。“大限將至”,作為美國的“鐵杆”盟友,日本和美國的關稅談判將走向何方?

汽車關稅成死結
所謂“對等關稅”暫停期限臨近,特朗普將火力瞄準在亞洲的重要盟友日本,並警告,他可以對從日本進口的商品徵收“30%或35%或任何我們確定的數字”的關稅,遠高於他在4月2日宣布的對日本商品的24%所謂“對等關稅”稅率。
日美雙方關稅談判進展緩慢,汽車關稅成為日美關稅談判環節中繞不過去的死結。
特朗普表示:“他們(日本)不接受我們的汽車,但數百萬輛(日本產)汽車卻進入了美國。這不公平”“日本將不得不支付25%的汽車關稅”。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2024年,日本對美汽車和卡車出口總量達到137萬輛,占日本對美出口的34%。美國對日汽車出口卻很少,因為日本人普遍認為美國車型體積過大且耗油。
日本政府一直希望得到汽車關稅豁免,但美國拒絕讓步。日本首相石破茂在5月19日的參議院預算委員會會議上曾強調,無法接受美國對汽車等進口產品徵收高關稅的政策,“將以堅定不移的決心應對”。
汽車關稅癥結由來已久。2019年,在特朗普的第一個任期中,日美雙方達成日本貿易協定,日本對美國產農產品及食品徵收的關稅降至TPP水平,但卻迴避了當時作為焦點問題的日本汽車關稅,美國並未取消日本汽車及相關零部件的關稅,該協議曾被日本在野黨批評為“不平等協議”。
在汽車關稅背後,更大的問題是日美之間長期的貿易順差。
特朗普表示,“我們與日本存在巨大貿易逆差。我曾向他們解釋這一點,他們也明白”。2025年日本財務省公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日本對美國實現貿易順差,2024年對美國出口連續四年增加,其中,日本對美出口額和進口額均創新高,對美貿易實現約9萬億日元順差。
不願吃美國米?
除了汽車以外,特朗普還抱怨日本“不接受他們的大米”。
據路透社報道,特朗普6月30日對美日大米貿易提出抗議。他在“真實社交”網站上寫道,“我非常尊重日本,他們卻不接受我們的大米,而他們自己正面臨嚴重的大米短缺”。
對此,赤澤亮正回應,日本政府的立場沒有改變,不會以犧牲農業為代價與美國進行關稅談判。他表示,日本將繼續與美國進行談判,以保護日本的國家利益。
今年以來,日本大米價格持續上漲,一度引發民眾“囤米潮”,出現“大米荒”。日本政府緊急投放多批儲備米平抑米價,“大米荒”有所緩解,但大米價格依然居高不下。
日本總務省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5月,普通粳米價格同比漲幅達101%,創造了半個多世紀以來的最大漲幅。
不過,特朗普“日本不買美國米”的說法並不屬實。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稱,美方數據顯示,去年日本從美國購買了價值2.98億美元的大米。今年1月至4月,日本又購買了價值1.14億美元的大米。
與汽車類似,大米也是日本在貿易談判中堅持的“禁區”。大米是日本少數能完全自給自足的農作物,如果擴大進口,將引發日本米農強烈抗議。在日美簽署的2019年日美貿易協定中,日方同意降低牛肉和豬肉等其他美國農產品進口的關稅,唯獨保留了大米關稅。
日本參議院選舉臨近,日本媒體表示,美國關稅談判、物價上漲將是此次選戰最大的焦點。
執政黨自民黨議員擔心,大米關稅政策將會影響日本大米產區選民這一“票倉”。
汽車和大米,一個是日本出口導向型經濟的重要支柱,一個是本土農業生產者的賴以生存的產業、“國家的基礎”。日本政府不想妥協,但美國也沒有打算讓步,日美之間的關稅談判仍然障礙重重。
記者丨劉名再
(參考資料:新華社、央視新聞、環球日報、參考消息)
編輯:林麗愛
來源:羊城晚報•羊城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