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美麗中國百人論壇2025年會在青島市舉辦。本次年會的主題為“建言‘十五五’,同築美麗中國”,來自全國的兩院院士、知名專家學者、企業和社會組織代表等近200人齊聚一堂,共商共議美麗中國建設實現路徑和創新實踐。
生態環境部部長、論壇主席黃潤秋出席年會並致辭。山東省委副書記、省長周乃翔出席年會並致辭。論壇副主席、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金南主持論壇開幕式。
青島市美麗城市建設典型實踐案例入選《美麗中國在行動2025》;在美麗中國先行區建設與實踐分享環節,青島分享了具有示範推廣價值的“青島模式”……青島作為東道主、作為在美麗中國建設中奮力走在前的城市,在此次會議中的含量“超標”。
青島美麗城市建設典型案例入選《報告》
會上發布了《美麗中國在行動2025》(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梳理了近一年來美麗中國建設戰略部署、重點領域進展和成效、地方實踐進展等情況。其中青島市美麗城市建設典型實踐案例入選《報告》。
《報告》中介紹了青島以“聚力打造沿海特大城市美麗中國建設示範標杆”為主題的建設路徑和實踐經驗,先行先試探索特大城市美麗建設模式,努力講好山海城相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青島故事”。
青島在全省率先編製實施美麗青島建設規劃綱要,創新謀劃綠色低碳、品質環境、和諧生態、健康韌性、宜居典範、生態文化、現代制度、開放窗口“八美之城”戰略任務。通過綜合施策、攻堅克難,青島連續五年在全省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中獲“優秀”等次,連續兩年進入中國城市生態環保營商競爭力全國前十,去年全市生產總值增速居副省級城市第二位,交出了一份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支撐高質量發展的優異答卷。

碳星快軌
向美而行,青島着力建設高品質濱海宜居典範城市。大氣、水、海洋、土壤等核心環境要素指標始終保持全省前列,主要污染物年均濃度連續五年達到國家二級標準,20個國省控地表水斷面水質全部達標,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李村河入選全國美麗河湖,成為我國北方城市內陸河流治理的樣板,靈山灣、嶗山灣分別榮膺首批國家級、省級美麗海灣榜首,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和“兩山”基地建設已覆蓋全市70%。
對標可持續發展城市爭先創優,青島打響打亮美麗青島建設品牌。先行先試碳達峰試點城市、綠色城市、無廢城市、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重點城市、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區等各類“國字號”試點示範,“青島方案”“青島模式”“青島經驗”在全國全省頻頻亮相。高水平籌辦上海合作組織國家綠色發展論壇,取得“中國—上海合作組織生態環保創新基地(山東)”等一批成果,在世界各國前展示了青島“上合組織旅遊和文化之都”魅力形象。
分享具有示範推廣價值的“青島模式”
會上,在美麗中國先行區建設與實踐分享環節,青島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孫吉海作了《全面推進山海城相融美麗青島 打造美麗城市建設示範標杆》的發言,分享青島經驗。
青島堅持高位擘畫,全力推進美麗城市示範標杆建設。在全省率先印發實施美麗青島建設規劃綱要,創新開展“八美之城”建設。
全力打造碧海藍天環境品質先行區。實施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空氣主要污染物年均濃度連續5年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強化“三水統籌”,建立“河湖長制”,全面完成入河入海排污口溯源整治,實現城市排水“兩個清零、一個提標”,20個國省控斷面全面達標。率先推行“灣長制”,近岸海域水質優良面積比例達到99%。創新開展國家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區建設,開展全省首個污染地塊修復分階段效果評估試點,形成一批源頭預防、用地准入、質量提升的“青島模式”。
創建國家級“綠色工廠”68家、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17家,國家級綠色製造培育數量位居全省首位、全國同類城市前列。全市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裝機佔比突破60%,單位能耗產出水平居全省首位。積極推進“公轉鐵”“公轉水”,青島港大宗干散貨“鐵路+水路”清潔運輸佔比達到86%,海鐵聯運量連續9年蟬聯全國沿海港口首位。實施農業投入與用地結構調整,化肥農藥使用量連續8年“負增長”。本市獲全省綠色發展綜合評價“一等”等次。

海爾智家再循環互聯工廠
建成城市各類公園966個,曾絕跡多年、全球存量不足200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被稱為“神話之鳥”的中華鳳頭燕鷗,在青島創造了全球單次觀測142隻的最大數量記錄。統籌推進陸海生態保護與修復,深入開展“藍灣整治”,西海岸新區海洋生態保護修復獲評全國生態修復典型案例,萊西市九頂莊園項目入選全國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修復十大典型案例,“一灣兩翼、三山一原、一軸多廊”的生態安全格局加快構建。

李村河
全市7個區(市)建成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或“兩山”基地,3個區(市)獲評省級生態文明強縣。全國首個自主負碳區域、全國美麗河湖、國家級美麗海灣優秀案例……青島形成一批具有示範推廣價值的美麗建設實踐模式。
以先行區引領推進美麗中國建設
會上專家學者們圍繞“十五五”美麗中國建設形勢與對策展開了研討。其中,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美麗中國研究中心主任萬軍,介紹了“十五五”美麗中國建設的幾大展望。

山東港口青島港
萬軍介紹,“十五五”期間美麗中國要取得顯著成效,形成一批標誌性的成果。將以美麗中國先行區引領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形成一批實踐創新和制度創新的成果,從區域、省域、城鄉層面推動美麗中國先行區的建設。五大區域先行先試;省域將推出一批在綠色轉型、環境治理、生態安全、制度改革和生態保護等方面走在前面的美麗省域的篇章;城市要按照綠色低碳環境優美、生態宜居、健康安全、智能高效為重點方向來一城一策推進美麗城市的建設;加上美麗鄉村建設,形成全域覆蓋、分區分類引領全國美麗中國建設的新格局。
“十五五”期間隨着碳達峰的加快推進,以減污降碳、協同創新為抓手,持續推進重點領域的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加快綠色技術和產業的培育,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

全民志願行動
“藍天保衛戰仍然是重中之重”,萬軍說,“十五五”期間將堅持系統治理、持續推動生態環境質量的全面改善。其中清潔空氣是美麗中國建設的最大成效,藍天保衛戰仍然是重中之重,將以降低PM2.5為主線,更加註重空氣質量改善和氣候變化的協同推進。碧水保衛戰注重山水統籌,以美麗河湖為引領,推動長江、黃河等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的保護治理,持續改善水生態環境質量。以美麗海灣建設為引導,持續改善海洋生態環境。土壤環境以源頭預防為主,強化綠色修復,逐步實現地下水和土壤環境質量持續穩定的改善。
(半島全媒體記者 陳亞梅 黃瀅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