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令,終止了美國對敘利亞持續46年的全面制裁。這個決定如同一枚深水炸彈,在中東地區激起千層浪。從1979年將敘利亞列為"支恐國家",到2019年出台《凱撒法案》層層加碼,美國對敘利亞的經濟絞殺終於按下了暫停鍵。

【特朗普解除對敘利亞制裁】
白宮在聲明中冠冕堂皇地表示,此舉是為了"支持敘利亞穩定與和平"。但明眼人都看得出,這不過是美國在中東棋局上的一次精心算計。雖然保留了針對阿薩德家族的制裁,但這份"鬆綁令"已經足以讓敘利亞新政府歡欣鼓舞。
而美國態度180度大轉彎的根源,在於敘利亞政權的更迭。經過半年的秘密接觸和試探,美國終於以"務實態度"為由,給這個新政權遞出了橄欖枝。
不過,敘利亞頭上的"支恐國家"帽子可沒那麼容易摘掉,這還需要美國國會投票決定。換句話說,美國給新政府套上了無形的枷鎖:聽話就有糖吃,不聽話大棒隨時落下。
而美國開出的條件里,還藏着兩個關鍵殺招:

【特朗普開出兩個條件】
第一,敘利亞必須確保境內沒有恐怖組織。這個條件聽起來冠冕堂皇,但無法細思。要知道,現在的敘利亞政權本就是各路極端組織的"大雜燴",背後站着美國和土耳其。其中就包括嚴重威脅中國安全的恐怖組織。
中國駐聯合國代表傅聰今年2月就曾公開點名,敦促敘利亞新政府履行反恐義務。但時至今日,朱拉尼政府仍在裝聾作啞。美國表面上與中國立場一致,背地裡很可能在敘利亞培植針對中國的恐怖勢力,玩一出"禍水東引"的把戲。
第二,敘利亞必須與以色列實現關係正常化。這招可謂一箭雙鵰:既保障了以色列的安全利益,又為美國在中東的盟友體系添磚加瓦。
不過,以色列外長薩爾已經放話,願意與敘利亞建交,但戈蘭高地問題免談。換句話說,敘利亞要想獲得國際認可,就得吞下領土被占的苦果。

【敘利亞新總統朱拉尼"華麗變身"】
值得一提的是,敘利亞新總統朱拉尼的"華麗轉身"堪稱魔幻現實主義。這位曾被美國通緝的"危險人物",上台後突然變成了"乖學生":
先是主動向以色列示好,默認戈蘭高地被占事實。再將國內石油、稀土等戰略資源拱手讓給美國公司。甚至還答應驅逐伊朗駐軍,切斷對黎巴嫩真主黨的武器供應。
面對如此"懂事"的新政府,美國自然樂得做順水人情。畢竟46年的制裁已經讓敘利亞經濟縮水六成,物價飛漲93%,民眾苦不堪言。現在解除制裁,既能裝好人,又能讓美國企業大賺特賺,何樂而不為?
除此之外,美國這步棋背後還暗藏了四大戰略意圖:

【美國暗藏四大戰略意圖】
1. 擠壓俄羅斯勢力:敘利亞曾是俄羅斯在中東唯一的軍事支點,擁有塔爾圖斯海軍基地等核心資產。如今親美政權上台,俄軍的戰略布局被打亂,多年投入可能血本無歸。更狠的是,這招直接拆散了俄羅斯和伊朗的"鐵杆聯盟"。
2. 打壓伊朗勢力:敘利亞是伊朗向黎巴嫩真主黨輸送武器的關鍵通道。隨着新政府倒向美國,伊朗的武器供應銳減四成,"抵抗軸心"被攔腰斬斷。伊朗在中東的影響力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衰退。
3. 摘取經濟果實:敘利亞坐擁25億桶石油和8.5萬億立方天然氣儲量。美國頁岩油巨頭哈里伯頓已經捷足先登,打着"僱傭本地勞動力"的旗號,實際掌控了敘利亞的能源命脈。預計2500億美元的重建蛋糕,也將被美國企業瓜分大半。
4. 拉攏地區盟友:美國趁機拉攏沙特、土耳其組建"小圈子"。沙特想擴大在敘利亞的影響力,土耳其則覬覦敘北部領土,而美國坐收漁利——剛與沙特簽下1420億美元的軍售大單就是明證。

【中東局勢大洗牌已成定局】
表面上看,特朗普的"鬆綁令"是人道主義的勝利。但實際上,這是地緣經濟戰的升級版。這背後,是國家主權被明碼標價的殘酷現實。而伊朗往後的日子,也不會好過了。
如今的敘利亞,除了出賣自家利益,已經沒法和美國討價還價了。這也印證了那個亘古不變的真理:落後就要挨打,弱國無外交。
而這場"制裁大戲"的落幕告訴我們:在國際政治的角力場上,沒有永恆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美國可以為了地緣利益,與昔日的"恐怖分子"把酒言歡;也可以為了戰略需要,將46年的制裁一夜清零。而敘利亞,只能在強權的遊戲中,扮演任人宰割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