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消息,當地時間5月11日,中美連續兩天,共計約16小時的經貿高層會談結束,隨後中方便召開了新聞發布會介紹有關情況。
對這次會談,中方的整體評價是:坦誠、深入、具有建設性、取得實質性進展、達成重要共識。通俗點來說,這次會談中,雙方談的內容很多,而且都直接表達了各自的關切和訴求。雙方關注的重要議題也取得了實質性進展,在大方向上雙方有了基本共識。這樣的結果顯然超出了外界的預料,此前考慮到中美分歧較大,所以外界的預期都非常保守,認為這只是一次初步接觸。現在看來,未來的中美經貿分歧得以妥善解決的可能性正在增大。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中美這次還要發布會談達成的聯合聲明。一般來說,只有在雙方取得的共識足夠大的情況下,才有可能會發布聯合聲明,這說明中美溝通的效果可能遠超外界預期。目前來看,這次會談最重要的成果就是中美同意建立中美經貿磋商機制。這說明未來類似的會談還會有,而且會機制化,這無疑有助於系統性的解決中美當前的經貿分歧。
這次能夠取得超預期成果,主要與三方面因素有關。首先,中方的立場與原則始終是明確且堅定的,這就讓美方在談判前有了充分預期,雙方也就更容易談攏。據美媒cnn報道,參與這次會談的美貿易代表格里爾表示,中國同行“工作非常勤奮”,而且“非常強硬”。
其次,會談開始前以及會談期間,美方少有的展現了一定的務實性。這次參與會談的美方代表中,主要由美財長貝森特領頭,作為政治學專業且長期活躍在美國金融界的技術性官員,貝森特算是特朗普團隊中相對理性務實的核心成員,曾公開承認中美當前的高關稅不可持續,不少美媒也分析認為,特朗普是在貝森特的勸說下才在經貿問題上不再那麼激進。而“對等關稅”政策的提出者,同時對華態度強硬,主張對華加征關稅的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並沒有參與這次會談。有分析認為,這是美方主動展現誠意的體現。
此外,這次會談期間,中美都非常低調,會談間隔期間,雙方都沒有接受媒體的採訪,沒有關於會談情況的消息流出,期間美方也沒有通過媒體放風,這和美方此前的做法很不相同,說明這次美方是想要和中方談出成果的。
當然,最重要的原因,還是美方迫切需要與中方結束貿易戰,哪怕一兩次會談無法做到,也要及時向市場傳遞出積極信號。過去一個多月里,不少美企都還有庫存,關稅戰對美國經濟以及市場秩序帶來的衝擊還不明顯。但越往後,美企們要承擔的壓力只會越大,尤其是那些被中方重點反制的領域,例如稀土。會談前,就有消息人士透露稱,中國限制稀土出口讓美國業界面臨著巨大壓力,而這一壓力已經傳導至白宮。
所以對特朗普來說,如果中美經貿關係再不緩和,關稅戰帶來的衝擊很快就會顯現。例如供應鏈出現混亂,不少美企因為高關稅無法從中國獲取原材料或相應的產品,生產秩序將崩潰。另外,一旦美國貨架上沒有了物美價廉的中國商品,通貨膨脹問題將反彈。在美聯儲不願意配合降息的情況下,特朗普政府只能尋求與中方緩和關係,以避免關稅戰引發的通貨膨脹問題。
總的來說,當前的局面,是中方堅定原則立場,並採取精準反制打出來的。中美之間本可以實現互利共贏,就算有分歧,也應該通過對話的方式妥善解決,而不是單方面加征關稅。如今中方寸步不讓,美方還是要回到談判桌上,討論降低關稅。不過相信通過這次博弈,特朗普政府應該已經認識到,威脅施壓的把戲,對中方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