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羅斯的“勝利日”活動開始之前,烏克蘭方面曾經出動了多達100多架無人機,襲擊了俄羅斯本土,重點打擊了包括莫斯科和聖彼得堡在內的幾座俄羅斯大城市,莫斯科的四大機場也在打擊之下被迫關閉。
但是在5月7日之後,各國領導人開始陸續抵達莫斯科,烏克蘭軍隊也就沒有進一步的襲擊俄羅斯的首都莫斯科。
因為當時多達27個國家的元首都到達了莫斯科,其中甚至包括中國的高層,如果烏克蘭不蠢的話,就不可能選擇在這個時候襲擊莫斯科。
另外一方面,包括中國在內的一些國家在此之前也要求烏克蘭不要攻擊莫斯科,澤連斯基在近期接受採訪的時候也表示,烏克蘭“信守了承諾”。
本月13日,中國和巴西也發布了聯合聲明,支持俄烏儘快進行和談,而這無疑也是對烏克蘭的一種“回報”。
烏克蘭方面在聯合聲明公布之後,也專門感謝了中國,並且表示中國的做法是在“對俄羅斯施加壓力”。
本月14日,俄烏雙方在土耳其進行了首次的直接接觸會談,而澤連斯基也表示“自己已經準備好和普京見面”,甚至就連特朗普都計劃前往土耳其。
但是無論怎麼說,這次俄烏談判的前景其實還是很難預料的,因為俄烏之間仍然存在大量的核心分歧,包括對烏克蘭的“去軍事化”的問題,以及烏克蘭加入北約的問題,最為關鍵的問題則是烏東地區的領土歸屬問題。
俄羅斯方面始終認為,停火只是給予烏克蘭“喘息的機會”,以恢復烏克蘭的軍事能力,從而繼續和俄羅斯進行軍事對抗。
如果俄羅斯始終保有這種想法的話,那麼停火其實根本就不存在達成的可能性,當然俄羅斯的這種擔憂其實也是必要的。
俄烏的前景不樂觀,很有可能最終將會進入“板門店模式”,畢竟雙方的訴求是完全矛盾的,只能以現在的戰線進行“劃界”,所以在其中一方流乾鮮血之前,衝突是不可能真正結束的。
但是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戰爭確實也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
雖然戰爭會帶來傷亡,也會引發一系列新的矛盾,但是二戰後的很多國家其實都是通過戰爭才贏得的獨立,俄烏衝突的原因很複雜,如果能夠通過這場戰爭徹底結束兩個國家,兩個民族千年間的糾葛,其實也“不失為一件好事”。
但是這些問題都不是我們應當關注的重點,我們應當關注的是俄烏衝突給這個世界所傳達的一種“信息”,那就是俄烏衝突之後,代理人戰爭可能會成為全球的一種新常態。
二戰後的國際局勢是相對穩定的,經濟發展和科技發展讓大國掌握了充分的話語權,同時也限制了大國之間的戰爭,畢竟沒有人希望自己被毀滅。
而二戰後的代理人戰爭其實是相對溫和的,衝突範圍是相當有限的,可以這麼說,俄烏衝突的規模絕對比越南戰爭要更大。
而在那個時候,大國也能夠在相當程度上決定戰爭的開始,結束,甚至是走向。
但是現在,大國在代理人戰爭中的操作空間其實是越來越小的,就比如說這一次的俄烏衝突,美國就根本無力結束這場戰爭。
情況越是如此,出現代理人戰爭的可能性就越多。因為代理人戰爭的性質,正在二十一世紀逐漸的轉變。
曾經的代理人戰爭,是大國存在需求,進而挑唆小國發動戰爭,而今天的代理人戰爭,往往是戰爭先爆發,大國在介入其中,戰爭爆發的原因很多,可能是因為民族仇恨,可能是因為領土衝突,但是最核心,最根源的問題始終只有一點,那就是糟糕的經濟。
俄烏衝突,就是這樣的典型案例,而這種情況其實和一戰前的歐洲局勢,尤其是巴爾幹地區的局勢非常的類似。
我們中國當然希望周邊能夠有一個穩定的環境,能夠支持我們持續的發展,所以我們一直在不遺餘力的調停俄烏衝突,避免全球局勢進一步向緊張滑落。
但是中國的周邊,其實遠比歐洲局勢要更加的複雜,更加的危險,域外霸權主義的介入,各民族之間的相互敵對,以及國家間的領土衝突,更有各國的民粹主義抬頭,局勢非常複雜,只是因為我們國家的實力強大,才能震懾得住周邊的宵小,但是我們仍然需要如履薄冰...
參考資料:
《俄烏擬在土耳其會談 特朗普:我可能會飛過去》 聯合早報
《中國巴西關於烏克蘭危機的聯合聲明》 新華社
《普京批准談判人員名單 俄烏會談前景難料》 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