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5月14日電 題:從“三個聲音”看中拉論壇第四屆部長級會議
中新社記者 李曉喻
中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論壇第四屆部長級會議13日在北京舉行。北京學者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認為,在中拉論壇正式運行10周年之際,此次會議上中拉發出共迎挑戰、共同發展的時代聲音,不僅將促進中拉合作走深走實,也將為世界注入更多確定性和穩定性。
——團結之聲。
時下,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多重風險交織疊加。各國唯有團結協作,才能維護世界和平穩定,促進全球發展繁榮。
此次會議上,中拉發出相互支持的“團結之聲”。根據此次會議通過的《中國—拉共體論壇第四屆部長級會議北京宣言》,中拉強調全球南方的團結精神,重申願根據各國優勢與能力,協調推進現代化與可持續發展進程。
在此次會議開幕式發表主旨講話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願同拉方攜手啟動五大工程:團結工程、發展工程、文明工程、和平工程、民心工程。

5月13日上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國家會議中心出席中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論壇第四屆部長級會議開幕式並發表主旨講話。中新社記者 盛佳鵬 攝
在五大工程中,“團結工程”居於首位。習近平指出,繼續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問題上相互支持,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和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發出共同聲音。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拉美和加勒比研究所所長宋均營表示,眼下人類正站在團結還是分裂、對話還是對抗、共贏還是零和的十字路口,中拉團結協作向世界發出明確信號:作為全球南方的重要成員,中拉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推動全球治理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合作之聲。
過去十年,中拉務實合作持續拓展。中國穩居拉美第二大貿易夥伴地位,共建“一帶一路”在拉美的“朋友圈”不斷擴大,新能源、光伏、電動汽車、數字技術、跨境電商等新合作蓬勃開展。
此次會議上,中拉發出緊密攜手的“合作之聲”。共同應對影響經濟、貿易和投資的單邊強制措施;積極提升中拉交通基礎設施合作水平,加強公路、鐵路、橋樑、港口、隧道等領域合作;深化農產品貿易合作;積極探討雙方工業發展與產業政策合作機遇……翻開此次會議通過的《中國—拉共體成員國重點領域合作共同行動計劃(2025—2027)》,經貿投資、基礎設施、農業與糧食安全、工業與信息化等多個領域合作着墨不少,凸顯中拉繼續深化務實合作的強烈意願。
中國社科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副所長岳雲霞認為,中拉務實合作之所以不斷深入,源於雙方在經貿等方面具有較強的互補性,中拉論壇機制也為合作持續開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岳雲霞表示,與個別國家的霸權霸道霸凌行徑不同,中國在合作中向來注重互利共贏,主張共商共建共享。這與拉共體成員國的訴求高度契合,成為中拉合作走深走實的一大原因。
——友誼之聲。
國之交在民相親。過去十年,中拉友好勢能不斷增強。中方宣布的政府獎學金、來華培訓、“未來之橋”中拉青年領導人千人培訓計劃等項目已全部落實。中國“拉美熱”和拉美“中國熱”同步升溫,雙向奔赴。

5月13日,中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論壇第四屆部長級會議開幕式在北京舉行。圖為開幕式前,與會嘉賓合影留念。中新社記者 盛佳鵬 攝
此次會議上,中拉發出交流互鑒的“友誼之聲”。中方提出,未來三年將向拉共體成員國提供3500個政府獎學金名額、1萬個來華培訓名額、500個國際中文教師獎學金名額、300個減貧技術人才培訓名額、1000個“漢語橋”項目來華團組名額,還將首批向拉美和加勒比地區5個國家實施免簽政策。一連串數字,折射“中國龍”同“美洲豹”正越走越近。
從促進雙方學生、研究人員、藝術家交流互訪,到增進民間友好交流,繼續舉辦中拉民間友好論壇,再到舉辦中拉旅遊對話,共商旅遊業合作機遇與聯合開發旅遊產品……行動計劃中關於人文交流內容眾多,為密切民間交往,夯實中拉友好民意基礎注入新的動力。
在岳雲霞看來,中拉合作不以山海為遠,其中一個重要內容就是通過人文交流形成對彼此的信任和認同。加強人文交流,將對中拉關係持續穩定發展起到基礎性的保障作用。
專家指出,面向未來,作為匯聚中拉各方友好力量的重要平台,中拉論壇將進一步促進中拉合作走深走實,為動蕩的世界持續注入穩定性和正能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