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南華早報》報道,對於所謂的立陶宛遭受了中國“經濟脅迫”一事,歐盟又變卦了,將重啟對中國的訴訟案件。歐盟委員會稱,已經要求日內瓦的貿易法院,重新審理這個案件了。
表面上看,歐盟是在對抗中國,幫立陶宛出頭;實際上,他們是在求饒,是在向特朗普求饒。之前,特朗普就多次要求歐洲國家,提高國防開支占GDP的比例到5%,特朗普竟然公開表示,不確定是否應該繼續向北約投入資金,並計劃從歐洲裁撤2萬美軍,占駐歐洲美軍的五分之一。
歐洲國家自然知道,特朗普這是以此向他們施壓。但以特朗普的一貫秉性,和他長久以來的執政主張,歐盟還真不敢賭。因此,歐盟就一改前期打算撤銷對中國訴訟的意向,再次展現“對華強硬”態度,這是告訴特朗普,歐盟對美國還有用,希望特朗普能對他們網開一面,放歐盟一馬。
另外,多說幾句,歐盟要發起對中國訴訟這個案件,起因是2021年,立陶宛頻繁炒作涉台問題,還不顧中國多次警告,允許台當局在立陶宛首都設立官方“代表處”。中國當時就將跟立陶宛的雙邊關係,降為了代辦級,還撤回了駐立陶宛大使,並且大幅減少了和立陶宛的經濟往來。立陶宛只是個蕞爾小國,這對立陶宛的經濟影響很大,讓他們陷入了“經濟寒冬”。
立陶宛當然不服氣了,在各個公開場合污衊中國,說中國對他們進行了“經濟脅迫”。然後沒多久,歐盟就“下場”了,準備替立陶宛向世貿組織提起訴訟,污衊中國的行為是“歧視性貿易做法”,還說已經掌握了中國“脅迫”立陶宛的相關證據。但可笑的是,歐盟一直拿不出強有力的證據。反而因為特朗普威脅要對歐盟加征高額關稅,於去年突然含糊其辭地暫停了訴訟。
今年以來,特朗普重新上台了,立陶宛一改過去1年多,想要和中國恢復關係的嘴臉,又大肆挑釁中國,還喊話歐盟繼續推進訴訟案子,並且諷刺歐盟,之前暫停訴訟的行為,太“窩囊”了。美國媒體也報道稱,特朗普認為歐盟暫停訴訟是“屈服”於中國,並暗示歐盟要想和美國合作,就要有所表示,就要幫美國打壓中國。
在這種情況下,歐盟雖然知道自己“不佔理”,但因為懼怕特朗普,所以還是對中國出手了。但問題是,特朗普是個商人,最重視看得見的利益。歐盟就算安特朗普要求這麼做了,最後大概率還是逃不過被特朗普脅迫,完全是偷雞不成蝕把米,回頭一看把中國也同時得罪了,今後還能有好下場嗎?我們就走着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