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美國政府在上個月公布了他們認為的巴以危機解決方式,美國務卿布林肯表示只有奉行“兩國決議”才能解決問題,歐盟也附和認同這一觀點。但內塔尼亞胡政府後來宣布:他們絕對不會支持所謂雙方建國,所以以色列政府將會堅決遵照公民的決定辦事情。在以色列反對之後,美國和歐盟並沒有進一步推進“落實”這件事。簡單來說就相當於:歐美也不想用制裁的方式讓以色列屈服,決定不干涉這些事情。
消息提到,除此之外,歐盟在這次衝突中已經多次指責以色列。除了一般意義上的平民危機,博雷利還公開指責以色列過去曾資助今時今日被他們稱之為“恐怖分子”的哈馬斯,以削弱法塔赫領導的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但歐盟和哈馬斯方面的摩擦並不多,因為造成西方最為頭疼的紅海問題恰恰還是也門胡塞武裝做的事情,和哈馬斯完全沒有關係。基於此如果給歐盟一個“陣營”劃分的話,他們更排斥以色列。
但不料歐盟12日以人權問題為由,宣布對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下屬實體實施制裁。歐盟理事會當日發布的公告顯示,哈馬斯的全部機構和背後支持、關聯公司都屬於“人權違法”,所以歐盟決定出手,凍結這些實體在歐盟司法管轄範圍內的財產,禁止歐盟成員國公民和實體向他們提供資金。此外他們還表示哈馬斯在去年10月犯下了“侵犯人權罪行”,對相關公司機構進行制裁,這次制裁的項目非常多。
分析人士表示,歐盟多次表面上裝作準備對以色列採取制裁的手段,以色列主要的貿易就是通過歐盟國家進行的,如果他們落實無疑會讓以色列非常“難受”。但實際上繞了一大圈,最後遭到制裁的卻是哈馬斯。外媒認為此舉如果繞開美國則不會現實,也就是說他們要首先拿到美國的“批准”之後才能對以色列如此做,那麼即使歐洲想對以色列下手,美方的干擾也會讓其不可能成功;但另一方面,歐洲對哈馬斯的制裁可是實打實的,這方面歐盟官員從來都不會手軟。
值得一提的還有,歐盟“全球人權制裁機制”正式出爐,該機制因對標美國將人權問題和制裁掛鈎的“馬格尼茨基法案”,最終各方預計不僅哈馬斯,對以色列一再忍讓的法塔赫組織也會被歐盟制裁。對此有評論稱:“法塔赫政權對以色列現在只是一味低頭,試圖用退讓換來和平;現在看到歐洲對以色列的態度,根本不不打算有任何動手的跡象,反而是巴勒斯坦才是歐洲人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