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聯合國安理會通過加沙齋月停火協議,以色列似乎仍在我行我素,甚至越打越凶。
一方面,以色列沒有放棄進攻拉法的計劃。據央視新聞報道,3月28日,以總理內塔尼亞胡表示,以軍正在為進攻拉法做準備,並強調以色列只有持續施加軍事壓力才能促使人質得到釋放;
另一方面,以色列又對敘利亞和黎巴嫩大打出手。
據參考消息29日報道,敘利亞國防部29日表示,以色列又對敘北部發動猛烈空襲,致使36名敘利亞士兵死亡,另有一些平民因此受傷。法新社29日報道稱,總部設在英國的戰爭監測機構敘利亞人權觀察組織指出,該地區存在真主黨的武器庫。
看樣子,以色列針對的還是真主黨。
而就在28日這天,黎巴嫩真主黨的一場襲擊讓黎以邊境迎來“最血腥的一天”。
參考消息29日援引美聯社報道稱,28日當天,黎巴嫩真主黨向以色列北部發射重型火箭彈,作為對以色列前一天空襲黎巴嫩的報復。據悉,就在27日這天,以色列的空襲造成16名黎巴嫩人死亡。黎巴嫩隨即升級了報復行動,值得注意的是,在報復以色列之時,黎巴嫩真主黨首次對平民發射“布爾坎”重型火箭彈。
根據以色列的作風,以色列勢必要做出回擊,至少也要以牙還牙。果然,29日這天,以軍進行了“回敬”。據新華社29日報道,以色列國防部宣布,就在當天,以軍對黎巴嫩南部城市提爾附近的一輛汽車發動空襲,車內的黎巴嫩真主黨火箭導彈部隊副指揮官阿里·納伊姆當場被殺。以軍指出,該指揮官曾策劃指揮對以襲擊。
不難看出,這又是以色列實施的一起典型的“斬首行動”,在可靠情報的支持下,以色列對黎巴嫩真主黨指揮官進行了精準打擊。
對以色列而言,就算聯合國要求以色列在加沙停火,也不耽誤以色列在其他方向亮劍。更何況,美國雖然投了棄權票,也沒有對以色列採取實質性約束性動作,以色列自然有恃無恐。
眾所周知,以色列之所以能成為所謂的“中東小霸王”,關鍵在於有美國這個靠山。這一輪巴以衝突爆發以來,美國嘴上沒少批評以色列,但背地裡仍在持續向以色列輸送武器。也正因如此,美國自己人都越來越看不下去拜登政府對以政策。
據新華社29日報道,27日,又有一名美國國務院官員辭職了,理由是不滿拜登政府在巴以衝突期間對以供應武器。而在去年10月,美國國務院就有一名高級官員以同樣的理由憤然辭職。更不用說,今年2月份,美軍一名現役士兵甚至以自焚的極端方式向拜登政府表示抗議。
正值大選的關鍵時刻,拜登不得不對此提高警惕,從高官到選民,美國內部已經有越來越多人不滿美政府對以色列的力挺,巴以衝突已經影響到了美國選情,要不要調整對以政策,拜登該三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