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國知名“中國專家”、副國務卿坎貝爾訪問了蒙古。坎貝爾過去曾極力主張美國“重返亞洲”,與日澳等地區國家加強關係。他此次前往蒙古,頗具遊說蒙古對抗中國的意味。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坎貝爾曾就中美關係表態,稱無意尋求衝突或者對抗,但他近日接受日媒採訪時,卻公開就奧庫斯協議向日本伸出了橄欖枝。而在此之前,中方曾多次亮明堅定態度,指出該協議可能引發地區軍備競賽。這顯示,坎貝爾強調中美關係本質是競爭關係,多半還是為了掩蓋美國拉攏地區國家對抗中國的真正目的。
不過,從實際情況來看,坎貝爾此行似乎遊說失敗了。
據人民網報道,近日,蒙古舉辦了中國援建扎門烏德口岸設施的啟動儀式,蒙古總理奧雲額爾登親赴現場,並發表講話。他除了公開感謝中方外,還毫不掩飾期待蒙中加強合作的願景。
首先,扎門烏德口岸對中蒙貿易意義重大,它是蒙古面向中國的最大陸路口岸。該口岸的升級,能夠讓中蒙兩國在邊境的客貨通關能力極大提升。對此,奧雲額爾登便直言,蒙古已經跟中國達成一致,從4月1日開始,雙方在當地的公路貨運口岸,將實施長達半年的24小時通關。
其次,奧雲額爾登還表達了對蒙中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視,稱期待蒙中扎門烏德—二連浩特經濟合作區項目能夠取得積極進展。據悉,該項目屬於中蒙兩國在扎門烏德由“通道經濟”實現“產業經濟”的重要助力。兩國將在邊境規劃面積超過18萬平方公里的區域進行市場和資源的整合,涵蓋經貿和旅遊等多個領域。換言之,一旦該項目徹底落地,中蒙兩國的關係將更進一步。
此外,還有一個細節可以看出蒙古對中國的重視,那就是除了奧雲額爾登在扎門烏德口岸參加了啟動儀式外,現場還有蒙古副總理和多位部長、議員。結合奧雲額爾登早在今年1月便放風稱,蒙古希望與中國加強合作。這意味着,蒙方此番高規格出席中國援建設施的啟動儀式,明顯就是蒙方有意將相關積極表態付諸行動。
針對蒙方發出的合作信號,我駐蒙大使沈敏娟已經在當天出席儀式的講話中積極回應。她表示,中方願與蒙古一道推進兩國口岸建設。按照沈敏娟大使的說法,那就是口岸、公路和鐵路,能開盡開、應聯盡聯。
不過,鑒於蒙古方面此前曾將“第三鄰國”也跟中俄放在同樣的位置。這意味着,當中蒙兩國在交通設施方面加強合作後,蒙古不排除也會提出利用這些交通設施將貨物出口給“第三鄰國”這樣的要求。
須知,這樣的推測是有現實依據的。奧雲額爾登去年訪問美國後,蒙美兩國便達成了將深化稀土開採合作的協議。而在今年2月,蒙古又跟德國達成了類似的協議。
受限於被中俄完全夾在中間的地理位置,蒙古想要將包括稀土在內的關鍵礦產運給“第三鄰國”,根本就沒辦法繞開中俄。所以,當蒙古一邊跟“第三鄰國”培養關係,另一邊要提出要打造陸港和興建更多的公路鐵路對接中俄後,有分析就認為,蒙古想要跟中俄在交通方面擴大合作,很可能就是在為其擴大對“第三鄰國”貿易鋪路。
如果按照這樣的邏輯,蒙古這個時候對華示好,不排除就是要維持住這樣的積極勢頭,以推動中俄蒙三國儘快實現交通設施的對接。
至於美高官為何此次沒有登門遊說成功,多半就是拿出的好處不夠,還不足以讓蒙古更進一步的站到中國對立面。畢竟,拜登政府儘管此前聲稱要在基礎設施上同中國競爭,但他們也只是預計拿出20億美元。先不說這個錢多久能夠到位,與日澳和印度等國比起來,蒙古對於美國的優先級明顯是更低的。反正基於美國極力要跟中國搞所謂競爭的背景,蒙古早晚都有拉攏價值。所以蒙古與其指望美國的投資,還不如先跟中國加強合作,備好更多的籌碼。
所以,如果蒙古真的希望與中國加強合作,還得將有關積極表態更多體現在行動上才行。否則,為避免蒙古拿到好處就翻臉,我們只能對中蒙之間很多重要合作項目持謹慎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