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定了!南北都有,全國大範圍雨雪來襲了,同時,寒潮趨勢增強,這天氣突變真的是“一觸即發”了?真的嗎?下面我還是先說關於大範圍雨雪的問題。
大範圍雨雪來襲,如何分布?沒錯,這一波雨雪分布範圍不小,南北都有,這主要是來自冷空氣活動影響之下,出現了冷暖氣流共同效應。

所以,波及範圍較強,而且需要注意的是,這一波冷空氣的實力你說有多強,其實也只是一般化,主要是“一下大波動”的發展。
從數據上來看,在1月15日的時候,冷空氣的主體並不是在我國,而是“分散性”的冷空氣,恰好我國東部還出現了大氣旋,推動暖流與冷空氣的活動,下面這一張圖大家可以看下,
你要說持續多冷,其實不算是強,只是在冷空氣前有一波升溫,然後又出現了斷崖式的降溫,所以,讓大家覺得這“過山車”的天氣變得更強了。

當然,主要還是在北方區域為主,南方稍微弱一點,而且這一波雨雪,也算是在冷空氣的主要發展階段之後,才出現的,那雨雪如何分布呢?
從中東部大範圍雨雪發展階段來看,主要是在1月15日到18日。
降雪——集中在西北,華北等地,其中詳細一點的分布就是在甘肅,陝西,河北,山東,河南,西藏,內蒙古等地,局地有大雪或暴雪,其他區域就稍微弱一點,如果單獨從趨勢圖來看,其實降雪較強就是在“黃河流域”,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

降雨——就是南方為主了,而且集中長江流域,江漢、江淮、江南北部和西部、西南地區東部等地有中到大雨,局地有暴雨,其中安徽,湖北,湖南,重慶等地市重點,還出現了“暴雨”的趨勢。
所以,這分布還是比較明顯,其中暴雨、暴雪都有,而且南北都有雨雪分布,只是強度大小而已。

稍微精確的一點時間就是重點提醒,在1月15-16日主要降雪區位於陝西、山西、河南北部等地,1月17日降雪範圍縮小,1月18日降雪範圍再次擴大,主要位於陝西、山西、河南北部、山東等地。
然而,在這一波確定之下,後面一波可能也不差,還是有雨雪的連續發展,同時,寒潮的勢頭趨勢也在出現——也就是說下一波冷空氣出現寒潮趨勢。

而且寒潮趨勢強了點,大範圍雨雪也將無縫對接?沒錯,在1月19日的時候,又有一波冷空氣出現,並且繼續南下,同時冷暖氣流的發展等因素還是存在。所以,還有雨雪的趨勢。
從冷空氣的活動來看,在1月21日的時候,就會影響我國南方地區,甚至深入我國廣東,福建等地,這一波的確具有寒潮的可能性,趨勢變強了。

比如廣東廣州,預計在1月23日的時候,最高氣溫將變成9度,最低氣溫僅6度,這不是大降溫是什麼?所以,這一波冷空氣將會深入我國南方。
而且在1月22日的時候,幾乎南北都是降溫的模式之下。所以,如果冷空氣實現“無縫對接”,那就需要注意轉變之下的寒冷。那這會不會成為寒潮呢?

這隻能說先觀察,雖然寒潮的趨勢強了,但也存在不確定性。舉個簡單例子來說,在2024年“跨年”的時候,最初給出了一波冷空氣可能深入我國南方,達到寒潮級別的概率較高,結果後面變了。
這就是不確定性的問題,這裡還是只能作為趨勢看,而我國氣候中心也是以“預警”為主,認為在1月19-21日,將有強冷空氣影響我國中東部地區,帶來一次大範圍大風降溫天氣過程,西北地區東部、華北部分地區有小雪,西南地區東部、江南、華南等地有小到中雨。

這個說明沒有變化。所以,到底會不會發生全國性的寒潮,還有待確定,只是在1月15日到1月18日這一波大範圍雨雪,那是可以肯定出現的,這是沒有什麼改變,後面的一波等待,給個“問號”。
當然,如果一切準備,沒有什麼問題的話,在1月18日之前,我國大部地區氣溫持續顯著偏高。

在1月19日後,受強冷空氣影響,中東部地區氣溫將由偏高轉為接近常年或偏低。
注意,這個偏低只是短期的變化,還是不能作為今年冷冬,暖冬的說明,大家不要看到一偏低了,馬上就說今年是冷冬了,一偏高就是暖冬,冷冬,暖冬是綜合整個冬季的數據說明的,所以,不要誤解,最終確定在冬季結束的時候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