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一道針對美國總統特朗普和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的宗教裁決,從伊朗庫姆發出。
這項裁決名為“法特瓦”,它被宣稱永不過期,並且執行者可能在全球任何地方。
98歲的宗教大佬阿亞圖拉納賽爾·馬卡雷姆·設拉齊,憑藉宗教裁決號召了全球一億五千萬什葉派信徒,去追殺特朗普和內塔尼亞胡。
永不過期的追殺令
事件的直接起因是特朗普近期對伊朗的挑釁言論,6月18日,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聲稱掌握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的藏身地點,並表示可輕易將其除掉。
到了6月20日,他更是在白宮記者會上進一步宣稱,近期美以聯合行動轟炸伊朗核設施時有意放過了哈梅內伊。
這些言論在伊朗被視為對國家尊嚴和宗教領袖的嚴重冒犯,激起了伊朗國內的強烈反響。
設拉齊的裁決正是在這一背景下發布,該裁決點燃了伊朗國內的憤怒情緒,也讓美伊、以伊關係進一步惡化。
其實特朗普與伊朗的矛盾由來已久,2018年,特朗普宣布退出伊朗核協議,認為該協議無法有效限制伊朗的核計劃。
隨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更是對伊朗實施嚴厲經濟制裁,重創其石油出口和經濟。
和特朗普不同的是,內塔尼亞胡長期將伊朗視為以色列的最大威脅。
2012年,他在聯合國大會上展示伊朗核計劃的威脅,之後與特朗普聯手推動對伊朗的“最大壓力”政策,並促成《亞伯拉罕協議》,進一步孤立了伊朗。
這些政策加深了伊朗對美以的敵意,為此次裁決埋下伏筆。
6月29日,設拉齊在庫姆的一座清真寺發表講話,正式發布宗教裁決,稱特朗普和內塔尼亞胡為“穆哈裡布”,即伊斯蘭教法中“與真主為敵之人”。
伊朗國內對此反應強烈,德黑蘭街頭聚集了大量抗議者,高舉標語,焚燒特朗普和內塔尼亞胡的畫像。
伊朗官方雖未直接參与裁決發布,但表示這是對外部侵略的回應。
要知道宗教裁決在什葉派伊斯蘭教中具有特殊地位,高級宗教領袖的裁決被視為神聖指引,對信徒有約束力。
歷史上,類似裁決曾引發嚴重後果,1989年,伊朗最高領袖霍梅尼對作家薩爾曼·拉什迪發布追殺令,稱其小說《撒旦詩篇》褻瀆伊斯蘭教。
此後,拉什迪長期隱匿,其日文版譯者被刺身亡,意大利譯者險些喪命,2022年,拉什迪在紐約遇襲,導致一隻眼睛失明和手臂神經永久損傷。
這表明宗教裁決的影響可能跨越數十年,執行者可能是某個不確定的普通信徒,令人防不勝防。
裁決的長期性和廣泛性使其成為一種獨特的威脅,任何虔誠的信徒都可能成為潛在行動者,增加了防禦難度。
全球媒體對此次裁決的報道呈現兩極化,西方媒體普遍譴責裁決為“野蠻行為”,認為其加劇了中東緊張局勢。
一些報道則擔憂,裁決可能進一步刺激什葉派與遜尼派之間的矛盾,影響地區穩定。
在此背景下,特朗普和內塔尼亞胡的安全面臨長期威脅,生活和工作方式可能受到限制,因為宗教裁決的長期性意味着,即便二人卸任,威脅依然存在。
當然,這份宗教裁決不僅是針對特朗普和內塔尼亞胡的個人威脅,更暴露了宗教、政治和國際安全的複雜交織。
在全球化時代,任何一方的激進行動都可能引發連鎖反應,影響全球穩定。
對此,國際社會需要以冷靜和合作的態度應對這一挑戰,防止中東局勢進一步惡化,同時維護全球安全與經濟秩序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