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娛仙倌兒
編輯∣娛仙倌兒
在現如今,國與國之間發生一些衝突和動蕩並不算是一件稀奇的事,而我國這個龐大的東方國家,自21世紀以來,便一直處於複雜的國際關係中,並且我們還要時刻面對其他國家帶來的或隱或現的挑戰。
現在正值國慶假期,然而進入十月份還沒有5天,中國就收到了來自其他國家的三個警告,兩個來自於英美,最後一個卻十分出乎意料。
第一個警告
第一個警告來自於英國,在今年的10月2號,根據英國的媒體報道,英國的外交大臣柯維立對中國放出豪言,如果中國武統台灣,那麼中國的經濟將來肯定會崩潰。
除此之外,柯維立還表示,如果台海地區真的發生衝突的話,必然會關乎到全球的安危,而英國的主要外交核心,就是防止台海地區發生衝突。
先暫且不論台灣具體要怎樣的回歸的問題,就單論英國這樣的言論,咱們中國如何去實現國家統一,跟英國有什麼關係?
這英國怕是沉迷在之前“日不落帝國”的美夢中還沒清醒過來呢,其實如果從表面上來看的話,英國就像是一個老好人一樣,不想讓台海衝突鬧大。
但是其背後卻顯得十分“陰險”,沒少給那些台獨分子輸送武器和裝備,9月份的時候,台灣省的第一次艘潛艇順利下水,當人們得知這個消息後紛紛表示疑惑,這台灣怎麼造的潛艇?
畢竟按照台灣的科技程度來看,他們並不具備單獨造出潛艇的實力,面臨著外界的質疑,台灣方面並沒有選擇正面回答這件事。
不過根據一些蛛絲馬跡和證據表明,英國和這件事有很大的關係,從透露出的相關消息來看,早在2022年,英國就向台灣出口了有關潛艇的相關技術。
所以來說,英國就和一個小丑一樣,表面上大義凜然的說著反對台海爆發衝突,要維護台海地區的和平,背地卻又偷偷向台灣提供武器零件和技術,真可謂是虛偽至極。
總的來說,儘早將台灣地區的事情給解決,這些跳樑小丑便不會在這裡繼續肆意的蹦躂下去。
不過柯維立所說的話其實也有一定的道理,現在的台海局勢十分緊張,內部有那些台獨分子不斷地挑事,外部還有着諸如美英等國家虎視眈眈,所以如何想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才是關鍵。
第二個警告
第二個警告來自於美國,話說起來最近美國可謂是十分猖獗,在我國海域中不斷找事,不管是東海、黃海、南海還是台海,都少不了美國及其“小弟”們的身影。
而美軍軍艦對我國台海地區的騷擾行為更是時有發生,並且三番五次的闖入我國的領海,釋放出一種強烈的挑釁信號,面對着美國的挑釁行為,中國也對此進行過多次警告,並表示堅決捍衛領土主權。
除了在南海上的挑釁行為之外,在今年10月2號,根據路透社的報告稱,美國向中國發起了一個警告,美國將會在10月份頒布一份新的芯片制裁法案。
現在中美的關係正在回暖,為什麼美國還要選擇對中國進行制裁,並且在制裁之前還要將這件事提前給說出來呢?
不得不說美國人的腦迴路確實和其他人的不一樣,明明你要選擇和一個國家緩和關係,但是你還是要去選擇制裁他,然後制裁之前你還要先給人家提個醒,難道這就代表着在示好?
其實美國這樣看似矛盾的做法很符合他們的一貫風格,他們真正的目的就是不想讓中美兩國的關係變的太僵。
現在國際上都知道,中美兩國的關係已經快跌入了冰點,但是美國在一些事情上還有求於中國,所以這段時間來美國才會頻繁的派出高級官員來訪華。
又是國務卿布林肯,又是美國的財政部長耶倫,他們來訪華向外界傳遞出的信號就是中國和美國之間的關係還是有望回歸友好的。
而之所以他們還要制裁中國,就是因為美國正在面臨著下一屆的大選,從之前的特朗普開始,幾乎每一個想要獲取到更多選票的美國政客都會拿中國開涮。
但這樣就會出現一個非常矛盾的情況,所以經過一番思考之後,他們最終選擇了一個自認為兩全其美的辦法,那就是在制裁中國之前先給中國一個警告。
再看美國頒布的制裁措施,上一年的時候美國就已經頒布過一系列的制裁關於芯片的制裁措施,但是隨着我國技術的進步,半導體芯片逐漸國產化,所以美國的制裁措施效果並沒有很顯著。
所以他們現在即便更新了這個制裁措施也是無傷大雅,畢竟現在能夠真正對我們造成影響的也就是那些高端芯片,但是高端芯片領域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也會突破。
等到那個時候,美國則會喪失我們這個全球最大的芯片買家,美國想哭都沒地哭去。
第三個警告
這第三個警告也是最出乎意料的那一個,發出警告的國家竟然是澳大利亞,事情的原委其實是這樣。
10月1號的時候,台灣當局向外部證實了一個消息,澳大利亞的前總理莫里森將會在10月11號到10月12號前往台灣參加玉山論壇。
要知道這已經不是澳大利亞的官員第一次幹這種事了,在上個月的時候,澳大利亞的6名官員就已經竄訪過台灣了。
現在的台灣局勢如此緊張,任何國家都不能干涉我國的內政,因此事後我國的駐澳大使也對澳大利亞發出了嚴厲的警告,聲稱澳大利亞這樣的行為會嚴重損害中澳兩國之間的關係。
不過面對我國大使的嚴厲警告,莫里森好像並沒有當回事,甚至還對此進行了反駁,警告中國沒有權利干擾澳大利亞的官員前往台灣。
或許莫里森並沒有意識到,之前中國之前對澳大利亞採取的制裁措施就是在他上任期間實行的。
制裁措施實行之後,澳大利亞的農作品出口稅額遭到了沉重的打擊,今年8月份的時候那個制裁措施才剛剛取消。
但是澳大利亞好像是好了傷疤忘了疼,制裁措施剛取消,莫里森便立馬開始繼續作妖。
要知道在這個制裁措施實施之前,中國可是澳洲最大的貿易夥伴,澳大利亞的棉花、葡萄酒、大麥等產品中國的需求量很大,兩國之間的合作貿易給澳大利亞帶來了大量的利益。
然而放着如此巨大的利益不顧,一股腦想着把中澳兩國的關係搞成這個樣子,莫里森下台也就不足為奇了。
這三則警告說明了什麼
總體來看,隨着中國在國際上的不斷崛起,各方面的挑戰也是接踵而至,如何在維護自身應有利益的同時,巧妙的化解這些來自外部的壓力,成為了我國目前首要的任務。
從美國繼續對中實行制裁來看,中美兩國之間的關係仍然充滿着曲折,雖然美國的官員頻繁訪華釋放出友好的信號,但是美國國內政治的複雜性卻讓他們難以找到一個對華關係的平衡點。
而他們提前警告的方式,也或許是在為雙方的關係緩和留下一絲餘地,這也恰恰反應了中美關係之間相互依存的複雜性。
英國在台灣問題上的表現令人也是十分疑惑,一方面強調了武統台灣可能會導致經濟崩潰,像是在支持台灣統一,但另一邊卻又暗中向台灣提供武器和技術,英國這樣的行為很有可能是地緣政治上的一種試探性行為。
最後澳大利亞的行為則有很大的可能會引起中澳關係的緊張,莫里森的竄台行為明顯的就是在干涉中國內政,忽視了之前的歷史教訓,會對未來的中澳關係產生負面的影響。
到時候產生的後果,也只能由澳大利亞去承受。
結語
總的來說,這三則警告彰顯了現在國際關係的複雜性,這也就需要中國在未來的外交鬥爭中沉着冷靜的面對各種挑戰。
但我們相信,中國一定會在維護自身核心利益的同時,通過多邊合作等外交手段尋求一個和平的解決方法。
隨着時間的推移,台灣一定回歸祖國的懷抱,中國必將崛起!
在閱讀此文後,煩請您關注+評論,方便剩下後續事件有新的進展能夠讓您迅速關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