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准《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23年後,俄羅斯不想等了,俄媒22日報道稱,俄副外長韋爾希寧要求美國立刻批准該條約。從俄媒報道來看,韋爾希寧全程沒提中國,中方有別的事要辦。
其實,簽了《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以下簡稱條約)卻沒有批准的國家,不止美國一個,還有中國、伊朗、埃及和以色列。韋爾希寧之所以盯着美國不放,除了俄羅斯等的時間太長外,還有以下3個原因。
原因一,以美國為切入點,拉餘下國家“入局”。今年2月,俄《論據與事實》公布了主要核大國完成部署的核彈數量,俄羅斯數據為1444顆。與此同時,在俄軍工綜合體網給出的核彈總量數據中,俄羅斯靠着5000多顆的“存量”傲視群雄。無論採用那個數據,俄羅斯的核彈都夠用了,今後就算不進行核試驗也沒有影響。
相反,在當前手頭緊張背景下,若進行核試驗,反而會使經濟狀況本就不好的俄羅斯雪上加霜。所以,讓所有國家都批准條約,才最符合俄羅斯的利益。要做到這點,必須拿核大國美國“開刀”。
為此,韋爾希寧表示,希望美國能夠帶頭,將條約打造成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國際法工具。話里的意思很清楚,只要你美國帶頭批准條約,剩下的中伊埃以4國也會跟着做。其他沒簽署或退出條約的國家,也會迫於有核大國和國際社會壓力作出回應,這樣俄羅斯的目的就達成了。
原因二,與美國開展輿論戰的需要。8月底,聯合國圍繞禁止核試驗舉行了一場會議。當時,美副國務卿詹金斯炮轟俄羅斯,稱美國對俄過去一段時間關於核武器的言論感到“擔憂”。為了讓自己的話更有說服力,詹金斯特意提到了,普京2月發表的聲明,聲明透露了俄羅斯有重啟核試驗的意思。
事實上,還有一件詹金斯沒提,但其他國家尤其是北約成員國們都心知肚明的事,梅德韋傑夫動不動就拿核武器說事。雖然他和普京的本意是震懾北約,但也給了美國及其盟友炒作俄羅斯不守規矩、肆意動用核威脅等話題的機會,從而使俄羅斯在輿論上處於弱勢。那怎麼辦?韋爾希寧選擇,從何處丟的場子就從何處找回來。
韋爾希寧隔空喊話美國,如果不按照他說的做,就沒資格討論其他國家對條約的履行程度,也就沒資格對俄羅斯是否重啟核試驗說三道四。跟着,韋爾希寧繼續反擊,稱美國嘴上說得好,卻在2018年拒絕批准條約,事後還污衊其他批准條約的國家。顯然,在韋爾希寧看來,美國才是對條約造成最大破壞的國家。最後,韋爾希寧透露,只要美國承諾不再進行核試驗,俄羅斯也會這麼做。
韋爾希寧一套組合拳打下來,俄羅斯扳回一局,輿論上也比美國更有優勢。
原因三,為俄羅斯接下來可能的核試驗探路。自從6年前,明確把中俄定義為主要對手後,美國的核戰略出現明顯變化。此前,美國對進行核試驗、發展新核武器並不積極,畢竟手裡的傢伙什夠用。此後,美國改變了思維,試圖通過核武器小型化的方式,減少核武器使用限制,從而用於對外戰爭。近日,查爾斯·布朗被美國國會正式任命為美參聯會主席,其一理由就是,他在美國核武器“現代化”上做出了成績。
種種跡象表明,美國很有可能進行核試驗或變相研製新式核彈。若美國拒絕批准條約,且沒有其他有效保證,必要時,俄羅斯就能以確保對等優勢、保障國家安全為由,進行核試驗、發展新核彈。
或許是顧忌中俄關係,與不久前俄代表在聯合國會議上,有意提及“8個國家還沒簽署或批准條約”(包括中國)相比,韋爾希寧此次避開了中國,讓中國避免了成為眾矢之的。當然,中國的態度一貫很明確,會積極履行“暫停核試驗”承諾,堅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之所以一直沒批准條約,確實是有很多難處。
美國動輒幾千顆核彈,中國核彈數量始終保持最低水平,明顯處於不利局面,加之美國沒批准條約,且一直將中國視為“重大對手”,基於國家安全考慮和軍事戰略需要,中國需要給自己留條路。另外,中國的注意力並不都在核武器上,還有別的事要辦。
在21日的聯大一般性辯論上,中方代表再次重複了中國的核政策。期間,他提到,中國或將在近段時間內批准通過《槍支議定書》。該議定書旨在,打擊日漸泛濫的槍支等輕小武器,嚴格管控軍品出口。迄今,已有超過120個國家簽署,槍支泛濫和大肆出口軍火的美國卻一直拒絕簽署。而中國的做法,無疑給了美國很大壓力。可見,大家都在努力,只是方向有所不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