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的古老習俗——“告訴蜜蜂”|趙秀榮

2023年09月12日21:28:10 國際 1126
英國的古老習俗——“告訴蜜蜂”|趙秀榮 - 天天要聞

英國電影《告訴蜜蜂》(2018)劇照

據《每日郵報》2022年9月10日報道,在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去世的第二天,王室養蜂人79歲的約翰·查普爾(John Chapple)告訴白金漢宮克拉倫斯宮的蜜蜂們女王過世的消息,他輕叩每個蜂巢,告訴蜜蜂“女主人過世了,但你們不要離去,(新的)男主人將會是一位良善的主人”。並且,查普爾給每個蜂巢纏上黑色的緞帶,並打上蝴蝶結。

這種做法源自英國一項古老的習俗——“告訴蜜蜂”(telling the bees)。幾個世紀以來,歐洲各地的養蜂人一直保持着這種令人難以置信的古老傳統。

著名詩人、政治家、廢奴主義約翰·格林利夫·惠蒂爾(John Greenleaf Whittier,1807-1892)的一首《告訴蜜蜂》的詩篇也記載了這一習俗:

蜂箱在花園牆下,

來回忙碌的小姑娘憂鬱地歌唱,

為蜂箱蒙上黑紗。

我顫抖着傾聽:(雖有)夏日暖陽,

卻感到冬雪的寒徹。

因為我知道,她在告訴蜜蜂,

有人踏上了我們都終將走上的旅程!

我對自己說,“我的瑪麗在哭泣,

為今天的逝者:可能是家中年邁失明的老祖父,

在熟睡中遠離了病痛。”

但是,她的狗在低聲嗚咽;

在門口的窗台上,

老人用拐杖拄着下巴端坐着。

忙碌的姑娘仍在吟唱,蜜蜂仍舊飛進飛出。

我耳邊回蕩她的歌聲——

“美麗的蜜蜂,留在家裡,不要走飛!

女主人瑪麗故去,永別人世!”

古代文明中關於蜜蜂的傳說

“世界上主要宗教有關蜜蜂的記載凸顯了它們幾千年來對人類社會的重要性。”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包括古埃及在內的許多文明都將蜜蜂尊為眾神的使者。在古埃及,蜜蜂被稱為“拉神之淚”(Tears of Ra,拉神在埃及是太陽神),甚至在象形文字中用蜜蜂作為下埃及的標誌, 因為那裡開滿了蜜蜂授粉的花朵。古代世界其他地方稱埃及為“蜜蜂之地”(The Land of Bee),埃及南部曾用大號粘土罐出口大量蜂蜜以及用於化妝品的蜂蠟,並且蜂蜜還可以用來製作模具,為富人製作沒有煙霧的、清潔燃燒的蠟燭。蜂蜜和其他蜜蜂產品的生產和出口受到國家嚴格控制,政府官員有許多與蜂蜜相關的頭銜,包括“蜂蜜封罐者”(Sealer of the Honey)“神聖封罐者”(Divine Sealer)“養蜂人總管”(Overseer of all Beekeepers)和“首席養蜂人”(Chief Beekeeper)等。埃及的蜂蜜曾出口到包括希臘在內的古代世界。

在希臘神話中,蜜蜂被視為神與人之間的使者以及智慧和知識的載體。傳說梅麗莎(Melissa,又稱蜜蜂花)是蜜蜂女神。當宙斯在洞穴中出生時,她是宙斯的保護神之一。據說,宙斯由“梅麗莎”用山羊奶和蜂蜜餵養。因此,蜜蜂被認為是眾神的僕人。還有一種說法,梅麗莎首先在森林中發現了蜂巢,品嘗後,她將蜂蜜放入水中並用它製成了藥水。她與人們分享了她的發現,因此成為蜜蜂的保護者,人們因此把蜜蜂稱之為“梅麗莎”。在古希臘時代,蜂蜜除了為人類提供甘甜的美味外,還廣泛用於治療傷口,因此,蜜蜂也被認為具有治癒能力而受到崇拜。由於被尊崇,因此蜜蜂的形象經常出現在珠寶、硬幣和女神雕像上。

在凱爾特神話中,蜜蜂被視為塵世和神界之間的使者。這種民間傳說一直持續到基督教時代,在蘇格蘭和英格蘭的民間傳說中,蜜蜂會在聖誕節的午夜為耶穌的誕生而嗡嗡歌唱。據說,在1752年,當不列顛及海外殖民地採用新的格里高利曆法後(英國之前採用的儒略曆比格里高利曆早11天,因此有人認為11天從他們的生活中消失),在新的聖誕節聽不到蜜蜂的嗡嗡聲,人們認為上帝不悅納此舉。

“告訴蜜蜂”在英國的由來及含義

在英國、歐陸以及北美,一個長久流傳下來的傳統是蜜蜂的主人要通知蜜蜂關於家中發生的重要事情,從出生、洗禮、結婚到死亡……如果蜜蜂沒有被告知,蜂巢就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蜜蜂停止產蜜;離開蜂巢;甚至死亡。這種信念源於這樣一種信仰——養蜂人與蜂巢之間有很強的情感紐帶,因此對於家中發生的事件蜜蜂應該像家庭成員一樣被禮貌地告知。有時,人們還會把葬禮過後追思會上使用的餅乾,裝在一個罐子里,加一些酒掛在蜂箱外面,意味着邀請蜜蜂參加主人葬禮的追思會。通常有兩種餅乾,一種是餅乾(biscuit),一種是“埋葬蛋糕”(burying cake),“埋葬蛋糕”是施捨窮人的,蜜蜂總是享用餅乾,而不是蛋糕。有時還在蜂箱上掛幾塊黑紗。

稽查英文史料,筆者發現在1621年出版的卡梅隆(P. Camerarius )用拉丁文書寫、由約翰·莫利(John Molle)譯成英文的《鮮活的圖書館》(The Living Librarie, or Meditations and Observations Historical, Natural, Moral, Political, and Poetical,下圖)是最早提到這一習俗的著作。書中記載:“除非由經驗證明,有誰會相信:如果家中的男主人(或女主人)去世後,蜂巢沒有被移到其他地方,所有的蜜蜂都死在了蜂巢里,這種事情發生在許多人身上,因此絕不是迷信。”

英國的古老習俗——“告訴蜜蜂”|趙秀榮 - 天天要聞

作家托馬斯·沙浦·諾爾森(Thomas Sharper Knowlson,1867-1947) 在《大眾迷信的起源》一書中記載了幾個事例:《北方日報》的一位作家說道:“有一天,貝德福德郡的一位婦女告訴我,她的兒子是如何渾身都被蜜蜂蜇的故事。她說,這也難怪,他從來沒有告訴過蜜蜂,他要把它們放在一個新的蜂巢,而且每個人都知道,在你把蜜蜂放進一個新的蜂巢之前,你必須在蜂巢頂部敲三下。告訴它們(要搬家),就像當家裡有人去世你必須告訴它們一樣。如果你不這樣做,它們就會心生不滿,因為蜜蜂是善解人意的生物,能聽懂你對它們說的話。”

1790年9月13日倫敦的《阿爾戈斯》報紙記載,根據德文郡的葬禮習俗,如果死者擁有蜂巢的話,當屍體被從家裡移出時,必須“轉動”蜂箱。一次在科倫普頓舉行的一位富有的農夫的葬禮上,發生了這樣一件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當屍體被放在靈車上,很多人騎馬排成一列準備向墓地出發,有人喊道:“轉動蜂箱。”一個僕人不知道這種習俗,他沒有轉動蜂箱,而是把它們舉起來,然後放下。大批蜜蜂飛出蜂巢攻擊馬匹和騎馬的人,人仰馬翻,帽子、假髮散落一地,所有人四處逃竄,屍體無人看管。過了很長時間之後,葬禮人員才集合起來,去埋葬他們已故的朋友。

除了告訴蜜蜂家中葬禮,婚禮也要向蜜蜂“報告”。人們將蜜蜂視為自己家庭的成員,並隨時向它們通報家庭中的任何新聞。同樣,如果家中有婚禮,蜂巢也要被裝飾,婚禮的食物也要分享給蜜蜂。

從這些習俗可以得知,當時是農業社會,蜜蜂經常出現在農場或人們的花園中,在農本時代蜜蜂在農戶的生活中佔據重要地位。如果我們必須為所有這些關於蜜蜂的習俗找到合適的來源,可能可以在蜜蜂的活動和習性的奧秘中、在日常生活中、在宗教信仰的方式中尋找答案。對於農夫來講,蜜蜂與他們的關係親密無間,如果沒有蜜蜂的授粉,農夫的收成就會受影響,因此蜜蜂辛苦的勞動足以贏得農民的尊重,甚至不僅僅是尊重,而是一種情感的依賴。在近代早期,物質不富裕,缺醫少葯,因此生命風雨飄搖,貧苦的農民的生命如落葉浮萍。蜜蜂與他們萍水相逢,為農民勤奮地工作,且不求回報。換句話說,農民因蜜蜂的存在而獲益,他們相濡以沫,農夫對蜜蜂的態度可以表達一種感激之情。毫無疑問,我們與蜜蜂的關係,本質上是生命之間的關係,這種情感產生了一種利益認同感——一種家人一樣的情感促使他告訴蜜蜂家中發生的重要事情。

“蜜蜂危機”與“世界蜜蜂日

如今,我們與蜜蜂的關係正在飛速變化。由於殺蟲劑的大量使用,蜜蜂的數量越來越少,以致出現“蜜蜂危機”。2018年6月8日,法國養蜂人和環保活動人士在巴黎為蜜蜂舉辦了一場模擬葬禮,以抗議殺蟲劑正在殺死對生態系統至關重要的蜜蜂。一些抗議者戴着養蜂人的面具,穿着工作服,一動不動地躺在棺材裡;另一些抗議者站着,低着頭表示敬意,儀式在榮軍院博物館附近的花園裡吹響了號角。抗議活動取得一定效果,歐盟禁止在部分作物上使用三種新煙鹼類殺蟲劑。

“蜜蜂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生物多樣性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蜜蜂不僅可以為人類提供優質食品——蜂蜜、蜂王漿和花粉——以及其他產品,如蜂蠟、蜂膠蜂毒;而且養蜂業還是許多農村地區重要的收入來源。據‘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台’(IPBES)稱,在西方,超過8000萬個蜂巢每年估計生產160萬噸蜂蜜。報告顯示,傳粉媒介對糧食安全有直接貢獻。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的蜜蜂專家稱,世界上1/3的糧食生產依賴於蜜蜂。但可悲的是,蜜蜂和其他傳粉媒介,如蝴蝶、蝙蝠蜂鳥,正日益受到人類活動的威脅。近幾十年來,由於棲息地喪失、集約化農業實踐、天氣模式變化以及農藥等農用化學品的過度使用,全球蜜蜂數量一直在下降。這反過來又對各種植物構成明顯威脅——植物對人類生計和福祉至關重要。”(摘自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相關文件)

此外,人們認為空氣污染也會影響蜜蜂的存活和授粉。初步研究表明,空氣污染物會干擾植物釋放的氣味,而這會干擾蜜蜂尋找花朵的能力,使它們的授粉速度變慢且效率低下。在這種背景下,聯合國宣布5月20日為“世界蜜蜂日”。“世界蜜蜂日”旨在提高了人們對蜜蜂和其他傳粉媒介在維持人類和地球健康方面所發揮的重要作用的認識。

英國的古老習俗——“告訴蜜蜂”|趙秀榮 - 天天要聞

紀錄片《太陽女王:蜜蜂告訴我們什麼?》

(2010)海報

蜜蜂經常與許多優良的品質聯繫在一起,如勤勞、勤奮、警惕,而且由於它們生產甘之如飴的蜂蜜,又與甜蜜、仁慈聯繫在了一起。它的象徵意義隨着不同時代的社會、經濟和文化背景而變化,出現在人類社會的神話、信仰和日常生活中不足為奇。今天,近90%的野生植物和75%的全球主要農作物仍依賴其授粉,可以說“蜜蜂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昆蟲”。因此,重視蜜蜂的生態意義,重新把蜜蜂邀請進我們的生活,所挽救的並不僅僅是日益減少的蜜蜂和一種古老習俗。一個沒有蜜蜂的生態系統將是很可怕的。如果我們不減少有害農藥的使用,並營造一個有利於蜜蜂存活(其實也是人類存活)的環境,蜜蜂消亡之日,也許離人類滅亡之日不遠矣。

作者:趙秀榮

編輯:錢雨彤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春天的“精靈”喚醒哲古草原 - 天天要聞

春天的“精靈”喚醒哲古草原

天剛蒙蒙亮,哲古社區牧民曲扎迫不及待來到羊圈,拿着奶瓶給新出生的小羊羔餵奶,順便為剛剛生產的母羊開起了“小灶”。“家裡養了230多隻羊,這幾天已經產了30多隻小羊羔,大概4月中旬產羔將全部完成。”曲扎說,接羔保育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事情,儘管很辛苦,想到牧業增產,
上海地鐵瓜太猛!男主社死三連暴擊:身份扒光 + 丟飯碗 + 家宅塌房 - 天天要聞

上海地鐵瓜太猛!男主社死三連暴擊:身份扒光 + 丟飯碗 + 家宅塌房

最近,上海地鐵上發生了一起令人震驚的猥褻事件。光天化日之下,一名男子在地鐵車廂內對女性進行騷擾,整個過程被目擊者拍下並迅速傳播。事發後,這名男子在24小時內被公司解僱,成為2025年上海第一例地鐵猥褻案的“主角”。他的行為不僅觸犯了法律,更引發了公眾的強烈憤慨
深化校會媒協同創新,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吉林省生態文化協會落戶長春人文學院 青創市集賦能大學生創業項目招募啟動 - 天天要聞

深化校會媒協同創新,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吉林省生態文化協會落戶長春人文學院 青創市集賦能大學生創業項目招募啟動

4月11日,由吉林省生態文化協會、長春人文學院、吉林城市融媒主辦,長春人文學院文學院、中國網東北振興頻道、搜狐吉林融媒體中心承辦,吉林省生態環保志願者協會、吉林省時尚產業聯合會協辦的“校會媒協同,產學研融合”吉林省生態文化協會揭牌暨校企戰略合作簽約儀式在長春人
坐不下擠一擠,真的沒事嗎?這輛超員載客麵包車被蜀黍查處…… - 天天要聞

坐不下擠一擠,真的沒事嗎?這輛超員載客麵包車被蜀黍查處……

為有效預防和減少道路交通事故發生,為市民群眾出行創造良好條件,汕頭公安交警部門持續聚焦“兩客一危一貨”、6座以上小客車等重點車輛,嚴查嚴處超員超載、違法載人、疲勞駕駛等突出交通違法行為,堅決做到“發現一宗、查處一宗,教育一群”,切實築牢道路交通安全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