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近年來,張家港市南豐鎮瑞豐社區積極探索“黨建+垃圾分類”模式,用“紅色”引領“綠色”發展,各方協同發力、做到精準施策、實現久久為功,不斷推進垃圾分類在更大範圍開花結果。
“黨建+先鋒”,做好閱讀題
瑞豐社區以黨員為骨幹,組建“先鋒”垃圾分類督導隊,開展垃圾分類 “敲門行動”,把入戶宣傳、一對一宣導作為切入點,形成“大水漫灌”和“精準滴灌”雙結合的宣導方式,累計發放垃圾分類宣傳資料3000餘份,簽訂《垃圾分類承諾書》1500餘份;不斷豐富宣傳載體,開展“分類綠精靈 瑞豐新風尚”垃圾分類系列主題活動,在寓教於樂中不斷挖掘典型人物,持續壯大垃圾分類督導隊伍,加大正面輿論引導,逐漸形成了垃圾分類“一人帶一戶,一戶帶一幢,一幢帶一社區”的良好氛圍。
“黨建+陣地”,答好主觀題
瑞豐社區不斷豐富垃圾分類宣教陣地。依託黨群服務中心,瑞豐社區打造垃圾分類展示館,館內配有垃圾分類宣傳終端,終端以趣味知識互動、垃圾分類宣傳、積分查詢換購三個方面組成,居民可以在濃厚的氛圍中學習垃圾分類知識,在沉浸式體驗中養成垃圾分類習慣;並打造垃圾分類主題廣場,廣場融入垃圾分類知識和垃圾分類打卡點,吸引居民打卡,使居民在玩中學,學中玩,掌握垃圾分類知識;同時開展垃圾分類評比活動,將垃圾分類知曉率高,投放率準的樓道,試點打造垃圾分類特色樓道,引導更多的家庭深入了解並參與其中,爭創特色樓道,促進垃圾分類工作再上新台階。

“黨建+積分”,寫好填空題
瑞豐社區創新打造垃圾分類積分平台,探索動態積分管理、精準運用積分、常態化開展小積分兌換大文明活動。通過積分平台,每月居民準確投放垃圾,就可獲得積分,積分可以用來兌換垃圾袋、紙巾等生活用品。
社區每個樓道內張貼垃圾分類每月評比表,鼓勵鄰里之間相互宣傳、相互比拼、相互監督,讓垃圾分類正成為居民的新習慣、新家風、新風氣。通過“小積分”撬動“大文明”讓參與到垃圾分類的每一戶居民真正獲益,獲得到精神上與物質上的雙重收益。
下一步,瑞豐社區將持續發揮黨員“先鋒”作用,帶動居民群眾爭做垃圾分類的傳播者,將垃圾分類理念內化於心、外踐於行,真正實現“垃圾分類人人做,做好分類為人人”的良好局面。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黃玉琴
校對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