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叔這篇國際評論,來分析歐洲的能源安全問題。
德國政府10月13日,解密了一份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的評估文件,與此同時德國前總理默克爾也對北溪2號有了新表態。
木叔從中得出的一個判斷是:
基本上能看到過去歐洲人對自己的能源安全還是太大意了。而如今歐洲在俄烏戰爭之後面臨如此被動的能源安全局面,這等於是在為過去幾十年的盲目樂觀買單。
德國政府的這份風險評估於2021年10月26日準備的,默克爾當時是政府首腦。
木叔看到,該解密文件指出,天然氣管道的認證“不會危及向德國和歐盟供應天然氣的安全”。
該文件稱,對於德國和鄰國市場來說,由於單個供應基礎設施故障而導致安全供應受到嚴重障礙的風險非常有限。
默克爾幾乎同時表達了她的看法,說她不認為當時簽署和俄羅斯的能源合作是個錯誤。
甚至從某種意義上說,天然氣不是俄羅斯的武器。
默克爾認為,從當時的角度來看,獲得俄羅斯的管道天然氣是非常合理的,因為俄羅斯比從世界其他地區獲得液化天然氣更便宜。
她也舉出這個例子,那就是即使西方和俄羅斯冷戰時期,俄羅斯天然氣進入歐洲也沒出問題。
德國兩位總理
不過默克爾承認,俄烏戰爭後局勢變了,這是一個轉折點。
所以她認為,德國新政府必須處理涉及到天然氣的新情況,新政府也做到了。這說明默克爾也認可如今德國政府在能源問題上的政策。
客觀而言,木叔也認可默克爾的說法。確實歐洲從歷史經驗上可以得出俄羅斯天然氣便宜又好用的結論。
只是他們把包括石油、天然氣、煤炭等幾乎50%的能源都依賴俄羅斯這一個國家,顯得太大意,太缺乏戰略眼光,也太缺乏風險意識。
因此,如今的歐洲人要為過去的這些大意和缺乏風險意識買單,享受了幾十年廉價能源的時代也夠本了,如今承受能源依賴轉變帶來的短暫困境,是不可避免的。
而且為了長久的安全,忍受高通脹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從長遠來看,這些不算什麼。
這讓木叔想到了以色列的情況。
以色列周邊都是石油大國,能源便宜得很,但以色列用不了,就高價進口非中東國家的能源,人家幾十年就是這麼過來的。
雖然民眾也抱怨,但經濟該發展還是發展,社會該進步還進步,以色列已經是人均4萬美元的自由經濟體,而周邊的這些中東能源大國的老百姓,還在為面紗頭巾這類的基本權益在抗爭呢!可見他們的生活意義與價值的天壤之別。
所以歐洲人如果真為自己未來考慮的話,就學學以色列吧!
必須要承受短暫的通脹和能源價格高漲的陣痛,這是他們在為政治家們幾十年來缺乏戰略眼光買單。
由此也得出一個結論,或者說是一個教訓——便宜能源不是萬無一失的,利益才是永恆的。紛繁複雜的國際關係中,什麼可能都會發生,而且或許突然出現,所以不能依賴任何人。
【所有作品已受版權保護,嚴禁抄襲、轉載,否則將承擔法律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