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稅剛停12天,特朗普的“關稅大棒”又瞄準了老盟友歐盟,
當地時間5月23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表示,
“建議自6月1日起對歐盟徵收50%的關稅”,還發文稱“歐盟從成立之初就“佔盡”美國便宜,
每年從美國身上賺2500億美元這是“不可接受的”。
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關稅風暴",歐盟究竟是選擇"妥協求和"還是"硬剛到底"?
其實中國早已經做了示範......
特朗普的"關稅大棒"
從2025年4月2日,特朗普簽署兩項關於所謂"對等關稅"的行政令,
宣布美國對貿易夥伴設立10%的"最低基準關稅",並對某些貿易夥伴徵收更高關稅。
這一政策覆蓋了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歐盟自然也在其列。
值得關注的是,從最初的鋼鋁關稅,到後來的全面"對等關稅",
再到針對歐盟的50%威脅稅率,可以看出這是一套精心設計的"組合拳"。
特朗普甚至威脅稱,如果歐盟不取消對美國威士忌產品的關稅,美方將對來自歐盟國家的酒類產品徵收200%。
團結還是分裂?
面對特朗普的關稅威脅,歐盟內部出現了明顯的分歧,
法國和德國要求作出"強硬的回應",西班牙和意大利則敦促歐盟"避免衝突",
這種分歧反映了歐盟在應對美國壓力時的根本困境,
既要維護自身利益,又要避免與最重要盟友徹底翻臉,
而從歐盟的實際行動來看,歐盟一直在"做兩手準備"
一方面準備了強有力的反制措施,另一方面也不放棄繼續談判的努力。
歐盟成員國4月9日投票通過首輪對美關稅反制措施,
將對一系列美國產品徵收高達25%的關稅,涉及商品價值約210億歐元。
相對來講,歐盟的反制措施顯得相對溫和,
歐盟試圖打擊對支持特朗普的"紅州"影響較大的產品,但"頭號狙擊目標"大豆仍被拖延至年底。
這種策略既顯示了歐盟的剋制,也暴露了其在面對美國壓力時的猶豫不決。
可是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一份聲明中表示,
歐盟同意將原定於4月15日針對美國關稅的反制措施暫停90天。
這樣的策略能否奏效?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不妨看看中國是如何應對美國關稅威脅的。
堅定反制中尋求平衡
4月4日,中國對美啟動了關稅反制行動,
宣布自4月10日起,所有原產於美國的進口商品被統一加征34%關稅,波及面廣泛、力度空前。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明確表示"中方對此堅決反對,並將堅決採取反制措施維護自身權益"。
並且在48小時內,中方有關部門接連表態並發布反制措施,顯示出抵制美方霸凌的正義立場。
更重要的是,中國在堅定反制的同時,也為談判留下了空間。
5月14日12時01分起,中國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商品加征關稅調整措施開始實施,
調整加征關稅稅率,由34%調整為10%,在90天內暫停實施24%的對美加征關稅稅率。
中國的策略核心在於"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
我國企業迅速調整策略,加大研發投入,推動產品高端化升級,從而提升產品附加值,降低對價格的敏感度。
同時,積極開拓新興市場,"一帶一路" 沿線國家貿易額持續增長,分散了對美單一市場的依賴。
這種"以我為主"的策略不僅有效應對了美國的關稅威脅,
也為全球其他國家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借鑒。
歐盟的戰略選擇:學習中國還是另闢蹊徑?
面對特朗普的關稅威脅,歐盟確實可以從中國的應對策略中汲取經驗,
首先是態度的堅定性,中國在面對美國壓力時,始終保持了原則性和堅定性,
這種態度本身就是一種重要的談判籌碼,
其次是措施的針對性,中國的反制措施既有力度,又有針對性,
既能對美國形成壓力,又能為後續談判留下空間,這種平衡藝術值得歐盟學習。
歐盟也面臨著與中國不同的挑戰,西班牙和意大利高級官員警告,
稱歐洲與美國的關稅戰將導致"雙輸"的局面,對歐洲經濟造成嚴重損害。
這種擔憂並非沒有道理,畢竟美國是歐盟最重要的貿易夥伴之一。
更重要的是,歐盟內部的分歧可能會削弱其談判地位。
法國外交部外貿部長級代表聖馬丁表示,應對美國關稅"不應有禁忌","
我們不能排除任何針對商品或者服務的選項"。
但這種強硬態度並未得到所有成員國的支持。
在這種情況下,歐盟需要在維護團結和堅持原則之間找到平衡。
要展現出足夠的決心和團結,讓特朗普明白歐盟不是可以隨意欺凌的對象,
也要保持足夠的靈活性,為談判解決爭端留下空間。
全球貿易格局的深刻變化
特朗普對歐盟的關稅威脅不僅僅是一個雙邊貿易問題,特朗普的第二屆政府課徵的關稅總額將超過1.4萬億美元,這一數字足以說明問題的嚴重性。
在所謂"對等關稅"策略引發金融市場劇烈動蕩後,特朗普以90天為限開啟密集談判,
希望盟友和主要貿易夥伴讓步,以"換取"美國關稅豁免。
這種策略的實質是試圖重塑全球貿易規則,讓美國在其中佔據更加有利的地位。
面對這樣的挑戰,任何國家或地區都不能置身事外。
歐盟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應對策略不僅關係到自身利益,也將影響全球貿易格局的未來走向。
從更廣闊的視角來看,這場關稅爭端也為國際合作提供了新的機遇。
中國一直支持多邊貿易體系,主張通過對話協商解決貿易爭端。
在美國單邊主義盛行的背景下,中歐加強合作不僅符合雙方利益,
也有利於維護全球貿易體系的穩定。
總結
面對特朗普的關稅威脅,歐盟既不應簡單地"下跪"妥協,也不應盲目地強硬對抗。
中國的經驗告訴我們,在堅持原則的基礎上保持靈活,
在維護自身利益的同時尋求合作共贏,才是應對貿易爭端的正確之道。
歐盟需要團結一致,既要展現決心,也要保持理性,
在複雜的國際貿易博弈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道路。
相信通過智慧和努力,歐盟一定能夠在這場關稅風暴中站穩腳跟,
為全球貿易體系的穩定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文編輯:X
“帶來最大痛苦的小眾產品”,歐盟擬拉反制關稅清單瞄準美國“紅州” 2025-04-09 21:23·觀察者網
特朗普建議自6月1日起對歐盟徵收50%的關稅 2025-05-23 20:09·央視新聞
特朗普又放話:談判毫無進展!建議自6月1日起對歐盟徵收50%關稅 2025-05-23 20:41·觀察者網
特朗普威脅將對歐盟酒類產品徵收200%關稅 2025-03-13 20:56·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