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方宣稱美國早已參與俄烏衝突,俄軍對烏行動或在冬天迎來轉折點

2022年10月12日01:31:10 國際 1767

10月10日,作為對克里米亞大橋事件的報復,俄軍一次性動用約200枚導彈,對烏克蘭的基礎設施實施大規模打擊。

俄軍的“第一集”打擊結束後,俄軍並未就此收手。11日這天,也就是俄軍對烏總指揮蘇羅維金生日當天,俄軍繼續對烏展開密集打擊,俄軍的導彈再次撲向烏克蘭。烏媒指出,基輔州文尼察州、羅夫諾州、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敖德薩州尼古拉耶夫州以及克里沃羅格、伊萬諾-弗蘭科夫斯克扎波羅熱均遭到俄軍的導彈打擊。

俄方宣稱美國早已參與俄烏衝突,俄軍對烏行動或在冬天迎來轉折點 - 天天要聞

看來蘇羅維金的上任要改變俄軍的作戰風格,白俄羅斯國家安全委員會做出預計,假使俄羅斯能夠保證質量完成動員工作,並讓俄軍的技術裝備得到保障,那麼俄軍對烏特別行動將進入關鍵階段。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對此評價稱,白俄羅斯言下之意是,俄軍對烏特別行動將在冬天迎來轉折點

俄軍對烏特別行動要想在冬天迎來轉折點,內外因素的改變都至關重要。

其一,就內部而言,俄羅斯需要提升俄軍的戰鬥力。

白俄羅斯的預計體現了對俄軍的樂觀態度,同時也指出了俄軍的問題。俄羅斯確實進行了局部動員,同時也對俄軍指揮官大換血,但是動員帶來的亂象連普京都無法忽視。與此同時,俄羅斯國家杜馬也關注了俄軍的後勤亂象。

俄方宣稱美國早已參與俄烏衝突,俄軍對烏行動或在冬天迎來轉折點 - 天天要聞

此外,烏克蘭戰場廣闊,俄軍這30萬動員投入到烏克蘭戰場能不能讓俄軍改變防禦態勢還不好說。俄軍想要解決兵力不足問題,或許可以考慮讓白俄羅斯出兵加入戰場。但是,波蘭已經開始從白俄羅斯撤僑,不禁讓人思考,波蘭是否有意對白俄羅斯下手。

白俄羅斯也憂心忡忡,雖然同意與俄羅斯組織區域聯合作戰部隊,卻特別強調地區部隊的任務是防禦。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指出,西方慫恿烏克蘭將白俄羅斯拖入“毫無意義的戰爭”。由此看來,白俄羅斯似乎不想加入烏克蘭戰場。

俄方宣稱美國早已參與俄烏衝突,俄軍對烏行動或在冬天迎來轉折點 - 天天要聞

至於技術裝備,俄羅斯不能指望自己在短期內實現技術突破,更不願意迎合美國的心意,在俄烏衝突中實現核武器。因此,俄羅斯只能讓軍工企業開足馬力保持生產,同時對外購買裝備。

伊朗屢屢強調,自己並沒有對俄羅斯提供武器,且口頭上刻意展示中立立場。但是烏方仍然指控稱,在俄軍11日在文尼察的打擊中,俄軍使用伊朗無人機擊中了烏方的一座火電廠。

由此看來,俄羅斯和伊朗已經就軍事合作達成了默契,伊朗的無人機確實在烏克蘭戰場表現不錯。如果俄軍能夠大量列裝伊朗自殺式無人機,對烏軍機械化部隊的集結將起到更好的壓製作用,同時提升對烏軍補給線的破壞力。

其二,就外部而言,俄羅斯需要美國調整對烏路線。

俄烏軍事實力畢竟存在不小的體量差距,烏軍能夠抵抗至今,美國源源不斷地援助至關重要。俄外長拉夫羅夫11日指出,美國事實上已經成為俄烏衝突的直接參与者,美國不僅直接招募僱傭兵同俄軍作戰,還協助烏軍使用美援武器。假使美國放棄對烏輸血,烏軍恐怕很快就不是俄軍對手。

俄方宣稱美國早已參與俄烏衝突,俄軍對烏行動或在冬天迎來轉折點 - 天天要聞

也正因如此,烏方憂心忡忡,擔心共和黨贏得中期選舉後,美國將不再支援烏克蘭。畢竟,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已經開始呼籲俄烏和談,共和黨議員也公開呼籲美國停止對烏援助。而在民主黨的授意下,澤連斯基並不願意與俄方談判,拜登政府更是在不斷升級對烏軍援。

中期選舉結局如何,民主黨雖然處境危險,但勝負還難以預判。即使共和黨贏得了中期選舉,共和黨也需要考慮美國的利益,美國在俄烏衝突中投入過多,難道要大半年來白忙活一場?歐盟雖然對援助烏克蘭感到疲倦,但難以自主,但俄軍大規模襲擊烏方基礎設施後,歐盟核心成員國法國公開表態全力支援烏克蘭。

俄方宣稱美國早已參與俄烏衝突,俄軍對烏行動或在冬天迎來轉折點 - 天天要聞

除非美歐確實筋疲力盡,對援助烏克蘭已經是有心無力,否則俄羅斯不好指望外部環境的改善,俄烏衝突很可能長期性拉鋸下去。

當然,預測趕不上實際變化,如果俄軍能夠提升戰鬥力,或者美國停止對烏援助,俄烏衝突確實將迎來轉折點。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哈馬斯研究停火方案 內塔尼亞胡誓言“連根剷除” - 天天要聞

哈馬斯研究停火方案 內塔尼亞胡誓言“連根剷除”

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2日說,正在研究斡旋方所提交的加沙地帶停火方案,但哈馬斯要求以色列軍隊必須完全撤出加沙。同一天,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強硬表態,誓言要“連根剷除”哈馬斯。眼下,....
韓國國會通過戒嚴法修正案 - 天天要聞

韓國國會通過戒嚴法修正案

△韓國國會(資料圖)總台記者獲悉,當地時間7月3日下午,韓國國會全體會議通過戒嚴法修正案,新法案規定在宣布戒嚴後,任何人包括軍方以及警方等將不得妨礙國會議員和國會工作人員出入以及會議進行。
管人管兩層,梯隊建三層 - 天天要聞

管人管兩層,梯隊建三層

作者:劉欣作為一名企業顧問,我這些年服務了不少客戶,客戶規模小則十幾億、大則上千億,我們還專項做了不少組織管理方面的諮詢項目。但我發現在組織管理中,很多企業陷入了一個慣性誤區:幹部只管直接下屬,老闆只管一級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