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通往歐洲的“北溪”兩大天然氣輸送管道26日發生“漏氣”, 丹麥、瑞典地震學專家認為,位於兩國管轄水域內的泄漏點附近發生了“水下爆炸”。
歐洲聯盟多國高官懷疑,“漏氣”是由蓄意破壞所致 ,27日發聲譴責。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說,歐盟將對蓄意破壞歐洲能源設施的行為作出最強烈回應。
監測到兩次水下爆炸
“毫無疑問,不是地震”
路透社27日報道,丹麥、瑞典多名地震學家26日在“北溪”天然氣管道泄漏點附近水域監測到兩次強烈爆炸。
丹麥與格陵蘭島地質勘測所說,監測到的震動信號“與地震信號不同,確實類似於典型的爆炸信號”。與這一機構合作的瑞典烏普薩拉大學補充說,第二次爆炸威力更大,相當於引爆超過100公斤炸藥釋放的能量。爆炸在水中發生,而不是海底之下。
瑞典國家地震台網地震學副教授比約恩·倫德說,能清楚地看到事發水域的海浪如何從底部反彈到水面,這意味着“發生了爆炸”。其中一次爆炸產生了相當於2.3級的地震,瑞典南部30個測量站都探測到此次爆炸。
倫德說:“毫無疑問,這不是地震。”
據丹麥和瑞典官方通報,“北溪-1”管道有兩處泄漏點,位於丹麥博恩霍爾姆島東北方向,分屬於丹麥和瑞典海上專屬經濟區;“北溪-2”管道泄漏點在丹麥杜厄角以南。

三條管線同日遭損
是誰“蓄意破壞”?
路透社援引一名關注歐洲安全事務人士的話報道,要追查“北溪”管道泄漏原因,需要問“誰將因此獲益”。
瑞典外交大臣安·林德27日在社交媒體推特上寫道,丹麥和瑞典專屬經濟區內的“北溪”管道發生天然氣泄漏“很可能由關聯暗中破壞的爆炸所致”,現階段不排除任何可能性。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說,如果襲擊或破壞行為導致天然氣管道泄漏,對任何人都沒有好處。
德國經濟和氣候保護部長羅伯特·哈貝克說,德國政府確信並非自然發生或材料老化所致,而是“有針對性的襲擊”。丹麥首相梅特·弗雷澤里克森27日晚也說,這並非“事故”,而是“蓄意破壞”。
俄羅斯國家能源安全基金副主任阿列克謝·格里瓦奇說,三條管線同時出問題,顯然是“有人惡意所為”,而“誰在打擊俄羅斯天然氣在歐洲(的地位),這一點並沒有被特別掩蓋”。
德國《明鏡》周刊27日報道,據不願公開姓名的消息人士透露,美國中央情報局今夏曾提醒德國政府,“北溪-1”和“北溪-2”管道可能會遭到襲擊。《明鏡》就此向德國政府求證,一名政府發言人拒絕置評。
俄氣9月6日曾在社交媒體發布消息說,“北溪-1”管道“波爾托瓦亞”壓氣站是“危險作業設施”,如果不消除隱患繼續運行漏油的渦輪機,可能會引發火災或爆炸。
泄漏規模非常大
“北溪”今冬無法供氣
丹麥能源機構主管伯特紹說,泄漏規模非常大,修補“北溪-2”泄漏點的工作可能需要一周。
格里瓦奇說,更換管道受損部分,再重新投入使用,可能需要幾個月時間。美國政治風險諮詢公司歐亞集團說,不論烏克蘭局勢如何變化,泄漏事件意味着俄羅斯今年冬季無法經由“北溪”管道向歐洲供氣。
“北溪”漏氣事件次日,丹麥首相弗雷澤里克森準備前往波蘭,參加挪威通往波蘭的波羅的海輸氣管道開通儀式。挪威是歐洲天然氣生產和出口大國,目前成為歐盟國家尋求“減少對俄能源依賴”的主要求助對象之一。

北溪管道被炸歐洲人靠熱水袋過冬?
國內一 條100元左右的電熱毯,“出海”可以賣到345元。
這是速賣通上,一條電熱毯出口到歐洲的價格。50歐元(1歐元約合6.9292元人民幣)一條的電熱毯,幾乎是國內價格的3-4倍。
北溪天然氣管道被炸,疊加國際局勢因素,歐洲不少地區居民都在提早考慮如何度過寒冬,並開始囤木材、囤熱水袋和電暖設備。來自杭州海關的數據顯示,今年1-8月,浙江對歐盟出口取暖設備11.1億元,同比增長103.3%。增長較快的商品還包括太陽能熱水器、電熱毯、壓縮式熱泵、熱水鍋爐、燃氣熱水器等。

一條電熱毯50歐元!
不過浙江電熱毯商家並不多
9月27日,北溪天然氣管道公司發表聲明稱,北溪天然氣兩條管道的3處海上管線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壞,具體原因還不清楚。
天然氣是歐洲高緯度地區冬季取暖最重要的資源之一,俄烏衝突以來,歐洲能源危機愈演愈烈,化石燃料供不應求,價格飛漲,電力市場更是近乎失控。如今天然氣的價格已漲到去年的10倍以上,另外無煙煤價格同比上漲3倍,電價更是上漲了12倍。
杭州海關的數據顯示,1-8月,浙江省出口電熱毯646.8萬條,同比增加32.1%,其中,對歐盟出口64.8萬條,增加114.6%。
另一組來自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僅今年7月,歐盟27國進口中國電熱毯就高達129萬條,環比增長近150%。其中7月德國從中國購買41.9萬條電熱毯,8月增至63.2萬條,而英國8月則購買了58.2萬條。
消息傳出後,就有人說,接下來義烏電熱毯批發商肯定會接到不少訂單。
不過昨天,快報記者在義烏國際商貿城發現,專門賣電熱毯的批發商並不多,訂單量也沒啥變化。
義烏國際商貿城的市場管理人員說,幾周前他們也開始關注電熱毯的信息,但市場里專門賣電熱毯的經營戶真的沒有幾家,都是捎帶着賣,不留意真的不會發現,他們調查後發現,銷量也確實沒什麼變化。
義烏老闆娘賣出80萬隻熱水袋
歐洲訂單翻了一倍
相對於電熱毯,國際商貿城四區2樓一些熱水袋經營戶的銷量真的猛增,訂單在六七月份就迎來了高峰,現在一些客戶正忙着補單。
“今年的訂單比往年要早,量明顯也大得多。”駱蘭仙在義烏賣了20多年熱水袋,如今除了代理的品牌,也有自己的工廠,她家的產品主要銷往歐洲,如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地區。
駱蘭仙的店面不大,不過熱水袋品種可不少,足有上百款,除了最普通的直接灌水橡膠熱水袋,還有不少充電熱水袋。橡膠熱水袋的尺寸則分為大、中、小三種,容量從750毫升到2000毫升,其中大號賣得最好。
駱蘭仙說,上半年本來是淡季,但俄烏戰爭發生後,從4月份開始歐洲的訂單就多起來了,7月份更迎來高峰,訂單量變大,以前都是幾個柜子,今年她家都接過十幾個柜子的訂單(義烏老闆口中的柜子其實就是集裝箱)。
她算了下,一件貨大概60隻熱水袋,一個柜子1300件,10個柜子就是近80萬隻熱水袋。
“橡膠熱水袋整體訂單翻了一倍,充電熱水袋銷量預計也增加30%左右,現在單子已經排到10月底,這期間的新單都不接了,要到11月初才能空出產能去生產新訂單。”駱蘭仙說,如今工廠都在24小時連軸轉,訂單多了,工人幹勁也足,一個月收入至少八九千元。
另外從訂單中,駱蘭仙還發現一個現象,來自歐洲城區的訂單多選擇單價7歐元的大號熱水袋,鄉鎮的則多選擇4歐元。
“從採購商的反饋來看,住在歐洲城區的消費者對熱水袋的品質要求非常高,但鄉鎮的居民則更關心價格,實惠才是最優選擇。”駱蘭仙說。
離駱蘭仙店面不遠的另一家熱水袋經營戶說,他們家的訂單原本以印度居多,歐洲訂單基本沒有,可今年來自歐洲的單子突然多起來,雖然單子不大,但也能體會到,當地對取暖的需求增加。
熱水袋的冷知識
熱水袋似乎主要是我們中國人在用,其實不然,歐洲不少家庭也一直有使用的習慣,因為它的發明者就是歐洲國家克羅地亞的工程師愛德華·潘卡拉(Eduard Penkala),發明時間是1903年。
起初,橡膠熱水袋是醫用資源,主要用於熱敷,將它推廣到民用領域的是意大利的輪胎商倍耐力。
橡膠熱水袋大概在清末民國初期進入中國,第一站是當年的遠東第一名城上海,1949年後它才正式走入千家萬戶,成為不少家庭的必備之物。
工廠忙着趕製訂單
慈溪電取暖器商家迎來歐洲“補單潮”
“今年比較反常,往年客戶最晚在4月份就確認訂單了,因為他們緯度比較高,9月就開始冷了。但是今年直到現在還在下單,11月交貨客戶也能接受。”阿里國際站商家寧波艾伏電器有限公司總經理劉繼文說。
作為上游市場,其實他們早就感受到了取暖器需求上漲的趨勢,今年五六月份的時候,公司整體訂單量已經超過去年全年。
浙江省慈溪市是我國取暖器生產基地之一,出口量佔到全國三成。不同於往年9月中旬左右取暖器生產旺季就結束的情況,為了應對歐洲等地客戶的“補單潮”,不少商家還在忙着趕製訂單。
在速賣通平台上,一條電熱毯在歐洲賣到了50歐元,幾乎是國內價格的3-4倍。速賣通數據顯示,荷蘭、法國、德國、波蘭消費者對中國產的取暖器最為依賴。目前在阿里國際站與速賣通等跨境電商平台上,中國企業正緊鑼密鼓地加急上架,國產電熱毯、電暖器、羽絨服、手套、暖手寶等正源源不斷銷往歐洲。
(來源:橙柿互動·都市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