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8日,安倍君在奈良街頭為本黨議員站台演講的時候,被前自衛隊成員山下徹也用自製手槍刺殺身亡。
據山下徹也事後招供,殺害安倍君的動機,是因為他的母親被宗教組織“統一教”騙得傾家蕩產,而安倍又經常為“統一教”站台,所以策劃實施了此次事件。
網絡的輿論,大多認為,山下徹也是因為私人恩怨刺殺安倍,這起震驚世界的暗殺,是件純屬意外的獨狼事件。
偶然性的事件,改變了世界局勢的進程,安倍君何其無辜,何其不幸,一切都是運氣使然。
可是,真的是這樣嗎?安倍之死,到底是個意外,還是有其必然性呢?
要真正了解事情的真相,需要俯下身,用發大鏡檢查每個角落。
首先,是關於兇手山下徹也的故事。
山下徹也,41歲,出生在家境富裕的日本中產家庭,青少年時代成績優異,而且是校籃球隊隊員。
青少年時代就讀於重點縣立高中,成績優異,校籃球隊成員之一,因為身高,成為替補。
曾就讀於名牌私立大學工學部,後考入了日本海上自衛隊。
退伍後,自學考取了住宅建築交易主管和二級財務規劃師的資格證。
曾經做過銷售,並獲得了銷量冠軍。
自主學習製作槍械,純手工打造,並且成功實施了刺殺計劃,現場表現相當冷靜。
綜合看下來,這樣的人才,怎麼看都是成功人士的底板。
然而現實是殘酷的,退伍後,身為日本的勞務派遣人員,他只能四處打打雜工。
所謂勞務派遣人員,就是日本的臨時工,主要就是出賣苦力賺錢。
以前還可通過辛苦勞動,獲得僱主認可,轉正成為合同工。
安倍上台後,廢除了派遣工強制轉正的法律,他註定一輩子打零工。
山下徹也至今未婚,獨居在13平米的群租屋內,活脫脫一個社會底層屌絲形象。
他之所以做出刺殺安培的決定,一方面是有因為母親被騙的復仇心理,但更加決定性的原因,是因為他始終被壓迫在社會底層,對未來完全失去希望。
試想,如果山下徹也,有一個美滿的家庭和穩定的工作,還會做出如此衝動的行為,讓自己陷入絕路嗎?
那麼為何一位正當壯年,天資不錯,辛苦工作的日本人,卻無法通過自己的辛苦勞動,過上體面的生活呢?讓我們把時間,撥回2012年......
2012年,作為前首相外祖父岸信介和外叔祖父佐藤榮作的繼任者,面對自從“廣場協議”簽訂後,日益凋敝的日本經濟和暮氣沉沉的日本社會,安倍作為日本的第九十任首相,躊躇滿志的射出了“三隻箭”,下定決心復興“日出之國”曾經的輝煌。
第一支箭:貨幣政策,量化寬鬆。
第二支箭:財政政策,企業減稅。
第三支箭:結構改革,女性就業。
與此同時,招募一批志同道合的人進入決策機構,比如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至今仍然在位。
也就是說,這三隻箭,射了整整十年!
具體措施有:
大膽的貨幣政策:比如讓日元貶值、日本央行瘋狂印鈔
靈活的財政政策:比如2013年的10.3萬億日元經濟刺激計劃
刺激私人投資的增長戰略:比如有效企業稅下降2.4%、消費稅上升3%
這一頓操作猛如虎,十年之後的2022年,回首再看這三隻箭,只能遺憾的說,純粹射了個寂寞。
2012年,日本GDP為6.27兆美元。
2021年,日本GDP為4.94兆美元。
安培上台後的十年,日本GDP增長數為-1.33兆美元。
相對應的:
2012年,中國GDP為8.46兆億美元。
2021年,中國GDP為17.73兆億美元。
我國十年的GDP增長數為9.27兆億美元。
單看這十年,中國光增長量,就等於日本GDP的兩倍。
2012年,日本人均GDP為49145美元。
2021年,日本人均GDP為39285美元。
據多家機構預測,韓國人均GDP將在五年內超過日本。
想當年,韓國可是日本的殖民地啊,眼睜睜看着曾經的僕人超過自己,難怪日本人流行躺平。
2012年,日本國債總數為997兆日元。
2021年,日本國債總數為1218兆日元。
經過日本十年的努力,日本的GPD負債比率,光榮的從226%增長到263%。
順便提一句,目前破產的國家-斯里蘭卡,它的GPD負債比率為60%。
只是它欠的債是國外的,而日本的債,大多是日本人買單。
誰叫日本人老實本分,哪怕債留子孫,現今能夠得過且過就好。
2012年,日本央行負債158兆日元。
2021年,日本央行負債732兆日元。
前面提過安倍的忠實信徒,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也光榮的把央行負債數,超過了日本整年的GDP。
如此幅度的量化寬鬆,再看最近日元大幅貶值,又有什麼可以奇怪的呢?
2012年,76.82日元換1美元。
最新匯率是,140日元換1美元。
十年來,日元接近腰斬,這對於日本未必不是好事,相對於“廣場協議”的日元大幅升值,日元貶值可以促進出口。
2012年,日本出口總額為63.7兆日元。
2019年,日本出口總額為76.9兆日元。
7年增加了13.2兆日元,等於平均每年增加約1.9兆日元
的確有小幅度的出口增加,這是建立在日元大幅貶值的基礎上。
1988年到2012年間,日本出口增加29.8兆日元,卻是建立在日元大幅升值的基礎上。
在安倍君當政前,日本的實際出口增長,似乎更有說服力一些。
既然出口增加,應該是貿易順差加大才對,遺憾的是,安倍君當政期間,日本是順差少,逆差多。
2012年可以說是福島核事故的原因,導致大幅度逆差,可是經過了十年的恢復,依舊是逆差,可就說不過去了。
為何日本始終是扶不起的阿斗,始終搖搖晃晃呢?
歸根到底,是因為安倍表面上大把撒錢,大幅減企業稅,增加消費稅,一副銳意進取的激進形象。
其實骨子裡面,依舊是三代公卿遺留下來的保守思想,死守着祖傳下來的一畝三分地,沒有新生的產業生長的空間。
2021年,全球的獨角獸企業分布中,先不提遙遙領先的中美兩國,就拿隔海相望的韓國而言,其獨角獸數量也是日本的近兩倍。
要知道,韓國的人口只有5千萬,而日本人口是1.3億,超過了韓國的兩倍。
再看看日本的前十大企業,是不是都很眼熟,因為這些企業,在安倍剛上台的時候,就都在榜單中。
再想想中國的十大企業,基本上是一年一個樣,十年大變樣。
區別於生氣勃勃的中國經濟,日本十年來,經濟死氣沉沉。
三隻箭射十年,最大的成績,是日本股市的暴漲。
2012年,日經指數為8809.99點。
2019年,日經指數為20756.58點。
在日本GDP萎縮的情況下,股市的上漲,代表日本資產階級,切走了蛋糕的大部分,可想而知,勞工階級,日本的打工族,自然日漸拮据。
本人親自去過日本,對日本的最初印象是非常好的,鄉間錯落有致的小房子,新鮮的空氣中,田野上奔跑着的年輕人;城市中井然有序的街道,川流不息的人流,也顯得精神十足。
但最有印象的,是一位公車司機,當時車上就一個人,就是本人。他不懂英文,我不懂日文,他卻一個勁的在跟我說話,哪怕我聽不懂。從他的喃喃自語中,我看到了日本人的壓抑,寂寞和不合時宜。
山下徹也,也跟這位司機,是同一類人,辛苦的工作,卻了無生趣,失落壓抑久了,最終成為仇恨,導致了這場悲劇。
在安倍上台後,維護大企業的利益,導致日本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平民生活得越來越苦,山下徹也只是冰山一角,冰層下涌動的,是一大批不得志的中年人。
上克上的傳統,武士道的精神,日本歷史上刺殺政客的案例不勝枚舉,再加上越來越多的勞動人民沒有出路。
從這個意義來說,安倍之死,或許不是一場意外,而是歷史軌跡上,留下的必然痕迹。
其根源,是安倍犯了兩個戰略性錯誤。
第一,經濟上,學習美國,過度量化寬鬆,第二,外交上,學習英國,搞離岸平衡。
國家發展,犯了戰略性錯誤,其結果是顛覆性的,日本如果不能幡然醒悟,註定只能成為三流國家。
其中的緣由,說來話長,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