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前首相34歲的女兒:體重180斤,穿藍裙和凱特撞衫一臉富貴相

2022年06月29日00:15:19 國際 1836

2022年6月,在溫莎城堡聖喬治教堂裡面,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慶典,慶典上名流無數,英國前首相托尼·布萊爾34歲的女兒凱瑟琳·布萊爾也露面了。

乍一看凱瑟琳的長相,可能不太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她的身材略顯圓潤,體重已經超過了180斤,不過這位180斤的姑娘看起來就非常的“富貴”,可謂是一臉富貴相。


英國前首相34歲的女兒:體重180斤,穿藍裙和凱特撞衫一臉富貴相 - 天天要聞


但是,這並不妨礙凱瑟琳·布萊爾與生俱來的那種自信。


英國前首相34歲的女兒:體重180斤,穿藍裙和凱特撞衫一臉富貴相 - 天天要聞


出席這場活動的時候,她精挑細選了一套漂亮的藍裙子,V領的設計很襯托天鵝頸,脖頸上的珍珠項鏈線條優美,她還在耳垂邊別著一顆漂亮的珍珠耳釘,畫龍點睛,成了整套穿搭裡面可愛的小細節。

凱瑟琳·布萊爾深棕色的捲髮上還戴着金色的頭花,像是迎春花一樣燦爛盛開。

英國前首相34歲的女兒:體重180斤,穿藍裙和凱特撞衫一臉富貴相 - 天天要聞

在凱瑟琳·布萊爾的身邊,一左一右站着她的兩位“護法”,布萊爾首相的另外兩個兒子,就像是騎士守護着公主一般,場面十分可愛。

英國前首相34歲的女兒:體重180斤,穿藍裙和凱特撞衫一臉富貴相 - 天天要聞

在這場活動中,除了凱瑟琳·布萊爾身穿夢幻藍裙外,英國王室的凱特王妃也“撞衫”這位前首相女兒,也穿了一身藍裙。


英國前首相34歲的女兒:體重180斤,穿藍裙和凱特撞衫一臉富貴相 - 天天要聞

如果說凱瑟琳·布萊爾的180斤體重過於富態,那麼凱特就太瘦了。並且,不知道是不是這個藍裙子的設計有些問題,凱特穿上它顯得身材過於乾癟了。


英國前首相34歲的女兒:體重180斤,穿藍裙和凱特撞衫一臉富貴相 - 天天要聞

不得不說,凱瑟琳·布萊爾和凱特撞衫藍色裙子,還是一臉富貴相的凱瑟琳·布萊爾穿得更好看啊!


英國前首相34歲的女兒:體重180斤,穿藍裙和凱特撞衫一臉富貴相 - 天天要聞


在這場慶典上,凱瑟琳·布萊爾的母親切麗·布萊爾也露面了切麗,是大家心目中的一個傳奇女性,跟撒切爾夫人希拉里很相似,從14歲那年,她就萌生了想當女首相的願望,後來她沒有當上女首相,卻當上了首相的妻子。

英國前首相34歲的女兒:體重180斤,穿藍裙和凱特撞衫一臉富貴相 - 天天要聞


切麗是一個很擅長經營自己的人,她在公開場合露面的時候,總是讓人眼前一亮,因為她既是一位美麗的女人,又是一位優秀又成功的律師。


英國前首相34歲的女兒:體重180斤,穿藍裙和凱特撞衫一臉富貴相 - 天天要聞


作為一位擁有全職工作的女性,切麗的工資為25萬英鎊,比她的首相丈夫還高了近乎一倍。

45歲那年,切麗成功生下了自己的第三個孩子,也就是凱瑟琳,但是在生下孩子以後沒有多久,她很快投入到了工作狀態。


英國前首相34歲的女兒:體重180斤,穿藍裙和凱特撞衫一臉富貴相 - 天天要聞


這樣優秀的母親,培育出來的女兒自然也不會太差,其實,凱瑟琳·布萊爾也是一名學霸,一點都不輸給美國前第一女兒伊萬卡

在18歲那年,凱瑟琳·布萊爾前往法國巴黎索邦大學留學,攻讀四個月的法語課程,學習期間,她居住在法國首富LV集團總裁價值2000萬英鎊的豪宅裡面。

經過了四個月的學習後,凱瑟琳·布萊爾順利畢業,她的媽媽切麗也來到現場,開心地觀看了她的畢業典禮。


英國前首相34歲的女兒:體重180斤,穿藍裙和凱特撞衫一臉富貴相 - 天天要聞


後來,凱瑟琳·布萊爾又前往牛津大學進行深造,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後,成為了一名律師。

青年時期的凱瑟琳·布萊爾其實沒有現在這麼胖,那時候的她臉上雖然已經有了雙下巴,有了青澀的嬰兒肥,但整體看上去比例還不錯,五官精緻,鼻樑高挺,氣質清純,如果身材再瘦下來,一定是不輸給伊萬卡的美女。


英國前首相34歲的女兒:體重180斤,穿藍裙和凱特撞衫一臉富貴相 - 天天要聞


凱瑟琳·布萊爾穿着短款紗裙小禮服,戴着華麗的珠寶項鏈,搭配着一條手鏈出席活動,捲髮輕輕地揚起,拂過耳邊,這氣質、這精緻的五官,如果稍加雕琢,離絕世大美女也不遠了。

不過目光稍微往下移,才會發現,漂亮的抹胸小禮服撐不住她的豐腴好身材,裙子下面的一雙小粗腿也分外令人矚目。


英國前首相34歲的女兒:體重180斤,穿藍裙和凱特撞衫一臉富貴相 - 天天要聞


不知是不是英國的空氣會發酵,後來的凱瑟琳·布萊爾,就慢慢走上了發福的道路,越發的“發酵”了,臉部也從一開始嬰兒肥的美女臉,過度到三層下巴的大圓臉。


英國前首相34歲的女兒:體重180斤,穿藍裙和凱特撞衫一臉富貴相 - 天天要聞


凱瑟琳·布萊爾和自己的父親,母親一起公開出席活動的時候,她的狀態看起來還不如母親,母親留着利落的短髮,膚色潔白,一張小圓臉很緊緻,身上這一條紫紅色的衣服,也十分顯氣色。


英國前首相34歲的女兒:體重180斤,穿藍裙和凱特撞衫一臉富貴相 - 天天要聞


凱瑟琳·布萊爾則是穿着一條藍色紗裙,但是寬鬆的紗裙也遮掩不住身上的臃腫,整個人比母親要“大一圈”。

不過,凱瑟琳·布萊爾的衣品向來都很好,已經形成了屬於自己的獨特時尚符號,她基本上每次出席英國公開活動,都是用漂亮的大頭花搭配一身比較寬鬆的V領裙子

這樣正好可以揚長避短,讓人的視覺集中到她的頭髮上,也可以稍微修飾一下身材,避免過多的暴露贅肉,增加氣質感,堪稱是優秀的微胖女生穿搭了。


英國前首相34歲的女兒:體重180斤,穿藍裙和凱特撞衫一臉富貴相 - 天天要聞


這樣的凱瑟琳·布萊爾,也依然獲得了來自爸爸媽媽的寵愛,2016年,她的母親切麗·布萊爾就將不少的家族財產轉給了凱瑟琳,送了她一座價值人民幣1221萬元的公寓、一座價值人民幣663萬元的鄉村小屋。

凱瑟琳·布萊爾的人生也不是不曾遭遇過波折,貴為前首相之女,她曾經遭遇過搶劫,也遭遇過來自民眾的吐槽聲。

2013年,凱瑟琳·布萊爾在自己住所的附近,和男朋友一起在街上遛狗的時候,有兩個劫匪拿着槍出現了,向她索要珠寶和現金,這件事情也讓她心有餘悸,後來就搬離了當時的住所,並且把這棟住所以145萬英鎊的價格賣了出去。


英國前首相34歲的女兒:體重180斤,穿藍裙和凱特撞衫一臉富貴相 - 天天要聞


2018年1月,凱瑟琳·布萊爾和自己的未婚夫詹姆斯一起,買下了一棟價值240萬英鎊的大房子,要結婚的小兩口對於自己的愛巢顯然是極為重視的,所以他們打算對這一座大房子進行一番擴建。

但是凱瑟琳·布萊爾的鄰居們可沒有買賬,不斷地反對擴建,說這種太陽能電池板不適合單層建築,讓凱瑟琳·布萊爾的改建房屋之路受了阻礙,不過這只是她人生路上的小插曲。

在大多數人眼中,凱瑟琳·布萊爾的身材都已經到達了微胖的範疇,但是,這並沒有妨礙她的自信,也沒有妨礙她的人生,她依然受到父母、未婚夫的寵愛,可以盡情展現出自己的美麗風采。

其實,人們的審美本來就是多元化的,肥胖並沒有什麼,如果像是凱瑟琳·布萊爾這樣,不僅僅是一臉富貴相,還能夠做到修鍊自己的衣品,鍛煉自己的氣質,同樣很優秀。


英國前首相34歲的女兒:體重180斤,穿藍裙和凱特撞衫一臉富貴相 - 天天要聞


就像美國前第一千金伊萬卡固然很幸運,她擁有人世間每個人想要擁有的一切,出身高貴,身材好、長相美麗、父母和老公的疼愛她都有了,簡直是一個被命運垂青的女人。

相比起伊萬卡,凱瑟琳·布萊爾其實也不差,雖然體重180斤又如何呢?她情商高,衣品好,贏得眾人喜愛,她也是人生贏家啊!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海外智庫觀察-美國】中美與國際組織的AI治理標準之爭 - 天天要聞

【海外智庫觀察-美國】中美與國際組織的AI治理標準之爭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海外智庫觀察隨着人工智能技術在全球範圍的迅猛發展,圍繞其治理的國際競爭也愈發激烈。AI治理不再僅僅是技術管理問題,更成為國家軟實力輸出、規則制定權爭奪以及地緣政治博弈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一過程中,中美兩國以不同的治理路徑和制度邏輯,試圖在聯合國、國際標準化組織(ISO/IEC)、國際電信聯盟...
文化強市再添新平台!東莞黨史學習教育基地正式試運行 - 天天要聞

文化強市再添新平台!東莞黨史學習教育基地正式試運行

近日,東莞黨史學習教育基地正式試運行。作為東莞文化強市建設十大文體設施之一,基地是文化強市建設和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平台,對傳承紅色基因、打造文化品牌、擦亮城市名片具有重要意義,將進一步增強市民對城市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成為全市學習傳承東莞
魯比奧很尷尬,專機飛繞亞洲國家轉了一大圈,就是進不來中國 - 天天要聞

魯比奧很尷尬,專機飛繞亞洲國家轉了一大圈,就是進不來中國

美國國務卿魯比奧的亞洲行程成了個大新聞。這哥們兒坐着專機跑了一圈,去了日本、韓國、馬來西亞,還參加了東盟外長會議,可就是沒來中國。咋回事兒呢?這背後有啥故事?先說說這人吧。魯比奧,1971年5月28日生在美國佛羅里達州邁阿密,家裡是古巴移民
俄烏打了三年,打窮了三個國家,富了三個國家,中國也在其中 - 天天要聞

俄烏打了三年,打窮了三個國家,富了三個國家,中國也在其中

俄烏戰爭打到今天,已經整整三年了。從2022年開打到現在,這場仗不僅把烏克蘭和俄羅斯自己搞得焦頭爛額,還把全球經濟和政治格局攪得天翻地覆。有的國家被打得喘不過氣,有的卻趁亂賺得盆滿缽滿。中國呢,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也沒閑着,在這場亂局裡找
澳大利亞外交超出預期,將考慮中美間平衡戰略 - 天天要聞

澳大利亞外交超出預期,將考慮中美間平衡戰略

最近在北京開了會,是學術共同體第18次會議,我2008年參加過他們第一場會議,沒想到一晃17年過去了。第一次會議的時候還記憶猶新,當時幾百上千名學者,尤其是青年學者匯聚一堂,感覺交流起來非常暢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