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東美術館上新重磅引進展!以設計之名開啟好奇的社會實驗室

2022年09月28日21:44:07 家居 1116
浦東美術館上新重磅引進展!以設計之名開啟好奇的社會實驗室 - 天天要聞

今天,浦東美術館上新2022年秋季全新展覽“樂趣與智慧——意大利當代設計”,以一種開放且多元的形式展開,從“物”的角度,回溯意大利當代設計的紛繁多樣與遊戲精神。只見位於四樓的展廳充斥着琳琅滿目、色彩斑斕、腦洞大開、錯落排布的日用品,輕鬆活潑,趣味滿滿,儼然以設計之名開啟了一間年輕、樂觀、開朗、好奇的社會實驗室,邀請人們發現、參與、思考,激發出更多想象空間。

這個新展為大眾打開浦東美術館的另一面——它不僅僅是需要仰望的藝術殿堂,也可以是靈感碰撞的創意能量場,並由此延展出藝術與當下生活更加意味深長的意義。

浦東美術館上新重磅引進展!以設計之名開啟好奇的社會實驗室 - 天天要聞

設計類的展覽若想出彩並不容易,零零總總、種類各異的設計作品草率地聚在一起一不小心便會有“賣場”視效。而此次展覽顯然在策展上花了一番心思,其展覽設計本身所集納的巧思,不亞於展覽彙集的那些展品,稱得上一件更大的設計作品。

此次展覽由著名意大利設計師、孟菲斯小組創始人之一、同濟大學名譽教授安多·西比克與約瑟夫·德雅爾丹來自西比克工作室提出整體設想並擔任展陳設計,並由意大利建築師、設計與建築歷史學家及評論家恩里科·莫特奧先生,建築歷史學家及評論家、米蘭理工大學教授瑪麗亞·維特多利亞·卡皮塔努奇女士,以及上海大學美術學院現當代藝術碩士研究生導師、國際藝術評論獎(IAAC)理事凌敏女士共同策展。

浦東美術館上新重磅引進展!以設計之名開啟好奇的社會實驗室 - 天天要聞

在這個展覽中,意大利設計史在過去70年間所留下的百餘件經典設計作品按照不同主題被分成13個單元,以一條由一系列主題單元所標記的路徑而展開,分別為“生活的悲喜劇”“看或被看見”“理論的產物”“脆弱但永恆”“柔軟的形狀”“色彩捕捉光線”“簡約作為裝飾”“第二種天性”“嚴肅遊戲”“未來的驗證”“日常儀式”“面孔與靈魂”以及“游牧式設計”。

每個單元都以一組展品來定義,通過它們詮釋並細化主題。這些展品打破了時間線索與界限,從當下標誌性的設計開始,展現其衍生與演變。每個單元都沒有窮盡其自身的主題,但暗示了其邊界與組成。其中,埃托雷·索特薩斯、克雷托·穆納里等部分設計師的作品遍布整個展廳,並貫穿多個主題單元當中,彰顯了設計師們在不同細分領域中的多面才能。

浦東美術館上新重磅引進展!以設計之名開啟好奇的社會實驗室 - 天天要聞

展覽以 “生活的悲喜劇”為起點,拉開了意大利設計過去70年歷史的帷幕。1980年代初,伴隨着長期擴張性經濟周期的結束,一群以埃托雷·索特薩斯等人為首的設計師們紛紛開始以一種挑戰的姿態,直面不確定的未來。這一單元中的作品充滿了戲虐、叛逆、誇張的特質,或直接摒棄了以功能性為主導的傢具設計理念,或是以古典建築和傢具為靈感進行怪誕的模仿與二次創作。展覽主視覺海報中的沙發,便是著名意大利建築設計工作室Studio65以希臘建築中的愛奧尼柱式為原型,於1972年設計的Capitello 座椅。這件帶有波普意味的日常傢具用品,對象徵著高雅莊嚴的希臘文化進行了祛魅,成為了一件頗具時代精神的經典之作。

浦東美術館上新重磅引進展!以設計之名開啟好奇的社會實驗室 - 天天要聞

展覽中不乏多種材料的並置,形成截然不同的質感對比。由陶瓷花瓶組成的單元“脆弱但永恆”,與“柔軟的形狀”單元中形態各異的沙發被共同籠罩在亮橙色的方形框架中。其中,來自DDL工作室的手形Joe沙發、來自阿基佐姆工作室的海浪紋形狀Superonda沙發等充滿樂趣的設計證明了在更快、更有活力的生活方式下,傳統房屋的結構與家用物品已被改變,一種更加隨性、自由的生活態度隨之逐漸萌芽。

浦東美術館上新重磅引進展!以設計之名開啟好奇的社會實驗室 - 天天要聞

展覽中,“色彩捕捉光線”“第二種天性”“未來的驗證”等單元也均以材料為基礎,對各自所包含的作品進行了闡釋。

玻璃,是光可以在其中棲息和變幻的唯一材料。對玻璃的運用在意大利設計史中源遠流長:威尼斯的穆拉諾島已經有1000多年的玻璃製作歷史,當地流傳下來的秘密工藝可以讓玻璃顯露出彩虹的整個光譜。與其他單元相比,“色彩捕捉光線”以別具一格的陳列方式指引着觀眾的視線。一件件擬人或擬物的玻璃花瓶被放置於一座環形亭子的頂部檯面上,並背靠着發光的亞克力板圍成一圈,淋漓盡致地展示了材料被光激發後所折射出的繽紛色彩。

“第二種天性”單元則透露出更加原始的氣質。單元中,六根圓柱形結構被六種不同紋理的複合木板包裹,並將書架、椅子等傢具環繞其中,邀請觀眾重新審視木材這一古老的手工材料。木製品的形式變化多樣,與現代的、理性的思想相連接,呈現出一種新穎、冷靜而慎重的特質。鋒利的外形、精確的曲線以及小巧的部件……在意大利設計中,木材每天都在用一種古老的語言書寫新的話語。

而“未來的驗證”單元,則呈現了以輕便耐用的彩色塑料為媒介所製成的傢具與服飾。在20世紀中期,意大利現代性思潮促使人們在追求“可實現性”這一理想的過程中,愈發推崇速度和舒適性。彩色塑料的出現,推動了意大利設計的爆發。本單元展示的作品中,包括了著名設計師恩佐·馬里利用PVC材質所創造的經典Timor日曆。

浦東美術館上新重磅引進展!以設計之名開啟好奇的社會實驗室 - 天天要聞

在展覽的眾多單元中,“嚴肅遊戲”可謂與展覽所傳達的主題最為貼近。遊戲看似輕鬆,事實上卻隱藏了調節成年人社交生活與人際關係的機制。它以一種更為豐富、誇張、扭曲的方式,欣然模擬着成人的世界,意大利設計深諳遊戲之道。本單元展示了著名設計師菲利普·斯塔克以法國國王路易十五的巴洛克式座椅為原型所創造的驚世駭俗的經典設計——Louis Ghost座椅。在過去,設計師們也曾多次以這把座椅為原型進行改造,但斯塔克幽靈椅使用了單一模具注入聚碳酸酯一次成型,在當時不僅是一次前所未有的顛覆性嘗試,也標誌着一場技術性的突破。同一展台上,還擺放着他以童話《白雪公主》中小矮人為靈感設計的Gnomi腳凳。兩把外形、材料、創意都截然不同的座椅,卻出自同一鬼才設計師之手,並來自同一意大利品牌,展現了意大利設計無窮無盡的創造力,在遊戲中掀起一場又一場的革新。

浦東美術館上新重磅引進展!以設計之名開啟好奇的社會實驗室 - 天天要聞

除了難得一見的大件家居設計作品以外,展覽也涵蓋了許多常見的小型日常生活用品。比如,“日常儀式”單元中亞歷山德羅·門迪尼的所設計的經典Anna G開酒器、“面孔與靈魂”單元中巴納巴·翁納塞蒂所設計的人臉T&V陶瓷盤、“看或被看見”單元中埃列奧·馬丁內利所設計的Cobra檯燈,以及“簡約作為裝飾”單元中以幾何線條為基礎的意大利當代珠寶。另外,當代的家也不再是固定的場景,而是移動的、動態的,可編排的景觀。“游牧式設計”中,維科·馬吉斯特雷蒂的Ospite床和Piccy座椅等意大利設計用一系列輕巧、可移動、可摺疊的物品來回應這一流動的使命。

浦東美術館上新重磅引進展!以設計之名開啟好奇的社會實驗室 - 天天要聞

以往我們熟悉的意大利藝術,大多僅限於其璀璨的文藝復興時期。此次展覽則讓我們看到當代意大利設計與時尚的魅力。展覽中方策展人凌敏指出,意大利設計是一種活的文化語言,講述了瞬息萬變的關係。從這些作品中,觀眾能夠感知人與社會的關聯,設計如何改變人的生活態度。

作者:范昕

編輯:郭超豪

家居分類資訊推薦

中年斷舍離:一場精神的二次發育 - 天天要聞

中年斷舍離:一場精神的二次發育

在東京銀座的精品店裡,我遇見了42歲的山田女士。她正專註地擦拭着僅有的三支口紅,這個動作持續了整整十分鐘。當得知她曾是奢侈品櫃姐時,這個場景的隱喻意義突然顯現——原來真正的精緻,始於對物的敬畏而非佔有。神經科學家最新研究發現,35-55歲群
26.98萬-31.98萬元!廣汽昊鉑HL上市發布 - 天天要聞

26.98萬-31.98萬元!廣汽昊鉑HL上市發布

4月12日,“2025廣汽科技日暨昊鉑HL上市發布會”在廣州盛大舉行。廣汽集團聚焦“安全”主題,首次公開“廣汽星靈安全守護體系”,在智能化時代以全鏈路的安全研發體系、全域安全技術和全時安全保障,樹立智能汽車安全新標杆。此外,廣汽發布了由12款車規級芯片構成的芯片產品矩陣,並正式發起“汽車芯片應用生態共建計劃”...
31歲姐姐“去客廳化”的家:中式客廳不做電視牆做書櫃,太有韻味 - 天天要聞

31歲姐姐“去客廳化”的家:中式客廳不做電視牆做書櫃,太有韻味

你喜不喜歡去客廳化的裝修呢?最近,我還真看到了一位31歲姐姐,曬出了自己家去客廳化的裝修,真的讓人眼前一亮!這間中式風格的客廳,不僅沒有老舊俗氣的感覺,反而充滿了雅緻韻味,從顏值到實用性都可圈可點。不得不說,這也是我最近看到過最好看的中式風裝修之一了,忍不住和大家分享一下,一起來看看~【去客廳化做書架...
告別擁擠!這4款傢具,小戶型家庭能扔就扔 - 天天要聞

告別擁擠!這4款傢具,小戶型家庭能扔就扔

無論房子大小,軟裝布局過程中,該捨棄就要捨棄,換一種全新的設計思路,讓家更舒適好住。跟隨小編一起來看看~01捨棄餐廳餐桌小戶型中,如果餐廚空間面積小,可將其打通做島台設計,既能增加操作空間,又滿足用餐需求。
【衛生間裝修避坑指南 - 天天要聞

【衛生間裝修避坑指南

【衛生間裝修避坑指南|這12個細節毀了我5萬裝修費】**防水陷阱**:地面滿刷橫豎2遍,淋浴區刷夠1.8米,門檻石內側務必做防水壩,否則3年後牆皮全起泡。**排水玄機**:回填別用建築垃圾!陶粒+鋼筋網才能防沉降,地漏坡度要達3%,做不好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