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每一個家庭來說,卧室里,床是必備!
一般裝修時大家都會選擇一張雙人床,尤其是在主卧室,傳統觀念中,主卧雙人床是標配。
可是,傳統的雙人床並不實用,已經落伍了。
01
為什麼年輕人都不用雙人床
講到雙人床,大家的第一想法就是:夠寬敞,睡得更舒服。
所以,如果卧室夠寬,能放1.8米的床,絕對不會放1.5米的床。
然而,隨着現代年輕人生活方式及居住環境的改變,雙人床越來越不適合現代人的需求了,這其中有幾個方面的原因:
①雙人床佔地方
其實這幾年房價居高不下,很多人更傾向於選擇小戶型住宅,面積相對較小,卧室的空間也不是特別寬。
如果硬要擠進一張1.8米×2米的大床,再加上床頭櫃,衣櫃,那麼整個卧室剩餘的活動空間就會特別小,甚至轉身都難。
網友@達達哥說:
我家新買的房子,主卧室空間太小了,放上衣櫃之後,感覺1.5米的配套床都裝不下。
最後沒辦法了,只能把床頭櫃改成凳子,但即使這樣了,屋子裡面也只夠轉身,沒有多餘的空間。
網友@我是家家媽說:
當初買房時預想的就是1.8米×2米的床,以為終於實現這個夢想了,沒想到搬進去以後才發現,整個屋子容納了一個衣櫃和床,就再也擺不下任何東西了。
原本想着屋子裡面放個書桌,平時居家辦公更方便,現在看來,已經是奢求了。
2、功能太過於單一
現在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們更傾向於將卧室的功能能拓展到辦公,甚至是娛樂。
如果一張床就佔據了卧室60%的空間,想要兼顧其他功能,根本就不可能!
所以,越來越多年輕家庭不願意選擇雙人床,只因為滿足不了現代生活的使用需求。
3、夫妻作息不同
市場競爭壓力太大,很多年輕人的作息習慣也不一樣。
比如有的家庭老公應酬多,每天晚上12點鐘以後才睡覺。而老婆喜歡早睡早起,睡眠又淺,很容易被半夜回來的老公吵醒。
像這樣的家庭,為了和諧,就不再執着於睡一張大床,雙方之間也會給對方更多的休息自由空間。
而且現在很多夫妻X生活,結束後也是各睡各的。
網友@艾兒萌萌噠說:
結婚十年,已經分床三年了,只因為老公打呼嚕太吵了,我睡眠很淺,一聽到呼嚕聲就驚醒,整個人搞得神經衰弱的,所以乾脆分開睡,這樣也挺好。
02
年輕人的新選擇
傳統的雙人床已經難以滿足現代年輕人的生活需求了,所以,越來越多年輕人更傾向於以下幾種新選擇。
想必傳統的雙人床,這些選擇不僅可以讓卧室變得更加寬敞,而且也更加美觀實用。
1、墨菲床
這種床其實就是咱們常講的摺疊床墊,只是這種床通常會與其他的傢具結合起來,隱藏設計。
最常用的就是墨菲床加收納櫃,簡直就是小戶型的“福音”,相當於小房間一房多用。
比如次卧平時沒怎麼睡人,如果擺一張大床,簡直就是用來常年吃灰。
不如做衣櫃時打造一張這樣的墨菲床,將床內嵌隱藏起來,這樣既滿足了偶爾居住的需求,平時還可以把它當成書房用。
如果需要使用這個床,只需要拉下來就行,不需要的時候又可以把它收回去,一房多用,既可以用作書房,還可以做儲物間,甚至你還可以把它打造成一個健身房+墨菲床。
網友@小紅黍說:
家裡不經常來客,但也需要準備臨時客用的房間。可是又覺得不能為了一年中的幾天,耽誤其他360天的視覺。所以就設計了這個墨菲床。
雖然墨菲床要翻下使用,但我們沒做任何拉手裝置,達到了正面完全隱形的效果。
別看是書房還是側翻式墨菲床,翻開愣是能放下1米5的雙人床墊!臨時客住妥妥安心睡。
這種床非常適合那些喜歡隨時變換房間功能的人,不管是給客人用還是自己使用,墨菲床都太實用了。
2、地台床
等於就是地台+床墊,睡覺的時候把床墊鋪上,房間另做他用,把床墊一收,卧室的空間瞬間就變得更加寬敞,比如看書、練瑜伽,品茶,都可以實現,相當於一個多功能的休閑區。
這種設計,對於小戶型來說,增加了收納空間。對於大戶型來說,打造出了別樣的休閑區。特別實用!
而且,而且地台床下面還可以設計更多的收納空間,用來放置被褥過季的衣服雜物等等,更好的解決了小戶型的收納難題。
網友@浪姐說:
特意將次卧打造成了多功能房,做了地台+書櫃一體,不僅顯得更寬敞,而且靈活性更強。
平時家裡沒客人時,這個房間就主要用來休閑娛樂,看書、喝茶聊天。
家裡來客人,把床墊一鋪上就變成了一個舒適的小卧室。真的很實用。
3、推拉沙發床
推拉沙發床,簡單來說就是將沙發和床的功能結合在一起,變成了一個多功能床。
平時不需要的時候可以收起來,作為沙發使用,但如果有需要,可以將它拉伸成雙人床,提供舒適的睡眠空間。
網友@艾米莉亞說:
家裡有個次卧空間特別小,如果直接放個1.8米的床,轉身都轉不了。選了很久,看中了這種推拉沙發床,白天的時候可以當沙發用,晚上輕鬆一拉開,就能變身一張寬敞的雙人床。
而且,推拉床下面還設計了三格收納空間,平時過季的衣服被褥什麼的,都放在裡面,感覺有了這個床,特別節省空間。
寫在最後
以前總覺得,床只能拿來睡覺。但是隨着功能提升以後發現,床不僅可以解決日常休息問題,還能令整個空間變得更加有格調。家居生活也變得更有趣了。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