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有句話,“鐵打的寶慶,紙糊的長沙”,用在太平天國戰爭史上再適合不過。1852年9月,太平軍攻打長沙,城內兵馬不多,沒有可用之猛將;城牆年久失修,守軍沒料到蕭朝貴突襲,故而沒有防備。此時,長沙如同“紙糊”一般,可以輕易奪取,但太平軍還是錯過了機會。
1859年5月,翼王石達開率十萬大軍,號稱30萬,三面圍攻寶慶(湖南邵陽市)。寶慶,位於湖南中部,是一座小城市,但駱秉章、左宗棠早有防備,城防建設非常牢固。此時,寶慶如同“鐵打”般堅固,石達開攻打3月沒成功,還被湘軍反殺,追擊到廣西,顯得非常狼狽。
紙糊的長沙,太平軍沒能破城而入,真乃遺憾。在此,筆者來講長沙之戰第二階段:蕭朝貴衣着華麗,被一炮打死,林鳳祥繼續攻城。
1852年9月11日,西王蕭朝貴實施戰術詭詐,殲滅陝西兵700餘人,八旗悍將福誠、尹培立被擊斃,副將朱瀚逃入城內。如此,太平軍肅清了城外清軍,開始正面攻打長沙,進行攻堅戰。
此時,城內兵力構成是:四川兵1400名、江西兵1000名、壯勇3000名、朱瀚潰兵1000餘、陝西殘兵數百人,總計7000多人,力量很薄弱。不過,蕭朝貴是奔襲作戰,只帶來3000兵馬,不能全面圍攻,清軍還勉強能應付。
肅清城外清軍,蕭朝貴直接攻打長沙,試圖一舉拿下城池。此時,長沙南門還未關閉,可謂是千載良機。可惜,太平軍不熟悉長沙地理,看到東南方有高樓,以為是城樓,便殺了過去;返回時,南門已關閉。王闓運《湘軍志》載:“返回,南門塞,城中乘勢分守矣”,太平軍失去了入城機會。
城東南沒有門,蕭朝貴便返回南門戰鬥,下令太平軍攻堅。羅繞典讓清軍用槍炮還擊,不出城野戰,短暫交鋒後,太平軍撤回。12日,蕭朝貴繼續攻堅,以妙高峰為主陣地,部署炮兵轟擊城牆,掩護部隊攻城。
蕭朝貴讓曾水源、林鳳祥、李開芳率精銳,“往攻各門”;其餘兵馬屯駐妙高峰修築炮台,轟擊對面清軍。由於兵力太少,林鳳祥等率精兵攻城後,妙高峰無人堪任指揮,蕭朝貴便親自上陣,在第一線指揮戰鬥。
為鼓舞士氣,蕭朝貴衣着華麗,太平軍看到主帥親臨戰場指揮,士氣高漲,喊殺聲震天。衣着華麗,鼓舞了士氣,卻也容易成為攻擊目標。一顆炮彈飛過,擊穿蕭朝貴胸膛,西王陣亡沙場。《太平天國文獻史料集》有說,“西王在敵樓上裝束異常,窺伺內城,忽被流星炮彈中傷升天”,真是可惜了。
西王蕭朝貴陣亡,對太平天國而言,無疑是致命打擊。從攻打長沙看,沒了西王指揮戰鬥,太平軍攻堅能力大打折扣,奪取長沙之希望非常渺茫,從而讓湘軍有了發展壯大之土壤。從太平天國發展上看,蕭朝貴是洪秀全妹夫,還是耶穌在人間代表,具有“天兄代言”之資格,這是抗衡楊秀清之重要力量。
1852年6月,南王馮雲山陣亡蓑衣渡,此時西王又陣亡妙高峰,太平天國中無人可以制衡楊秀清,東王從此一家獨大。假如蕭朝貴不死,憑藉他與洪秀全之關係,楊秀清未必敢過於囂張,動不動就杖責諸侯,從而釀成天京事變。
可以說,蕭朝貴陣亡,改變了太平天國軍政格局,影響深遠。此時,作為前線軍事實際指揮官的林鳳祥,可沒這麼想,他接下來要兩件事:派人去郴州大營告知西王死訊,讓洪秀全、楊秀清發兵來增援;繼續攻打長沙,等待援軍。
林鳳祥,這人大夥比較熟悉,他就是後來的北伐主帥,率2萬兵馬就能殺到天津城下,嚇壞了咸豐皇帝。此時,曾水源官職在林鳳祥之上,但曾水源善長
善長處理政務,軍事水平一般,前線軍務只能是林鳳祥打理。
要說林鳳祥也是夠狠,西王蕭朝貴陣亡後,他非但沒休兵觀望,而是繼續猛攻長沙,製造假象,不讓清軍知道消息。那麼,林鳳祥究竟如何攻城呢?答案是,利用“土營”挖掘地道,在城根埋伏炸藥,炸毀城牆,也就是“穴地攻城”戰術。
由於長沙紳士反對,羅繞典沒能焚毀城外民房,太平軍便利用民房做掩護,開挖地道,在城根埋下炸藥。不過,羅繞典防守比較認真,善於偵察敵情,太平軍地道多次被破壞,林鳳祥沒能爆破成功。
為掩護部隊挖掘地道,林鳳祥再次以大炮轟擊,“對城轟擊,將南門城垛打去數尺”,清軍慌成一團。此時,湖南提督鮑起豹,也就是日後帶綠營兵沖入曾國藩府邸,揚言要殺掉曾國藩的這位仁兄,直接潰逃,不敢與太平軍正面交鋒。
炸毀城牆,林鳳祥指揮部隊殺入缺口,羅繞典讓清軍以槍炮還擊,但太平軍攻勢太猛,清軍實在招架不住。不出意外,太平軍將殺入城內,奪取長沙,湘軍將再無崛起之可能。但是,意外還是發生了。
太平軍專註攻城,且兵力有限,對清軍增援部隊缺乏防備。此時,鄧紹良率1000兵馬及時趕到,從後方殺來,與羅繞典夾擊攻城太平軍,林鳳祥只能撤兵,尋機再戰。鄧紹良何許人也?能讓林鳳祥撤兵。答案是,悍將中的悍將,勇猛無敵。
鄧紹良,湖南吉首人,麾下鎮竿兵驍勇無敵,後來誅殺法國傳教士的貴州巡撫田興恕就是他部下。林鳳祥撤兵回營,鄧紹良無疑是原因之一,但主要還是向榮、和春、張國梁、江忠源等相繼率兵來源,清軍城內外兵馬接近兩萬;雙方力量對比懸殊,太平軍3000兵馬顯然難以“圍點打援”,只能先保存實力。
清軍增援部隊趕到,林鳳祥暫時罷兵,雙方進入短暫相持階段,長沙之戰第二階段結束。接下來,林鳳祥堅守營壘,等待主力軍團北上,繼續圍攻長沙。
參考書目:《太平天國戰爭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