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語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是全國各族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奮鬥史,是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復興史。
“四史”是中國共產黨寶貴的精神財富,是中國共產黨人增強底氣骨氣正氣,提升黨性修養的內生動力。紮實學習“四史”,堅持思想建黨、理論強黨,方能知來路、明方向,不忘初心,與時俱進,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
我們開設《“四史”記憶》專欄,與大家一起重溫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歲月……
日軍在雁宿崖吃了敗仗
1939年10月,日軍對八路軍晉察冀根據地大掃蕩。10月30日,晉察冀軍區第1分區司令員兼政委楊成武接到情報:日軍辻村憲吉大佐率1000多名日偽軍,從河北省淶源縣出發,準備掃蕩第1分區駐地。
左起舒同、聶榮臻、楊成武、聶鶴亭
楊成武迅速制定作戰計劃,得到晉察冀軍區聶榮臻司令員和120師師長賀龍的支持。楊成武連夜部署,集中主力3個團在位於淶源縣東南的雁宿崖地區設伏,敵進入伏擊圈,經過激戰,殲滅600多名日偽軍。因為辻村大佐在雁宿崖吃了敗仗,其上司也就是日軍著名的“山地戰專家”、旅團長阿部規秀中將,決定對八路軍進行報復,他的部隊正是駐守在張家口的獨立混成第2旅團。
阿部規秀決定親率主力打擊報復八路軍,還有另外的原因。1939年10月25日,阿部規秀接到調令,讓他到天皇身邊做侍從武官。在天皇身邊工作,本來是阿部規秀夢寐以求的,但是他最大短板是沒有戰場上的軍功。他的“專家”稱號主要源於學術建樹,並知道在同僚眼裡自己是個什麼貨色。10月2日,他剛晉陞中將,部下的日軍就損失了500多人。正因此,他迫切希望在離開中國戰場之前尋殲八路軍主力,建立軍功。
八路軍在黃土嶺張網以待
淶源是八路軍進入敵後最先解放的縣城。這裡有堅強的黨組織,群眾抗日情緒高昂,還有隱蔽情報網,八路軍情報員冀誠提供了準確情報。另外,八路軍對日軍作戰習慣有比較透徹的了解。八路軍“一分區詳報”向上級彙報說:“過去的戰鬥經驗告訴我們,敵人每次戰鬥失敗以後,必有一個更大的動作。”綜合各方面情況,楊成武決定:在雁宿崖戰役勝利後,在黃土嶺地區馬上部署部隊依託有利地形,張網以待。
不出所料,11月4日晨,阿部規秀親率日軍1500餘人,分乘90多輛卡車,向雁宿崖方向急進,企圖尋殲我第1分區主力。楊成武令八路軍誘敵專家“狼誘子”曾雍雅帶小股部隊反覆調動、激怒日軍,誘敵東進,至黃土嶺伏擊圈。11月6日,八路軍以6個團和1個炮兵營的優勢兵力,對日軍1500餘人形成包圍。
11月7日下午3時,日軍全部進入黃土嶺的峽谷小路,八路軍伏擊部隊突然殺出,將日軍壓縮在長約1.5公里、寬約100米的谷中。八路軍100多挺機槍從各個山頭向谷中掃射,僅有的幾門迫擊炮對準日軍猛轟。
戰鬥進行到下午4時,第1分區1團長陳正湘從望遠鏡中發現,對面山包上有一座獨立院落,院里有一群日軍軍官,身穿黃呢子大衣,挎着戰刀。陳正湘當即命令炮兵連迅速上山,炮兵連長楊九秤目測判斷:“直線距離800米,在有效射程之內,保證打好!”18歲炮兵連戰士李二喜奉命連發4炮,阿部規秀腹部和雙腿被炸傷,約5小時後斃命。這是當時僅有的4發炮彈。當時發射炮彈的八二迫擊炮,後來成為文物,收藏於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日軍失去指揮官,陷入恐慌。經數小時激戰,被殲大半,其餘數百人仍負隅頑抗。夜幕降臨,我軍各攻擊部隊聯絡不便,協同困難;且日軍火力優於我軍,強攻吃虧。於是,我軍以鞏固陣地為主,防敵逃跑,以小股部隊襲擾疲憊敵人。是夜,日軍連續突圍10餘次,均被擊退。
8日天亮後,被圍日軍在5架飛機掩護下,全力突圍。與此同時,敵駐保定110師團、駐大同26師團、駐張家口第2旅團余部,從各方向黃土嶺急速增援,企圖對我軍形成更大的包圍圈。戰局已變,全殲敵人之戰機已失,為避免損失,聶榮臻立即指示部隊撤出戰鬥。
黃土嶺戰役,八路軍以傷亡540人的代價,共消滅日軍900餘人;繳獲滿載軍用物資的騾馬車200多輛;“繳獲武器:鋼炮4門、野炮1門、步槍79支、輕機彈500發、重機彈5500發、六五彈15460發……”當時,八路軍只知道炸死了幾個日本軍官,據俘虜說:“你們打死鬼子兩個大官,鬼子們哭得非常厲害”。後來東京《朝日新聞》發布消息,我方才確定,阿部規秀被擊斃。
黃土嶺戰役打擊了日軍囂張氣焰
這兩次戰鬥中,八路軍不畏強敵,主動出擊,兩次設伏,有力地挫敗了日軍的進攻,奠定了晉察冀地區反“掃蕩”勝利的基礎。在當時,由於日軍正面戰場的節節勝利,國民黨軍隊內瀰漫著失敗情緒,而這場戰役極大地鼓舞了中國軍民戰勝強敵的信念。
“狼誘子”曾雍雅(來源:新華社)
特別是,這次戰役沉重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過於囂張,狂妄自大,是阿部規秀之死的重要原因。由於狂妄自大,阿部規秀連續犯下三個錯誤:(1)狂妄自大使他失去冷靜判斷。1939年11月3日,阿部規秀給兒子寫信說:“爸爸從今天起去南方戰鬥!……支那已經逐漸衰弱下去了,再使一把勁就會投降。”口出狂言3天之後,他進入八路軍的伏擊圈。(2)狂妄自大使他選擇了錯誤突圍方向。11月7日,阿部規秀開始突圍。離他最近的是日軍110師團,但他沒有選擇這個方向突圍,因為他與110師團桑木崇明中將素來不和;他選擇了另一方向,與110師團拉開了距離,給了八路軍消滅他的機會。他死前有3個小時清醒時間,他留下遺囑,要求上級嚴懲桑木消極怠工。(3)李二喜的第一發炮彈落在院子外面,阿部規秀明白指揮所已暴露,他仍坐在堂屋門口,或許是認為八路軍的炮手炸不死他——迫擊炮最大的缺陷是不精準,沒有瞄準儀器,全憑“手感”。李二喜的最後一發炮彈,落在他身前四五米處,而八二迫擊炮彈殺傷半徑是十米。他太狂妄了,三個錯誤,避免其中任何一個,他或許可以不死;三個錯誤同時犯,在劫難逃。
其實,狂妄自大是日軍當時的普遍心態——日軍在侵華戰爭初期接連取勝,普遍滋生了這種心態。阿部規秀被擊斃,日本朝野震動,引起了日軍的轉變。日本《朝日新聞》撰文稱:“中將級指揮官的陣亡,是皇軍成立以來未曾有過的”,“名將之花凋謝在太行山上”。
(原載於2020年7月27日“澎湃新聞”,作者系中共上海市委黨校副教授)
來源:學習強國
編輯:許萌
審核:韓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