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宮裡的“官女子”是什麼身份?
在《甄嬛傳》中,“官女子”也成為後宮中一個位份。余鶯兒受寵獲封為官女子,並且在電視劇中多次提到:宮女晉封應該由官女子開始。
那麼,“官女子”到底是清代皇帝後宮中的一個位份呢?還是宮女的代稱?還是有其他的身份女子也可稱為“官女子”?
“官女子”是一個漢語詞語,是一個名詞,其意可以指清朝官女子,是宮女與嬪妃之間的,既要幹活又要準備伺候皇上,也是皇帝後宮中位份最低的嬪妃。似乎是將其視為皇帝的低級侍妾。歷史上真正的官女子真的是這樣嗎?讓我們一起來解密“官女子”這個神秘的群體。
其實,官女子的內涵非常豐富,簡單地將其視為皇帝的低級侍妾是非常片面與不準確的,下面我們根據史料來分析一下“官女子”究竟是一種什麼身份的群體。
一、宮女的主體稱為“官女子”
清軍入關之後,清朝皇帝為了選擇后妃,實行了選秀女制度。清代的選秀女,有皇帝選后妃與選宮女之別。
其中,后妃人選主要來自八旗,宮女人選主要來自內務府包衣三旗。
有關官女子的記載,最早出現在雍正朝。根據宮中制度,皇子到一定年歲,宮中將為其配備“官女子”。
雍正帝皇后畫像
雍正帝齊妃畫像
在雍正朝,皇后有官女子37人,皇貴妃有官女子12人、使女4人,齊妃有官女子7人。官女子每人每日一斤肉,使女每人每日半斤肉。
皇后富察氏畫像
檔案之中並未記載這種制度的確立時間 ,但在雍正五年 ,皇四子“弘曆”成親時 ,娶察哈爾總管李榮保的女兒“富察氏”為福晉 。
此時,他身邊共有妻妾七 、八位,還有六名官女子。由此可知,當時宮中已有了官女子的這種稱呼。
這些“官女子”們主要負責照顧后妃等主位的日常起居, 但她們並非宮中女僕的全部。
根據研究,宮中的女僕主要是由年齡較小的未婚女子,包括官女子、家下女子 、使女三 種 ,以及年齡較大的媽媽里 、嫫嫫和姥姥共同組成的。宮中“官女子”的具體數量,可從檔案中管窺一二。
雍正皇帝畫像
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平均每月宮中各處設官女子 260 人,家下女子 34 人,使女 211 人,嫫嫫 29 人,媽媽里 28 人,姥姥兩人,兆祥所媽媽里 18 人,看燈媽媽里 28 人,共計 620 人,侍奉后妃等主位 57 人”。
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每月官女子 177—193 人,家下女子 32—54 人,使女 24—32 人,嫫嫫 31—32 人,媽媽里 27—29 人,姥姥 4 人,看燈火媽媽里 6 人,兆祥所媽媽 里 20 人,共計 323—327 人,侍奉后妃主位 51 人。
因此,官女子是清宮奴僕的主體,是後宮事務的主要承擔者和執行人,是后妃等宮廷主位生活主要的依賴對象。
二、官女子還可以是皇子的低級侍妾
清代宗室成員的婚姻要受到皇帝的管控。在清代,受多子多孫觀念的影響,結婚較早。
富察氏畫像
乾隆皇帝弘曆娶福晉時也只有 16 歲。 這也只是他娶妻的時間,實際上,在此之前他們身邊已經有隨身侍奉的官女子。這些官女子是他們的低級的、沒有名號的侍妾,直接以“官女子”稱呼。
乾隆皇帝畫像
弘曆娶親時,所內已有六名官女子。至雍正九年,四阿哥下官女子一人遇喜 , 每日外添肉一斤,姥姥一人每日外添肉一斤。
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弘曆位下又有官女子一人遇喜。這也充分說明“官女子”就是皇子們的低級侍妾。
嘉慶帝畫像
嘉慶皇帝繼位之初,內務府統計宮中各皇子、皇孫妻妾情況。其中, “皇太子妃一位,側福晉一位,官女子二位。
成親王福 晉一位,側福晉一位,官女子三位。
這說明在當時皇子位下進官女子是較為成熟的制度。更為重要的是,皇子是皇位的潛在繼承人。
如果“官女子”隨侍的皇子日後榮登皇位,她們的身份地位也會水漲船高,成為皇帝的妃嬪。
在諸多文獻中,清帝身為皇子時的一些低級侍妾常常被稱之為“藩邸格格”。其實,“藩邸格格”中的一些成員即是官女子。
在稱呼方面,道光帝長子奕緯的侍妾就曾被稱為“二官女子”、“三官女子”,她們具有主位的身份,位下也有一些侍奉人員 。
四阿哥畫像
例如:道光二十九年十月,四阿哥“奕”下官女子新進家下女子一名。除此之外,乾隆帝曾頒布諭旨,強調宮中要嚴格尊卑 ,即使是總管太監一類的高級宦官,也要向作為皇子家眷的官女子跪拜。
如果這些官女子生育子嗣,更有可能晉封為側福晉,例如:嘉慶十三年,二阿哥綿寧之官女子那拉氏慶育皇孫,著加恩封為側福晉。
還有一部分“官女子”也能在無生育的情況下晉為側福晉。例如:道光二十九年九月,鑲黃旗披甲人五得之女四妞被賞給四阿哥奕為官女子。
道光三十年正月,她就已經由官女子晉封為側福晉,並在咸豐皇帝登基稱帝後封為“雲貴人”,後來再晉封為“雲嬪”。
四阿哥畫像
檔案中記載:道光二十九年十月十六日,總管張迎春等為四阿哥官女子下新添家下女子一名,每日行給契食一份,自今日起得給,差首領蘇得傳),直到十一月的宮分里“武佳氏”也還是官女子的身份。
根據清宮檔案《年總奏底》記載,道光三十年二月,咸豐帝潛邸側室福晉改為雲貴人。
根據《新整內務府檔》記載,雲貴人乃兵丁之女,所以在封為雲嬪後,可能由於她地位太低,就由內務府代雲嬪的父親繕折謝恩。
內務府檔案記載:道光三十年正月二十九日,奉旨,皇上側福晉武佳氏晉封為雲貴人,所有應得分例照例辦理。
咸豐皇帝畫像
道光三十年正月二十八日,皇帝下旨:朕側福晉武佳氏封為“雲貴人”。
咸豐皇帝嫡福晉薩克達氏畫像
在潛邸的嫡福晉“薩克達氏”去世後,武佳氏成了咸豐皇帝唯一的潛邸內眷,他在封雲貴人的諭旨里稱其為側福晉,可能只是為了讓這位唯一的潛邸內眷身份能夠體面一些。
“官女子”的宮廷地位很低嗎?
清宮中後宮人員皆有份例,既顯示其等級差別,又便於內務的管理。
其中,作為宮女主體的官女子分例處於最低級別,“銀六兩,雲緞、春綢、宮綢、紗、紡絲、杭綢共六匹,棉花二斤(以上年例); 每日豬肉一斤,米七合五勺,鹽三錢 , 生菜十二兩”。
綜合比較 ,“官女子”的份例只是比皇子、皇孫福晉們位下的女子、家下女子稍微優渥一點。
三、“官女子”還是受到嚴厲降級處分的嬪妃
皇帝即位後,將隨侍的官女子封為妃嬪外,還有一些在宮中充任宮女的官女子也可以受封為妃嬪,在咸豐一朝這種情況為數居多。
咸豐八年五月十五日,內務府正黃旗維翰佐領下園戶清遠之女封為“吉貴人”。
咸豐九年四月初十日 ,正 黃旗瑞溥管領下廚役常順之女封為“禧貴人”。
官女子可以晉封為妃嬪,反之,妃嬪犯有過錯,也會由妃嬪降為官女子。清代較為著名的事例發生在咸豐朝。
咸豐五年,皇帝頒布了一則諭旨說 :“ 昨因玟常在凌虐使女,並伊與太 監孫來福任意談笑,已將伊之位分褫革,從中懲處,降為官女子。”
從嬪妃降為“官女子”是清宮后妃最為嚴厲的處罰之一。 但是清宮檔案之中雖然有所記載,但數目並不多見。
此類情況在道光朝也有幾位嬪妃被降位為“官女子”。
道光十二年,睦答應降為“官女子”。道光十五年,劉答應降為“官女子”。
妃嬪降為官女子之後,其身份地位究竟如何?
首先,這些降為官女子的嬪妃,畢竟曾經為皇帝的後宮成員,是宮中的主位,即使犯有過錯,遭受處分,也依然與身為宮女的官女子身份不同。
道光皇帝畫像
劉答應降為官女子後,“每日所食吃食分例照官女子 例得給 ” 。 睦官女子也是如此 。 還包括她們的吃穿用度,都將會同作為宮女的官女子 一 樣 。 咸豐的徐官女子的分例也與此相同。
這些嬪妃即使降為官女子,也依然保持了作為主位的一些待遇。 她們可以保留服侍的宮女一人,這在道光、咸豐年間的宮分清單中都詳細開列。
乾隆朝內廷各處新添、出宮的官女子人數
出宮的官女子
乾隆二十五年,西暖殿官女子【略格】,因病出宮
乾隆二十六年,延禧宮官女子【八妞】、儲秀宮官女子【大妞】、鍾粹宮等處官女子【白姐】、西暖殿官女子【永玉】、西暖殿官女子【六姐】、承乾宮官女子【二妞】並【姐兒】、西暖殿官女子【四妞兒】,正黃旗,因笨出宮。
乾隆繼後畫像
科普一下:西暖殿是時為皇后的乾隆繼後那拉氏居住的地方。
乾隆二十九年,壽康宮東頭所官女子【妞兒】,因病出宮,父母赴暢春園鐘樓門處接去。
乾隆三十六年,景仁宮官女子【大妞兒】、【二妞兒】,因笨出宮。
翊坤宮官女子【二妞兒】,正黃旗神保管領下披甲人索住之女,出宮。
乾隆四十三年,景仁宮官女子【六妞】,鑲黃旗原廚役六十一之女,因笨出宮,父母赴圓明園接出。
永壽宮官女子【二妞】,鑲黃旗,因病出宮
鍾粹宮官女子【四妞】,正白旗,因病出宮
乾隆四十四年,鍾粹宮官女子【六妞】,正白旗原披甲人余成之女,因病出宮。
承乾宮官女子【大妞】,正白旗廄丁之女,因病出宮。
乾隆五十三年,翊坤宮官女子【三妞】【大妞】,因病出宮。
儲秀宮官女子【老妞】,因病出宮
翊坤宮官女子【八妞】,因笨出宮
乾隆六十年,翊坤宮官女子【三妞】,正白旗,因笨出宮
儲秀宮官女子【五妞】,正白旗,因笨出宮
新添官女子名單
乾隆二十六年、延禧宮等處新添官女子【德永】、西暖殿新添官女子【德吉】、【德格】、承乾宮新添官女子【大妞】、【那丹珠】
乾隆四十三年,皇十五子下新添官女子【六妞】,鑲黃旗全保管領下卿討住之女、永壽宮新添官女子【二妞】,正黃旗人。
乾隆四十四年,鍾粹宮新添官女子【老格】,正白旗原催長鄭兆麟之女、承乾宮新添官女子【大妞】
乾隆六十年,景仁宮新添官女子【三妞】,正白旗人。
儲秀宮新添官女子【五妞】,正白旗人
翊坤宮等處新添官女子正白旗【四妞】。
四、學規矩女子
“官女子”里還有一類特殊的“學規矩官女子”,其實說區別也不大,但好歹比普通的官女子有優先條件,一般認為是預備后妃:
比如:乾隆皇帝的瑞貴人索綽羅氏,就曾是令妃下學規矩女子。
容貴人最初也是繼皇后“那拉氏”下面的 學規矩女子 ,檔案記載:和貴人和卓氏、伊貴人拜爾果斯氏都曾是乾隆繼後輝發那拉氏位下學規矩女子,後來前者成為容妃,後者成為慎嬪。
道光皇帝和妃畫像
道光帝的和妃、定貴人下曾各有一個學規矩女子,後在某一時期都沒有了學規矩女子,但是同時大阿哥“奕緯”名下多了女子二人。很大可能是這兩位女子給阿哥做了侍妾。
所以,“學規矩女子”可以作為預備后妃、也可以作為皇子的預備侍妾。
康熙皇帝畫像
康熙十六年,康熙皇帝曾選了一個內務府秀女“賚姐”進宮,特地叮囑她帶家下女子入宮,這裡猜測她是內定主位,同批選中的內務府秀女有九人。
康熙皇帝的旨意是,其中兩個人各帶一個家下女子入宮,其餘七人不帶。另一位帶家下女子的內務府秀女很可能是宜妃,因為宜妃就是於康熙十六年初入宮。
道光帝妃嬪畫像
道光帝的佳貴妃,她就曾是鍾粹宮的官女子,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有道光十四年十二月十七日總管郝進喜等《為鍾粹宮官女子三妞奉旨封為佳常在其每日現食吃食止退事》條。
此外,“官女子”也可以被指配為宗室侍妾、大臣妻妾,孝庄文皇后就曾為自己宮裡的宮女賜婚,其對象是一個大臣。
德妃
德妃“烏雅氏”也曾主動要求讓自己位下的一位女子出宮,並且想要為這位女子找尋對象。
但成為嬪妃或指婚的官女子是遠比正常出宮、提早出宮要少的,正常情況就是到了一定年齡出宮嫁人,又或者因為其他不可抗力原因: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乾隆二十五年三月二十一日總管王常貴等《為西暖殿官女子略格患病傳其父母等來接出宮並俟後任其婚配及止退吃食事》條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乾隆二十六年七月十三日總管王常貴等《為西暖殿正黃旗官女子四妞兒因笨退出宮去傳會計司官及本管領本人父母自備車輛接去所食吃食止退事》條。
歷史上“官女子”也並不獨自成為清代后妃的一個等級。
康熙皇帝畫像
在康熙朝時期,康熙皇帝就完善了清朝後宮妃嬪的制度: 皇后居中宮,皇貴妃一,貴妃二,妃四,嬪六,貴人、常 在、答應無定數 。
此後,隨着宮中制度的逐步完善,后妃等級與典制方相符。但不論怎樣,這當中並不包括官女子。因為它所涉及的人員只有極少數的受到嚴厲降級處分妃嬪,這也決定 了她們不可能獨自成為一個級別。有清一代,歷代皇帝也未曾將其作為一個單獨的後宮級別。
官女子的來源是什麼呢,她們和使女有什麼不同呢?
官女子是通過內務府小選入宮的,身份是上三旗包衣。使女可以是很多不同稱呼的“打工人” 可以是陪嫁、可以是做工女子…
縱觀清史,讀史明志,今天的知識點,您學會了嗎?感謝各位讀者的閱讀,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
本文是原創首發,創作不易,請勿搬運,侵權必究!歡迎大家收看下期,文章定期更新中,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