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漢全席”是怎麼出現的,它到底多奢侈?

2020年07月01日17:52:23 歷史 1057

在我國傳統相聲中,有一段家喻戶曉的節目,那就是《報菜名》,靠着相聲演員的舌燦蓮花,老百姓們得以用耳朵“見識”到了傳說中的“滿漢全席”。據民間一種流行的說法,滿漢全席的雛形是乾隆皇帝為了彰顯國力強盛而舉辦的“千叟宴”,後來規模擴大到了足足一百零八道菜,其吸收滿族、漢族美食的精華,因而被冠以滿漢全席之名。

“滿漢全席”是怎麼出現的,它到底多奢侈? - 天天要聞

在那個百姓很難吃上肉的年代,光是想象清宮裡的奢侈美食,不少人就已經是過癮了。隨着這一說法的廣泛流傳,久而久之,人們便在潛意識中將滿漢全席視為了我國古代盛宴的巔峰。那麼,在清朝宮廷中堪稱是最高規格的滿漢全席到底是怎麼來的,它是一個怎樣的宴席,有多麼奢侈呢?

“滿漢全席”是怎麼出現的,它到底多奢侈? - 天天要聞

一部分人認為,其實滿漢全席並不存在,它只是20世紀二十年代初由著名的相聲藝人“萬人迷”李德鍚編造的一段貫口。不過,早在十九世紀末的小說、筆記中就有了滿漢全席的名字,甚至八國聯軍侵華時負責為西逃的慈禧太后等人解決膳食問題的吳永直接在《庚子西狩叢談》中記載了皇太后、皇上滿漢全席,諸王各一品鍋的規格。可見,當時確實有滿漢全席,且確實是慈禧太后的日常飯食。

“滿漢全席”是怎麼出現的,它到底多奢侈? - 天天要聞

那麼,前文說到的乾隆皇帝舉辦千叟宴催生滿漢全席出現又是否是正確的說法呢?其實,千叟宴最早是在康熙五十二年(1713)時康熙帝為慶祝自己的六十大壽而舉辦的,後來同樣很長壽的乾隆帝效仿祖父也舉辦了千叟宴。至於千叟宴上的飲食規格,比較流行的說法是:香茗二品、乾果四品、蜜餞四品、餑餑四品、醬菜四品、前菜七品、膳湯一品、御菜五品、餑餑二品、御菜五品、餑餑二品、御菜五品、餑餑二品、燒烤二品、野味火鍋(圍碟十二品)、膳粥一品、水果一品。

因為名字太過繁雜,這裡筆者便不贅述了,但從菜品的數量和食材的珍稀、烹飪技藝的繁複來看,千叟宴就已經堪稱是頂級盛宴了。我們稍微舉幾例,如“天香鮑魚”、“三絲瓜卷蝦籽冬筍”、“罐燜魚唇”等,無不是透露着一股高檔和精緻的氣息。不過,和傳說中滿漢全席的一百零八道菜相比,這千叟宴的菜品數量確實要少上一些。

“滿漢全席”是怎麼出現的,它到底多奢侈? - 天天要聞

乾隆年間,戲曲作家李斗編著了一本筆記集,其名為《揚州畫舫錄》,這便是目前所知關於滿漢全席之名的最早記載。不過,按照李斗的說法,滿漢全席並不是從皇宮中傳到民間,而是最早就出現在江南,屬於講究排場的“官場菜”。在李斗的記載中,滿漢全席光是前菜就大量使用燕窩、海參、鮑魚、魚翅等名貴食材,甚至還有一道“鯊魚皮雞汁羹”。

“滿漢全席”是怎麼出現的,它到底多奢侈? - 天天要聞

如今,我們知道野味沒有經過正規檢疫,很可能攜帶病菌,而且口感並不會比牛羊豬肉更好,反而會更加酸澀,但在當時,野味被不少人視為身份和財富的象徵。因此,滿漢全席的食單上也有着熊掌、猩唇、駝峰、果子狸、鹿尾等所謂的“山珍海味”。和千叟宴相比,民間的“滿漢席”在製作上顯得要簡單一些,這或許是因為宮中是眾多御廚為一人服務,而民間的商業氣息就要更濃一些,因此沒有那麼細緻。

筆者認為,滿漢全席是起源於江南官場這一說法是比較可信的,因為當時滿漢官員混雜,在宴請大量官員時,同時安排滿族菜式和漢族菜式確實是可以照顧不同的飲食習慣和偏好。可能是吃完滿漢全席的官員將這一想法帶進了紫禁城中,御廚們又將其和作為傳統宮廷菜代表的千叟宴相融合,這才有了被廣泛流傳的宮廷版滿漢全席。

“滿漢全席”是怎麼出現的,它到底多奢侈? - 天天要聞

至於相聲《報菜名》片段里聲稱的滿漢全席食單,筆者認為則和事實相去甚遠。報菜名中菜品雖多,但卻混入了許多民間的吃食,如什麼蒸南瓜、炒絲瓜、扒麵筋,都不像是會出現在慈禧太后飯桌上的東西。因此,文化水平不高的萬人迷或許是在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加了自己的心思才編成了這個接地氣的版本。畢竟,如果跟觀眾說上一連串“松鶴延年”、“二龍戲珠”等菜名,大部分同樣沒受過多少教育的觀眾想必也會一頭霧水。

總的來說,關於滿漢全席的傳說還有千千萬萬,而哪一個版本才是毫無紕漏的歷史真相,如今我們已經很難知曉了。不過,我們可以知道的是,真實的滿漢全席就算沒有傳說中那麼豐盛豪華,那也一定是製作精美、原料珍貴的頂級佳肴。當然了,過去的珍饈美味放到今天,可能適應了現代膳食的人並不會覺得有多麼好吃。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洪秀柱黃智賢邱毅王炳忠等,建議統一後台灣地區新管理團隊名單 - 天天要聞

洪秀柱黃智賢邱毅王炳忠等,建議統一後台灣地區新管理團隊名單

兩岸關係這個大棋盤上,總有些聲音讓人耳朵一豎,特別是談到台灣和大陸統一後的事。洪秀柱那句“兩岸同屬一中,終極目標是統一”,擲地有聲,直接點燃了不少討論。而黃智賢、邱毅、王炳忠這些名字,也常跟“統一”倆字綁在一起。他們不光是喊口號,還真提出了
上海著名公司突發訃告!CEO庄華逝世,享年62歲…圈內人紛紛悼念 - 天天要聞

上海著名公司突發訃告!CEO庄華逝世,享年62歲…圈內人紛紛悼念

澎湃新聞記者從相關方面獲悉,知名獵頭公司CGL德築集團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莊華先生,因突發心血管疾病,於2025年5月12日晚在上海逝世,享年62歲。圖片來自CGL官方公眾號庄華被業內稱為中國“最老”的獵頭之一。公開資料顯示,庄華有22年獵頭從業經驗。庄華離世消息傳出後,不少獵頭行業人士紛紛發文悼念。庄華於2017年創立...
痛心!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謝桂英去世,享年101歲 - 天天要聞

痛心!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謝桂英去世,享年101歲

據“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微信公眾號,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謝桂英於5月15日上午去世,享年101歲。謝桂英出生於1924年9月。1937年,她家住在南京下關柵欄門3號。老人生前回憶:“日本兵進城前,母親領着我們兄弟姐妹‘跑反’,留下父親在家裡看門。日本兵進城後,父親被日本兵殺害。”此後,謝桂英的母親帶着孩子們艱難度...
特朗普“二進宮”,家族到底賺了多少錢? - 天天要聞

特朗普“二進宮”,家族到底賺了多少錢?

近期,卡塔爾王室將贈送美國總統特朗普一架價值4億美元的波音747-8型客機,並作為“空軍一號”。該消息一經曝光,迅速引發美國各界人士批評,其中存在利益衝突等道德問題以及違反法律,民主黨人也迅速借題發揮,指責特朗普“受賄”。隨着越來越多的目光投向了特朗普和他的家族,人們開始質疑:特朗普再次入駐白宮以來,到底...
日本搜腸刮肚想轍,結果還是老一套:把日企在美生產的汽車進口回來 - 天天要聞

日本搜腸刮肚想轍,結果還是老一套:把日企在美生產的汽車進口回來

【文/觀察者網 阮佳琪】隨着英美、中美相繼在關稅磋商中取得進展,作為較早與美國開啟談判的國家之一,日本現在非常着急,唯恐佔據談判先機的希望變得渺茫。為了減少美日貿易赤字,日本想起了一個舊策:把日本車企在美國生產的汽車,再進口回日本。據日本《每日新聞》14日報道,圍繞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措施,日本政府內部正在...
揭秘李嘉誠長子被綁架勒索10億始末,再問李家還有沒有感恩之心? - 天天要聞

揭秘李嘉誠長子被綁架勒索10億始末,再問李家還有沒有感恩之心?

為什麼李嘉誠沒有第一時間選擇向香港政府報案?沒敢相信港英政府,沒敢相信香港電視劇中英勇無比的飛虎隊呢?……1996年5月23日,一個看似平常無奇的傍晚,香港深水灣道的一處單行道上,李嘉誠長子李澤鉅的座駕被數輛車逼停。綁匪張子強手持衝鋒槍,以炸藥威脅,將李澤鉅挾持至新界一處廢棄養雞場囚禁……長子李澤鉅和李嘉...
福建霞浦城區發現古代烽燧遺址 - 天天要聞

福建霞浦城區發現古代烽燧遺址

中新網寧德5月14日電 (吳允傑 陳傑)福建省寧德市霞浦縣博物館14日披露,霞浦縣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隊13日在霞浦縣松山街道塔下村調查《霞浦縣誌》記載的明代“龍光寶塔”遺址時,發現該遺址西3米處,有一處古代烽燧。據介紹,該烽燧高約5米,底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