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的韓信
韓信,淮陰人。西漢開國功臣,軍事家,兵家四聖之一,漢初三傑之一,中國軍事思想"兵權謀家"的代表人物,被後人奉為"兵仙"、"神帥"。
韓信的軍事生涯,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堪稱奇蹟,從來沒有代過兵,打過仗,公元前206年六月被劉邦拜為大將,以"漢中策"幫助劉邦確定"東向爭權天下"的方略。八月,首戰就是陳倉之戰,一戰成名,韓信初出茅廬,成功地創造了我國戰爭史上由漢中進奪關中的戰例,在這一過程中,韓信的指揮如行雲流水,一氣呵成,顯示了韓信卓越的軍事才華。
韓信被劉邦拜為大將時才30歲出頭,此前還沒有帶過兵,首戰就是暗度城倉,可謂天意之作,此戰對手是秦國名將章邯,韓信不能掉以輕心,為了能夠順利從陳倉道進入關中,先兵出岐山道,即後來諸葛亮六出祁山的那個地方,攻擊西縣,章邯不為所動,死死地盯着陳倉道和子午穀道,因為這兩個地方是從漢中入關中的最近道路,章邯知道那是韓信施的障眼法,當韓信與此同時派了一萬多人出子午穀道時,章邯卻認為這才是韓信的主力部隊,於是率主力部隊趕往子午穀道口,因為章邯認為韓信兵出岐山是佯攻,兵出子午谷一定是主攻,所以當有人報告有漢軍出現在陳倉道的時候,章邯仍然認為那只是韓信的障眼法,繼續向子午穀道前進,直到報告看到韓信的大旗和劉邦的大旗才知道上了韓信的當,急忙掉頭回師陳倉,這時韓信早就出了陳倉道並佔據陳倉,章邯的部隊來回跑了上千公里哪裡還有戰鬥力,韓信的部隊早就以逸待勞,初次一戰章邯戰敗,章邯再次得到援兵與韓信相戰的時候韓信已經把其他地方的兵力匯聚到一起了,章邯被徹底打敗,三秦大地被韓信佔有。
為了戰勝章邯韓信做了兩個局:一是岐山,一是子午谷,老子曰:以正治國,以奇用兵。正做足了,才能發揮出奇的作用,如果韓信不故意兵出岐山,章邯怎麼能相信子午谷一定是韓信的主力部隊呢?
韓信暗度陳倉之後佔據關中,奉劉邦之命北上伐魏,兵到臨晉關時魏王豹派柏直為將率5萬精兵駐守在黃河對岸的蒲坂關,如果強攻傷亡很大,韓信留下幾千人,布置了100艘戰船,天天敲鑼打鼓,裝做正面進攻的樣子,親率大軍偷偷地背上到夏陽這個地方,幾乎沒有魏兵把守。
沒有船隻,過不了黃河,韓信急中生智,命人砍伐木材,紮成有很多方格的伐子,命人買來很多陶罐,陶罐很大裡面能蹲3個人,每個格子里放一個陶罐,人待在陶罐里划著木筏子過河了,既安全又載人多,史稱木罌渡河,過河後打下安邑,直奔魏國首都平陽。
韓信為何不南下攻擊魏國主力部隊?因為平陽是都城,影響很大,況且魏王豹就在平陽,取了平陽能亂魏國軍心,魏王豹聽到消息大驚慌忙率一支部隊迎戰,被韓信部隊逮個正着,平陽城守軍見狀棄城投降,柏直率領的5萬大軍回師都城,看到魏王被伏,都城陷落,沒有抵抗全部投降,魏國七十二城全部投降,韓信做到了不戰而屈人之兵。
如果韓信渡河後南下攻擊魏國主力部隊,必定傷亡很大,其他城池攻下也要費很大力氣的,魏國一戰真是神來之筆!伐魏後韓信把主力部隊南下支援劉邦,自己率領一萬五千人來到趙國,趙國的主將是陳余,陳余也很厲害,當年被秦國主將王離二十萬兵和章邯三十萬兵圍困在巨鹿這個地方,後來和項羽一道打破五十萬秦兵圍困,王離自殺,章邯投降,韓信和陳余的部隊相遇在井陘這個地方,面對二十萬的趙軍,韓信布置了任務後說打完仗吃飯,屬下都笑了,一萬五對二十萬,時間一個上午,這可能嗎?
韓信既然誇下海口,自有安排,命令二千輕騎拿着漢旗藏在井陘城的對面山上,等到趙軍全部出來,就把旗插上井陘城,自己把部隊布置在河邊,親率幾千人挑戰陳余,出發前韓信說只要本帥親自出馬,陳餘一定會全部出動,因為有便宜不佔白不佔,韓信還是懂心理學的。
陳余看到韓信把兵布置在河邊,笑話韓信不懂兵法,率軍全部出動,韓信邊戰邊退,退到大本營後漢軍作戰很勇敢,打了一個上午沒有勝負,趙軍退回了,半路上發現井陘城全部是漢軍大旗,趙軍頓時大亂,陳余連忙殺了五個士兵都沒有控制住局面,韓信的部隊趁機殺過來,兩面夾擊,陳余被殺,趙軍全部被伏,一個上午的時間,二十萬趙軍沒有了,趙國被韓信佔領。
韓信真乃神人也,試想如果陳余的部隊不是全部出動,後面的旗就插不上井陘城,趙軍就不會大亂,或者韓信的一萬五千兵抵擋不住趙軍的進攻,韓信的計謀也是實現不了,當然韓信作為軍事家也考慮到這些情況了。
韓信滅了趙國後,下一個目標是齊國,項羽聞訊急忙派手下第一大將龍且率二十萬大軍援助齊國,面對龍且韓信不敢掉以輕心,因為龍且作戰非常勇猛,但是韓信看到了滾滾而下的濰水,心生一計,連夜命人做了一萬多個袋子裝上沙土把濰水堵了,然後親自出馬過河挑戰龍且,龍且率軍追趕,韓信故意敗退,等龍且過了河,韓信命人放開堵塞的濰水,龍且的部隊被河水截斷,龍且被埋伏在岸上的漢軍殺死,龍且的部隊亂做一團,一個上午二十萬大軍被消滅了,齊國也完蛋了。項羽聞訊大驚,慌忙派人遊說韓信,三分天下,韓信不為所動。
韓信的經典之戰就是垓下之圍,項羽當時還有十幾萬部隊,但是韓信不敢掉以輕心,因為項羽當年以三萬人在彭城打敗劉邦五十萬大軍,斬殺二十多萬,不是韓信派人增援,劉邦的老命都沒有了,因此該戰韓信調集了劉邦手下的六十萬部隊,分五路把項羽團團圍住,史稱十面埋伏。
韓信採用車輪戰的方式消耗項羽的兵力,打了一天項羽無法突圍,晚上韓信用風箏綁上竹笛,據說風箏就是韓信發明的,竹笛發出哀鳴聲調,漢軍唱起楚歌,項羽的部隊是楚國人,士兵聽到楚歌非常思念家鄉,也以為四面八方都被漢軍佔領了,亂做一團,趁着夜色都跑了,史稱四面楚歌,第二天一早項羽發現自己的部隊已經沒有多少人了,帶領幾百人衝出重圍,在烏江邊自殺了。
楚漢戰爭就此結束,韓信的五次戰役為劉邦打下了天下,像韓信這樣的軍事奇才,既有震主之威和不賞之功,又不想背漢獨立,與項羽、劉邦三分天下,惟一的全身保官之計就在於八個字:功成謙讓,自善終身。但是他自己卻不明白這個道理,最後血濺未央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