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狄仁傑最後的下場如何?

2020年04月13日19:28:09 歷史 1778

狄仁傑,字懷英,并州太原人,生於官宦之家。狄仁傑的主要政治生涯是在武則天時期度過的,在酷吏橫行的那個時代能建立煌煌功業,最終還得了善終,這本身就證明了他的傑出能力。

一、狄仁傑的為官曆程

狄仁傑是通過明經考試入仕的,時間約在唐高宗顯慶(656-661)中。其首任之官是汴州(治今河南開封)判佐,從七品下。上元二年(675),狄仁傑四十六歲,調入長安任大理寺丞,從六品上,掌管本寺日常事務,並負責審判斷罪之事。他在任大理寺丞時,更是在一年內審結了以前積累下的大量案件,涉案人員達一萬七千多人,並且沒有一人申述喊冤,這樣的審理速度和結案率,的確是十分驚人。後來所謂的“神探”之名,即來源於此。

武則天天授二年(691),狄仁傑被任命為地官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即當了宰相,這時他已經六十二歲了。這一時期,武則天為了鞏固統治,大興告密之風,任用酷吏,以剷除政敵。狄仁傑拜相不足半年,就被酷吏誣告謀反而抓捕入獄。後因缺乏證據,加之眾臣營救,遂被無罪釋放。狄仁傑出獄後被貶為彭澤(今江西彭澤東北)縣令,在這裡前後四年。萬歲通天元年(696),升任魏州(今河北大名東北)刺史。一年後,調任河北安撫使,接着又任幽州(治今北京西南)都督。神功元年(697)閏十月,入朝任鸞台侍郎、同平章事,這是其第二次拜相,時年六十八歲。聖曆元年(698)八月,兼納言。九月,以宰相身份任河北道行軍元帥,率大軍擊突厥。突厥退軍後,他又任河北道安撫大使,以穩定河北動蕩的局勢。久視元年(700)正月,任內史(即中書令的改名,為宰相之一)。同年九月病死,終年七十一歲。

歷史上,狄仁傑最後的下場如何? - 天天要聞

二、懂得變通之道的狄仁傑

縱觀狄仁傑宦海生涯,之所以能得以善終,關鍵在於他懂得變通,他明白一個基本的道理:只有保存自己才能達到既定目的,這同那些動輒喊着忠君愛國,隨時準備慷慨捐軀的大臣完全不同。下面舉幾個例子:

故事之一:

酷吏來俊臣誣告狄仁傑等人謀反,把狄仁傑逮捕進了監獄。根據當時的法律,如果自己承認謀反可以不判處死刑,狄仁傑為了免受酷刑保住性命,進了監獄二話沒說就承認自己謀反。來俊臣看到狄仁傑如此窩囊,根本不堪一擊,就放鬆了警惕。狄仁傑暗中寫了一封信給兒子,讓他去找皇帝申冤。

武則天看了狄仁傑的書信,找來俊臣詢問,雖然被來俊臣搪塞過去,但武則天還是決定親自審理狄仁傑一案。武則天問狄仁傑為什麼承認謀反,狄仁傑說:我如果不承認,找就死在酷刑之下了。後來狄仁傑雖然被貶官,但總算保住了性命。

故事二:

還有一次,狄仁傑進宮奏事的時候,正趕上武則天和男寵張昌宗玩雙陸遊戲,武則天邀請狄仁傑一起玩。如果是耿直之人,自然是毫不猶豫地拒絕,並且還得勸諫武則天一番,但狄仁傑的做法卻恰恰相反,他跟張宗昌說:“三局兩勝,賭注是對方的衣服!”當時張宗昌身上穿的是地方進貢的 “集翠裘”,而狄仁傑穿的是紫袍朝服,武則天笑着說:“集翠裘”很貴重,紫袍不對等。狄仁傑卻道:“我這是大臣朝見天子的衣服,珍貴無比!他那件衣服是因為受寵才得到的,沒我的衣服貴重!”

張昌宗心裡十分羞愧,氣勢上就已經輸了,後來玩雙陸自然也輸了,只要將集翠裘給了狄仁傑。狄仁傑回身就將集翠裘給了一個家奴,於玩笑之中大大地羞辱了張昌宗,同時也讓武則天有所醒悟。

歷史上,狄仁傑最後的下場如何? - 天天要聞

三、狄仁傑的缺點

狄仁傑看似一個完人,但只要是人都會有缺點,他的短板就在於心胸似乎不太寬闊。狄仁傑能做宰相,是因為另外一個宰相婁師德的推薦,但狄仁傑完全不知情,當了宰相之後不停排擠婁師德,還在武則天面前打小報告,說婁師德的壞話,最後終於導致婁師德被外放為官。武則天也想通過這件事教訓一下狄仁傑,於是就把婁師德推薦狄仁傑的奏章給他看,狄仁傑看完之後心中十分慚愧,對人說:“在德性方面,我比婁師德差遠了!”

不過瑕不掩瑜,狄仁傑的能力,是得到武則天高度認可的,以致於武則天對他都非常敬重狄仁傑,尊為國老。在狄仁傑去世後,武則天十分悲痛地說:“朝堂空矣!”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解放戰爭中,華野名將死於三個農民之手,粟裕怒髮衝冠 - 天天要聞

解放戰爭中,華野名將死於三個農民之手,粟裕怒髮衝冠

1948年2月的一個寒夜,福建寧德大窩村的山路上,一根木棍猛然砸向一名中年男子的後腦。他踉蹌倒地,三名黑影撲上,棍棒如雨點般落下。這名倒在血泊中的男子,既非國民黨高官,也非日軍將領,而是華東野戰軍第一師政委、閩東革命領袖阮英平。
人民領袖|母親的愛 - 天天要聞

人民領袖|母親的愛

上世紀80年代初,習近平在河北正定縣工作時,就住在縣委大院的辦公室里。辦公室是老房子,有些潮濕,他常把褥子拿出來曬太陽。
有個濱州農民,曾登上天安門參加國慶觀禮! - 天天要聞

有個濱州農民,曾登上天安門參加國慶觀禮!

濱州日報/濱州網訊 參加“母親節•母親河,接來老媽,順着黃河濱州“活動,頭一站是鄒平碼頭梯子壩。在那,我們發現:當地有個農民,曾登上天安門參加國慶觀禮!此人,叫馬振西,是個治黃模範。1952年,他被毛主席接見,受邀登上天安門。他是鄒平市碼頭
延安初印象,寶塔山遠眺,延安大禮堂和陝甘寧邊區政府舊址 - 天天要聞

延安初印象,寶塔山遠眺,延安大禮堂和陝甘寧邊區政府舊址

人文旅行達人/小眾秘境星探/徒步旅行家買了最早一班從西安到延安的動車,開啟紅色之旅。上次到西安站,已經是三十年前的事了,早上來到站前廣場,仍有些似曾相識的感覺。但車站內早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在前廳兩側的一至二層,分別停放着東風4和復興號、以及前進蒸汽機車與和諧貨運電力機車,代表着我國鐵路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