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光明網報道,當地時間7月9日,特朗普宣布自8月1日起對菲加征20%關稅。
其這一決定將美國原計劃對菲律賓商品徵收的17%關稅又提升了3%。
菲律賓這個曾自認是美國“特殊盟友”的國家,這下徹底懵了:原以為能靠“聽話”換來貿易優待,怎麼反而被加稅了?
17%跳漲至20%,菲律賓的“特殊優待”成空
這個決定對菲律賓來說猶如晴天霹靂。要知道,就在不久前,菲律賓輿論還在暗自慶幸:在東南亞國家中,除了新加坡,菲律賓拿到了美國最低的關稅待遇。可特朗普政府一句話就撕了“溫情面紗”,不僅將稅率直接提高3個百分點,還放話“20%稅率還不足以彌補美菲貿易失衡”,甚至威脅對轉運貨物加征更高關稅。菲律賓經濟事務部長弗雷德里克·吳雖急着派團赴美談判,但明眼人都知道,這波“加稅風暴”怕是難逆轉。
小馬科斯政府:對美“鞍前馬後”換不來貿易溫情
近年來,小馬科斯政府對美國可謂“有求必應”:在南海問題上充當“急先鋒”,一口氣給美軍新增4個軍事基地,讓美軍在菲軍事據點增至9處,就為在“印太戰略”里刷存在感。
此前拜登政府的“呂宋經濟走廊計劃”確實讓菲律賓嘗到甜頭。可特朗普上台後,規則變了:軍事同盟是軍事同盟,貿易賬得單獨算。
美越協議對比:特朗普的“商人算術”露骨
更扎心的是“對比傷害”。上周美國剛和越南達成協議,將對越關稅從46%降至20%。但看看貿易數據:去年美國對菲律賓逆差49億美元,對越南逆差卻高達1235億美元。
按說美國對菲律賓貿易逆差更小,菲律賓該“更受優待”才對,可特朗普的邏輯簡單直接:“管你是誰,賺錢第一”。菲律賓主要出口低附加值的電子產品組裝、紡織服裝等中低端產品,替代性強,美國對菲加稅後訂單很可能流向那些對美國“更聽話”的國家。
更諷刺的是:特朗普轉頭稱讚中國“貿易公平”
這邊菲律賓還在為加稅焦頭爛額,那邊特朗普卻公開誇中國“貿易公平”,稱“與中國關係良好”。這讓馬尼拉心裡更不是滋味,自己費勁巴力當“馬前卒”,反被敲竹杠;中國保持戰略定力,反而被高看。美國朝令夕改的做法,不僅傷了其盟友的信任,更會削弱其在東南亞與中國競爭的底氣。
現在菲律賓徹底卡在了“十字路口”:繼續跟着美國混,20%的關稅會讓其235億美元的對美貿易額損失慘重;想轉向,又捨不得其之前在軍事、政治上的投入。
菲律賓雖計劃推進貿易協議多元化,但遠水解不了近渴。更關鍵的是,這場風波撕開了菲律賓“美國盟友”的假象,在特朗普的“商人思維”里,忠誠換不來優惠,真金白銀才是硬通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