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子夫服侍漢武帝49年,自殺前留一封遺書,漢武帝看到後怒罵賤人

2025年05月22日17:14:15 歷史 1721

公元前91年的深秋,長安城籠罩在肅殺的寒意中,六十七歲的衛子夫獨自坐在冷宮裡,頭髮散亂地望着窗外飄落的枯葉,手中攥着被收回的皇后璽綬,耳邊還回蕩着宦官帶來的噩耗……

衛子夫之死

衛子夫腦子一片空白,甚至已經想到了自己死亡的場景。

太子劉據被追兵逼得自縊身亡,而這一切竟源於她曾深愛的丈夫漢武帝的猜忌。

衛子夫服侍漢武帝49年,自殺前留一封遺書,漢武帝看到後怒罵賤人 - 天天要聞

三天前,她的兒子在逃亡路上絕望自盡,三十年的東宮太子竟被誣陷用巫蠱詛咒父皇,此刻長樂宮的雕樑畫棟,彷彿都在嘲笑這個家族曾經的輝煌:當年她弟弟衛青北擊匈奴封萬戶侯,侄子霍去病飲馬瀚海封狼居胥,如今卻連太子宮的地磚都被掀開搜出栽贓的木偶。

她顫巍巍地站起身,最後一次撫摸陪伴自己三十八年的鳳冠,想起四十九年前平陽侯府那個春夜,十八歲的歌女被年輕的帝王牽入紅帳,怎料半生榮寵終究抵不過帝王權術的冰冷。

衛子夫服侍漢武帝49年,自殺前留一封遺書,漢武帝看到後怒罵賤人 - 天天要聞

當年能因巫蠱廢了陳阿嬌,如今也能用同樣的罪名將衛氏連根拔起。

突然,殿門被粗暴推開,太監尖聲宣讀着廢后詔書,她突然放聲大笑,笑聲響徹空蕩的宮殿:“四十八年夫妻,三十年太子,竟不如佞臣一句讒言!”說罷扯下帷帳白綾懸於樑上,臨蹬開木凳的剎那,彷彿又看見兒子七歲被封太子時,漢武帝抱着他說“此子類朕”的溫柔模樣,而此刻窗外正飄着和當年入宮時一樣的細雨。

衛子夫服侍漢武帝49年,自殺前留一封遺書,漢武帝看到後怒罵賤人 - 天天要聞

三日後,幾個粗使太監抬着薄皮棺材出城,草草將她埋在城南桐柏園,連塊像樣的墓碑都沒有,直到三十四年後,她的曾孫漢宣帝登基,才在荒草叢中尋得曾祖母遺骨,追封“思後”時,那截腐朽的白綾早已化作塵土。

一場改變命運的邂逅

公元前139年的春天,長安城外的霸水河畔還帶着寒意。18歲的衛子夫跪在平陽公主府的青石板上,手指凍得通紅,懷裡抱着一把舊琵琶。

衛子夫服侍漢武帝49年,自殺前留一封遺書,漢武帝看到後怒罵賤人 - 天天要聞

誰能想到,這個連姓氏都模糊的婢女(父親身份不詳,母親衛媼是平陽侯府的家僮),會因為漢武帝劉徹的一次順路探訪,攪動大漢王朝的命運?

那天漢武帝剛從祭祀典禮回來,平陽公主特意安排了十餘名精心調教的女子獻舞。衛子夫站在隊伍最末,發間插着枯草編的蝴蝶,這是她唯一拿得出手的頭飾。

可當她的歌聲響起,漢武帝突然放下酒樽:“那個彈琵琶的,抬頭!” 平陽公主立刻心領神會,當晚就把衛子夫塞進漢武帝的馬車。長安城的朱雀大街上,車輪碾過石板路的聲響,成了衛子夫人生最響亮的轉折點。

衛子夫服侍漢武帝49年,自殺前留一封遺書,漢武帝看到後怒罵賤人 - 天天要聞

進宮頭兩年,衛子夫像被遺忘的珠釵。

直到某天宮中清退老弱宮女,她哭着拽住漢武帝的衣角:“放我回家種田吧!” 這一哭反倒勾起舊情。當太醫診出她懷孕時,未央宮的銅雀燈都多點了三盞,這可是29歲的漢武帝第一個孩子。

從此,這個會唱歌的姑娘成了撬動陳皇后地位的槓桿。

衛子夫服侍漢武帝49年,自殺前留一封遺書,漢武帝看到後怒罵賤人 - 天天要聞

踩着血淚的鳳冠

陳阿嬌聽到衛子夫懷孕的消息,把妝台上的銅鏡砸了個粉碎。

這位“金屋藏嬌”的女主角,結婚十二年肚皮都沒動靜。她派人綁架衛子夫的弟弟衛青,差點把他活埋,卻讓衛青因禍得福當上了建章宮侍衛長。

真正的殺招在元光五年(前130年)。陳皇后找來楚服等巫女,在椒房殿地下埋木偶人詛咒衛子夫。

衛子夫服侍漢武帝49年,自殺前留一封遺書,漢武帝看到後怒罵賤人 - 天天要聞

漢武帝掀開地磚時,衛子夫正抱着剛滿月的太子劉據餵奶。

《史記》寫這場巫蠱案時用了八個字:“皇后失序,惑於巫祝”,三百多人被處死,陳阿嬌哭着被拖進長門宮,而衛子夫的冊後大典上,未央宮前殿的台階灑了三遍香露。

成為皇后的衛子夫,開始體會什麼叫高處不勝寒。弟弟衛青帶着漢軍橫掃漠南,外甥霍去病在河西走廊殺得匈奴哀歌:“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衛子夫服侍漢武帝49年,自殺前留一封遺書,漢武帝看到後怒罵賤人 - 天天要聞

可每當捷報傳來,她都要多焚一爐安神香,皇帝的枕邊話越來越危險:“你衛家現在比諸侯王還威風啊!”

太子之死

征和元年(前92年)的冬天特別冷。68歲的漢武帝常做噩夢,總說看見先帝提着劍站在床邊。江充趁機進讒:“宮中有蠱氣!” 當搜查隊伍衝進太子宮,從劉據床底翻出桐木偶人時,長安城的雪下得比衛子夫冊後那天還大。

衛子夫服侍漢武帝49年,自殺前留一封遺書,漢武帝看到後怒罵賤人 - 天天要聞

太子提着劍闖進椒房殿:“母親,兒臣要清君側!”衛子夫把皇后璽綬塞給他:“拿着,能調北軍”。

這場倉促的兵變只持續了五天,劉據逃到湖縣一戶賣草鞋的人家,追兵破門時,他用褲帶把自己掛在房樑上,像條風乾的臘肉。

消息傳回未央宮,衛子夫把攢了三十年的胭脂盒摔得粉碎,胭脂紅得像凝固的血。

衛子夫服侍漢武帝49年,自殺前留一封遺書,漢武帝看到後怒罵賤人 - 天天要聞

漢武帝派人來收皇后璽綬時,衛子夫正在給赤金鳳冠擦拭灰塵。她把冠冕輕輕放在案上,突然笑出聲:“陛下當年說這鳳冠有九斤九兩,我今日才知,原來都是人血凝成的。”

49年情分換來的八個字

自縊前的最後一刻,衛子夫咬破手指,在素絹上寫下:“妾侍陛下四十九載,方知君薄情至此。”

衛子夫服侍漢武帝49年,自殺前留一封遺書,漢武帝看到後怒罵賤人 - 天天要聞

據說漢武帝看到這封血書時,把案几上的竹簡全掃在地上,對着空蕩蕩的椒房殿大吼:“賤人!竟敢怨朕!” 可當宦官戰戰兢兢問怎麼處置皇后遺體時,他又盯着窗外飄雪看了半炷香:“葬城南桐柏台吧,那兒能望見長樂宮。”

最諷刺的是七年後,漢武帝在湖縣建起“思子宮”,卻始終沒給合葬陵寢里的皇后之位留空。

衛子夫服侍漢武帝49年,自殺前留一封遺書,漢武帝看到後怒罵賤人 - 天天要聞

直到他咽氣前,還在念叨李夫人的“一顧傾人城”,而那個陪他走過巫蠱之禍、匈奴征戰、鹽鐵官營的女人,連塊像樣的墓碑都沒有。

倒是曾孫劉詢即位後,把桐柏台的土堆改成“思後陵”,算是給這場49年的孽緣畫了個歪斜的句號。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14年抗戰中的河南力量,190萬子弟兵的血與火 - 天天要聞

14年抗戰中的河南力量,190萬子弟兵的血與火

你知道14年抗戰中,全國傷亡“最慘烈”的省份,是哪裡嗎?不是東北,也不是南京——而是河南,1453萬軍民傷亡,比“南京大屠殺”中的傷亡,還多了將近50倍,平均每10個河南人,就有4人,倒在了血泊之中!1938年,黃河決堤的巨響,撕裂了河南的
“廢約”的幻滅!誰在抗戰勝利後重新出賣中國主權? - 天天要聞

“廢約”的幻滅!誰在抗戰勝利後重新出賣中國主權?

自1840年鴉片戰爭起,列強與中國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 抗戰爆發後,中國開啟了廢約行動。希望藉此改變自鴉片戰爭以來的屈辱局面。 1942年成為重要轉折點!三次長沙會戰中,中國軍隊給予日軍沉重打擊。一系列勝利極大地提升了中國在同盟國中的地
甘肅省博物館原館長賈建威接受審查調查 - 天天要聞

甘肅省博物館原館長賈建威接受審查調查

來源/啄木鳥甘肅省博物館原館長賈建威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甘肅省博物館原館長賈建威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甘肅省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賈建威簡歷 賈建威,男,漢族,1964年7月出生,河北定州人,大學學歷,1981年10月參加
隱居隆中知天下!諸葛亮攜“隆中對”登陸三謀新賽季 - 天天要聞

隱居隆中知天下!諸葛亮攜“隆中對”登陸三謀新賽季

想當年,諸葛亮隱卧隆中,未出茅廬便知天下三分之勢。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為他獻上計策“隆中對”,勾勒出蜀漢跨荊益、聯吳抗曹的宏偉藍圖,自此成為千古名策。歲月悠悠,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雖已遠去,但在創新策略SLG《三國:謀定天下》的新賽季里,我們將穿越時空,重臨“隆中對”的智慧戰場,與諸葛亮一同謀定天下!《三...
民間傳說:羅成出世 - 天天要聞

民間傳說:羅成出世

羅成,是小說《說唐全傳》中的人物,隋朝鎮守燕山的靖邊侯羅藝之子,書中主要人物秦瓊的表弟。羅成少年英雄,長相俊美,性格驕傲、任性,擅長家傳的羅家槍法,是隋唐第七條好漢。羅成羅藝是羅成的父親,隋煬帝時期,羅藝以軍功官至虎賁郎將,駐守涿郡。這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