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屏見“好”|百歲老兵胸前掛滿軍功章,卻說自己很平凡

2025年05月21日17:42:02 歷史 1412
開屏見“好”|百歲老兵胸前掛滿軍功章,卻說自己很平凡 - 天天要聞

《開屏見“好”》欄目,聚焦山東好人好事,讓普通老百姓上封面、上開屏、上首屏,用最突出的位置推介“身邊的榜樣”,講述精彩山東故事。本期人物是“致敬老兵·永不褪色的勳章”系列。

開屏見“好”|百歲老兵胸前掛滿軍功章,卻說自己很平凡 - 天天要聞

呂成蘭,1925年出生於山東棲霞,19歲投身革命。如今,已步入百歲的他依然精神矍鑠,如同胸前那滿滿當當的軍功章,因戰火淬鍊而熠熠生輝。

“抗日戰爭最殘酷了,日本鬼子很野蠻。”回憶起戰場上的種種,呂成蘭眼裡隱約閃爍着淚光。他先後歷經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參加了家鄉棲霞牙山地區長沙堡戰鬥,以及著名的遼瀋戰役、平津戰役、中南戰役等。一次次的生離死別和死裡逃生,讓年少的他迅速成長,從一名普通戰士蛻變為解放軍高炮部隊的指導員。

1944年,19歲的呂成蘭在一家釀酒作坊當學徒。在當時熱烈的革命氛圍熏陶下,他毅然加入革命隊伍,成為膠東抗日軍政大學分校的一名警衛戰士。

“他始終認為自己是個平凡的人。打仗時身邊有很多戰友犧牲,他覺得自己能活下來是因為幸運。”呂成蘭的三兒子呂建軍說,從記事時起,父親就時常講起戰場上的往事,每次聽到那些驚險的戰況,他都滿心敬佩;在他心裡,父親就像是一棵青松,高大堅毅。然而,每當看到父親拿着與戰友合影默默思忖的背影時,他又覺得父親像個落寞的孩子。或許,在呂成蘭看來,為保衛國家犧牲的戰友才是真的正英雄,但戰火洗禮過的品格,怎能算作平凡?

抗戰勝利後,呂成蘭隨部隊秘密渡海北上,被編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在遼瀋戰役的塔山阻擊戰中,他作為高炮部隊的一員,經歷了六天六夜的激戰。槍彈無眼,在被一顆彈片射中腿後,他輕傷不下火線,強忍傷痛與戰友們一起頂住了敵人的瘋狂攻勢,成功守住陣地,為解放東北立下了戰功。

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上,年僅24歲的呂成蘭作為方隊成員在天安門接受檢閱。當天,在漫天飄揚的紅旗和群眾欣喜的歡呼聲中,呂成蘭代犧牲的戰友共同迎接着他們為之奮鬥的和平盛世到來。

新中國成立後,呂成蘭繼續在部隊服役,先後在海軍高炮部隊、工程部隊、空軍機場等多個崗位工作。無論組織安排他去哪裡,他都毫無怨言,始終以軍人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

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不能忘記歷史,更不能辜負先烈們的犧牲。如今,呂成蘭雖早已告別軍旅生活,卻仍保持着部隊里的生活習慣:吃飯是速戰速決的“急行軍”模式,被子永遠疊成整整齊齊的“豆腐塊”……這樣的嚴格自律在呂家家風中也有體現,一直以來,呂成蘭都要求後代學習“團結、緊張、嚴肅、活潑”八字作風,做有原則、善學習、對社會有用的人。

(大眾新聞記者 高廣超 李欽鑫 王培珂 編輯 徐晨 設計 張海飛)

相關閱讀:

開屏見“好”|只因一句承諾,她替去世兒媳照顧患病親家十餘年

開屏見“好”|男子高鐵站翻越護欄欲輕生,武警戰士10秒飛撲成功營救

開屏見“好”|暴雨困住祖孫倆,公交司機化身“專車司機”暖心護送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黃惲 | 我和傅國涌,一本《金庸傳》的故事 - 天天要聞

黃惲 | 我和傅國涌,一本《金庸傳》的故事

傅國涌(1967-2025)。早晨在酷暑中徒步去乘電車時,朋友何兄發來微信,說傅國涌因心臟病去世了。我有點不敢相信,有點茫然,只回答了個“驚悚”。在這麼平常的日子裡,怎麼會有這麼驚悚的消息?心裡知道不會是烏龍,如今學人早逝的很多很多,傅兄比我還年輕一歲,竟會這麼突然這麼早就走了?在我,確實是個驚悚的消息。他...
升起五星紅旗,宣布要加入我國後,這個國家在3小時後迅速覆滅 - 天天要聞

升起五星紅旗,宣布要加入我國後,這個國家在3小時後迅速覆滅

藏南地區只是中印邊界問題的其中之一,曾經還有一個地方,因為不想被印度吞併,所以想要加入我國,還在國內升起了五星紅旗。可僅僅三個小時後,這個國家就遇到了災難,國土被侵佔,勢力被毀,最終只能成為印度一個邦。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野心對我們來說
原中央黨史研究室主任孫英逝世,享年89歲 - 天天要聞

原中央黨史研究室主任孫英逝世,享年89歲

澎湃新聞獲悉,原中央黨史研究室主任孫英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7月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9歲。孫英,男,漢族,1936年11月出生,天津市寶坻人,1956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8年6月參加工作,山西師範學院(現山西大學)歷史系畢業,大學學歷,研究員。曾任共青團山西省委副書記,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書記,甘肅省委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