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冬天有多冷?那時候的窮苦人家,如何熬過寒冷的冬天?

2025年02月19日18:32:04 歷史 1853

寫作不易,作者每天也是辛苦寫稿,只是為了養家糊口,希望各位觀眾老爺可以多多理解,文中加入5秒廣告解鎖,觀看5秒後便可以免費閱讀全文啦,感謝各位觀眾老爺的理解與支持哦~~~

古代的冬天有多冷?那時候的窮苦人家,如何熬過寒冷的冬天? - 天天要聞

文|豐川祥子

編輯|t


引言

冬天來了,你有沒有想過,如果你生在沒有暖氣、沒有羽絨服的古代,該怎麼活?別以為“抱着炭火就不冷”,要是你沒錢,可能連炭都買不起!

北方靠炕,南方靠抖,至於窮人?只能抱緊身邊能發熱的東西——無論是貓、狗,還是自家牲口。你以為這就夠慘了?不,真正讓人瑟瑟發抖的,是那個時代的“過冬鄙視鏈”……

古代的冬天有多冷?那時候的窮苦人家,如何熬過寒冷的冬天? - 天天要聞

南方凍成狗,北方全靠炕?

冬天,古人怕冷嗎?當然怕!你要是以為古人個個練過“寒冰真氣”,能在零下二十度的天氣里赤膊上陣,那可真是想多了。

其實,古代冬天冷得要命,北方滴水成冰,南方濕冷入骨,而那個沒有電熱毯、沒有羽絨服的年代,如何禦寒,成了普通百姓頭等大事。

古代的冬天有多冷?那時候的窮苦人家,如何熬過寒冷的冬天? - 天天要聞

我們先來說北方,畢竟,北方的冬天,那才是真正考驗生存能力的戰場。

據《西京雜記》記載,西漢時期,長安城裡冬季氣溫最低,甚至有時候連水井都結冰。為了不被凍成“冰雕”,古人研發了一系列取暖神器。

古代的冬天有多冷?那時候的窮苦人家,如何熬過寒冷的冬天? - 天天要聞

首當其衝的,就是火炕。這個東西有多神奇呢?簡單來說,它不僅能睡,還能做飯。北方的百姓們早就發現,直接在地上生火容易熏死人,但要是挖個坑,讓煙霧通過地下煙道排出去,就能暖屋子還不嗆人。於是,火炕誕生了!

更高級一點的,是火牆。這玩意兒和現在的地暖一個原理,牆體中間掏空,煙道一遍,整個屋子就跟開了暖氣一樣。如果你走進一個古代北方的大戶人家,牆壁摸上去都是溫熱的,那八成就是火牆的功勞。

可惜,這些東西只在北方普及,到了南方,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

古代的冬天有多冷?那時候的窮苦人家,如何熬過寒冷的冬天? - 天天要聞

都說“北方凍死人,南方凍成狗”,這句話可不是隨便說說的。南方的冬天雖然氣溫沒那麼低,但濕冷程度直逼“生存極限”。古籍記載,宋朝南方的江南一帶,冬天屋裡屋外一個溫度,體感比北方零下二十度還要難熬。

那南方人咋辦呢?第一招,抖。沒錯,南方人靠“被動取暖”,抖得厲害了,身體就能生熱。第二招,裹。南方沒有火炕,也沒火牆,那就只能穿厚點、裹緊點。

窮苦人家實在沒衣服可穿,就把家裡唯一的棉被纏在身上,像個會走路的“粽子”。

第三招,蹲。最經典的“取暖神器”——火盆、手爐,就在這時候派上了用場。街邊擺攤的夥計、打更的老頭、家裡沒炭火的窮人,個個都蹲在火盆邊上,手伸進去烤一烤,腳挨着盆沿暖一暖。

不過,以上這些方法,對於那些連火盆都買不起的窮人來說,簡直是奢侈。

古代的冬天有多冷?那時候的窮苦人家,如何熬過寒冷的冬天? - 天天要聞

階級差異下的取暖方式

在古代,冬天冷不冷,不光看天,還得看你是誰。你要是皇帝、王爺,那冬天就跟春天差不多;但你要是個窮苦百姓,那過冬的方式可能就……沒那麼講究了。

《西京雜記》記載,西漢時的皇宮裡專門建了“溫室殿”,光聽名字就知道,這地方一年四季都像春天。殿內的牆壁可不是普通磚瓦,而是用花椒和泥巴混合塗抹,既保溫,又能散發香味,簡直是古代版的“空氣清新劑+暖氣”。

除了花椒牆,皇宮裡還裝了雲母屏風,這種屏風不光好看,還能擋風擋寒,讓房間更溫暖。再加上各種絲綢錦緞的帘子、棉絮厚實的地毯,皇宮的冬天,別說冷了,恐怕還得開窗通風。

古代的冬天有多冷?那時候的窮苦人家,如何熬過寒冷的冬天? - 天天要聞

如果你是個有錢的貴族,那取暖方式就更講究了。《東京夢華錄》記載,宋朝時,京城的大戶人家一入冬,就開始燒炭火、喝熱酒、穿皮衣。

一件貂皮大氅披上身,直接抵禦零下十幾度的嚴寒。有些貴族家裡甚至配有專門的“暖房”,類似現代的“冬季花園”,讓人冬天也能賞花、宴客。

可惜,以上這些“冬季享受”,普通老百姓是沒資格享受的。

古代的冬天有多冷?那時候的窮苦人家,如何熬過寒冷的冬天? - 天天要聞

窮人過冬,得靠“借溫”。什麼意思呢?冬天晚上,一家老小擠在一起睡,靠體溫互相取暖。更狠的是,有些人家連人都不夠多,只能抱着狗、貓、甚至家裡的豬一起睡。

《清稗類鈔》記載,有些貧苦人家冬天會在牛棚、豬圈裡搭床,因為動物的體溫比人高,能幫忙取暖。

除此之外,窮人過冬最常見的方式,就是“熬”。白天曬太陽,晚上靠抖,能活下來就不錯了。如果家裡實在太冷,就只能用一些土辦法,比如在屋裡鋪稻草,用柴灰鋪地,減少寒氣侵襲。

窮苦百姓的生存智慧

冬天太冷,窮人怎麼活下去?答案是:靠智慧。

古代的冬天有多冷?那時候的窮苦人家,如何熬過寒冷的冬天? - 天天要聞

古人講究“冬補”,但“補”不是人人都能享受的。皇宮貴族喝鹿血、燉羊肉,窮人只能靠腌菜、糙米飯度日。北方人家會腌制大量的白菜、蘿蔔,南方人則依賴番薯干、米糊糊填肚子。

古代的冬天有多冷?那時候的窮苦人家,如何熬過寒冷的冬天? - 天天要聞

有房子住的窮人,還能在屋子裡鋪稻草、堵窗縫,多少有點保暖效果。但沒房子的流民,冬天只能在破廟、橋洞、甚至野外露宿。史書記載,明清時期的嚴寒冬天,每年都有大量乞丐被凍死街頭,官府甚至要專門設粥棚救濟災民。

歸根結底,在古代,冬天是對窮人的一次“生存考驗”。熬過去了,春天就來了;熬不過去,就成了街頭凍死的“冰雕”……

古代的冬天有多冷?那時候的窮苦人家,如何熬過寒冷的冬天? - 天天要聞

參考資料

沒暖氣沒羽絨服……古代人如何度過寒冷冬天? 央視網2020-01-05

沒有空調和暖氣,古人如何度過寒冷的冬天? 知乎2020-12-18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辛亥革命爆發了,清朝為何不逃回東北?真相:逃回去下場更慘 - 天天要聞

辛亥革命爆發了,清朝為何不逃回東北?真相:逃回去下場更慘

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後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新的文章,您的支持是我堅持創作的動力~文|避寒編輯|避寒《——【·前言·】——》清朝滅亡那年,沒人真以為他們會就此散場,太后還在,皇帝還在,兵還在,滿人還沒死心。東北是祖宗地,是根
毛主席怒批:賀子珍哥哥行政八級?這不合理! - 天天要聞

毛主席怒批:賀子珍哥哥行政八級?這不合理!

在波瀾壯闊的革命歷史畫卷中,有一位身影,雖不常處於聚光燈下,卻以堅定的步伐、無畏的勇氣,踏出了一條獨屬於自己的閃耀軌跡,他就是賀敏學。他與毛主席之間,有着諸多不為人知卻意義非凡的故事,而他的行政待遇問題,更是掀起了一陣不小的波瀾。賀敏學出身
崔康熙:克雷桑停賽有一定影響;要在高原球場踢得更聰明一些 - 天天要聞

崔康熙:克雷桑停賽有一定影響;要在高原球場踢得更聰明一些

北京時間5月4日,中超第11輪山東泰山客戰雲南玉昆賽前,山東主帥崔康熙攜球員趙劍非出席了新聞發布會。備戰情況趙劍非:球隊是剛抵達雲南,賽程很密集,路途很遙遠,隊員們在恢復,以最好狀態迎接新的比賽,希望在客場拿到滿意的結果和分數。崔康熙:這場比賽的關鍵在於恢復和狀態提高,戰術要進行好準備,隊員們要踢得更聰...
巴菲特掌舵伯克希爾60年後將卸任CEO,庫克:認識他是人生中最珍貴的經歷之一 - 天天要聞

巴菲特掌舵伯克希爾60年後將卸任CEO,庫克:認識他是人生中最珍貴的經歷之一

“股神”巴菲特宣布即將卸任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CEO的消息,震驚全球。當地時間5月4日,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在伯克希爾年度股東大會上宣布,負責非保險業務的副董事長格雷格·阿貝爾將在董事會批准後執掌伯克希爾·哈撒韋。他表示,董事會計劃於周日(當地時間5月5日)舉行會議。據媒體報道稱,這一消息震驚了...
與皇位失之交臂的清朝肅親王豪格 - 天天要聞

與皇位失之交臂的清朝肅親王豪格

清朝皇帝皇太極駕崩後,因未指定繼承人,一場激烈的皇位爭奪戰在皇官崇政殿打響。肅親王豪格就是在這場鬥爭中與皇位失之交臂。多爾袞當時,清廷的朝堂上由此形成涇渭分明的兩大陣營:一個是以肅親王豪格為首的皇子派,豪格是清太宗皇太極長子,相貌不凡,英武
王 笛:五四運動,“比勝利更偉大的是中國的覺醒” - 天天要聞

王 笛:五四運動,“比勝利更偉大的是中國的覺醒”

今天是五四,讀歷史學家王笛《中國記事(1912—1928)》,令人深思,特別是本書第四部“巨人醒來,1919”,講述西方媒體眼中的五四運動——歡呼“中國開始覺醒”。經授權刊出書摘,讓我們一起看看,一百多年前西方人是怎麼看待中國的五四運動的。文|王笛“中國開始覺醒”比勝利更偉大的是中國的覺醒。——美國專欄作家喬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