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了,為什麼西方國家還在推崇“血統”,而中國卻毫不在乎?

2025年01月06日15:20:35 歷史 1880

在中國互聯網上,經常能夠看見網友們熱烈地討論着英國皇室的八卦。

其中,戴安娜、查爾斯和卡米拉的世紀大三角是經久不衰的熱門話題。

當談到他們的情感關係時,人們總不忘說一句戴安娜的貴族身份與王子更般配。

21世紀了,為什麼西方國家還在推崇“血統”,而中國卻毫不在乎? - 天天要聞

儘管在這場三角戀中,“平民”卡米拉贏得了不光彩的勝利,但人們更加熱衷於評價他們的血統。

為什麼直到21世紀的現代,英國等西方國家還在講血統,而我國卻很少有類似的話題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回溯雙方的歷史和文化發展脈絡。

21世紀了,為什麼西方國家還在推崇“血統”,而中國卻毫不在乎? - 天天要聞

西方的土地上最早都是游牧民族,他們驍勇善戰,靠打獵為生。

後來,隨着時代的發展,這些游牧民族漸漸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城邦。

雖然他們有了聚居地,但是骨子裡兇狠好鬥的本性還是難以磨滅。

於是,戰鬥就成了這些城邦之間的常態。

等到國家的概念出現時,戰鬥更是升級到了更大的範圍。

在那片弱肉強食的土地上,不少人在戰場上廝殺出屬於自己的領地。

為了鞏固自己的勢力,國與國之間開始聯姻,用擁有共同血緣的繼承人的方式來維護同盟的穩定。

21世紀了,為什麼西方國家還在推崇“血統”,而中國卻毫不在乎? - 天天要聞

漸漸地,聯姻的範圍越來越廣,以至於歐洲皇室成員之間大多是沾親帶故的親戚。

經常出現一個國家的王子,同時也是另一個國家的繼承人的情況。

例如,俄羅斯的彼得三世。

他原本是瑞典的王位繼承人,結果因為俄羅斯沙皇沒有繼承人,就被姨媽伊麗莎白女王搶回俄羅斯做了沙皇。

當時的俄羅斯可遠沒有瑞典發達,氣候也不好。

因此,彼得三世一輩子都在怨念,特別討厭俄羅斯,最後被妻子葉卡捷琳娜二世奪取了皇位。

21世紀了,為什麼西方國家還在推崇“血統”,而中國卻毫不在乎? - 天天要聞

像這種錯綜複雜的繼承情況,在歐洲延續了上千年,直到資產階級革命後一段時期還沒有改變。

17-18世紀,西方國家在工業革命的浪潮中迎來了巨大的變革,許多國家都進行了資產階級革命。

但是,這個革命又不是特別徹底。

不少國家仍然保留了皇室和貴族制度,比如英國、瑞典、西班牙、荷蘭等。

這些國家不僅有世襲的皇位,也有綿延了數百年的貴族家族。

21世紀了,為什麼西方國家還在推崇“血統”,而中國卻毫不在乎? - 天天要聞

這就導致,他們雖然在經濟文化上一度處於領先地位,但在身份認同上,還沒有脫離封建時代的思想。

他們的皇室成員,尤其是皇位繼承人,在聯姻時,優先選擇的還是有血緣關係的其他國家的王子王女。

著名的“歐洲祖母”維多利亞女王,她就是和表弟阿爾伯特親王結婚,然後生下了9個子女。

至今現存的十幾個有王室的國家裡,王位繼承人大半都是維多利亞女王的直系後代。

一戰期間,挑起戰爭的德國皇帝威廉二世和同盟國英國國王喬治五世是表兄弟,一個是維多利亞的孫子,一個是維多利亞的外孫。

21世紀了,為什麼西方國家還在推崇“血統”,而中國卻毫不在乎? - 天天要聞

除了王位繼承人外,還有一大波王室後代基本都有公爵、伯爵之類的貴族頭銜。

他們的數量和勢力不可小覷,早期貴族階層在掌控國家權力的議會中佔了不少席位。

這強大的血脈譜系,不得不讓人驚嘆。

發展到現在,所謂貴族血脈的說法在西方國家早已深入人心。

就連現在西方國家的奢侈品,也要分一下“藍血”和“紅血”,以示它們高貴的品質和地位。

21世紀了,為什麼西方國家還在推崇“血統”,而中國卻毫不在乎? - 天天要聞

那麼,為什麼現代中國很少有人講血統呢?

筆者認為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其一是,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不斷融合、不斷發展中的國家,將我們維繫在一起的,是厚重浩繁的中華文化。

在幾千年前,中國的版圖並沒有那麼大,只有河南及其周邊地區被稱為中原,是中華文化的發源地。

最早,中國這片土地上也是部落制。

後來出現了黃帝和炎帝這兩個強大的部落,他們不斷地戰鬥和融合,最終達成了和解。

21世紀了,為什麼西方國家還在推崇“血統”,而中國卻毫不在乎? - 天天要聞

於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狹義上的統一就完成了。

當時還有很多其他的部落,不過這些部落都被炎黃打敗了,然後又融合了進去。

這也是為什麼,直到現在我們中國人都會自稱為炎黃子孫。

等到國家的概念出現,國與國之間雖然也經歷過多次分裂和融合,但總體來講,還都是“一家人”。

因為互相爭鬥的都是“炎黃子孫”,也有一些外部勢力企圖入侵,不過都被打敗了。

在不斷地鬥爭和發展中,中國這個概念不再是漢族獨有,不少少數民族都融合了進來。

21世紀了,為什麼西方國家還在推崇“血統”,而中國卻毫不在乎? - 天天要聞

宋朝末年,蒙古人忽必烈奪取了中原政權,對中華文化造成了一定的衝擊。

不過,這個王朝只持續了不到一百年就滅亡了,影響有限。

明末滿人入關,建立了清朝,漢族的統治再一次在武力上被打敗了。

這一次情況則有所不同,清朝皇帝主動學習漢文化,推崇儒學,在某種程度上延續和發展了漢文化。

中華文化也在一次次與外族的交流碰撞中茁壯成長,比血脈和宗教更深地將全國人民聯繫到一起。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成為了56個民族融合的超級大國。

至於血脈,百家姓中同姓的不勝枚舉,沒人愛提這玩意兒。

21世紀了,為什麼西方國家還在推崇“血統”,而中國卻毫不在乎? - 天天要聞

另一個方面的原因,可以用史記中陳勝的一句話來形容: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陳勝吳廣起義之前,只是被迫去修築工事的貧苦農民,因為無法按期抵達,害怕被殺頭才揭竿起義。

儘管他們最後失敗了,但是他們的做法為後世許多平民百姓指引了方向。

後來,在中國封建王朝的更迭中,不少皇帝都是平民上位。

21世紀了,為什麼西方國家還在推崇“血統”,而中國卻毫不在乎? - 天天要聞

朝代末年起義的,往往都是最貧苦的人民。

他們一無權勢地位,二無宗族血脈,全靠個人能力取得霸業。

極端一點的,像明成祖朱元璋,成功之前甚至是個乞丐。

所以,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從來都沒有將血脈看得有多高貴。

畢竟隨便一個大姓拎出來,祖上都有可能當過皇帝,再不濟也有當過名將大臣的。

21世紀了,為什麼西方國家還在推崇“血統”,而中國卻毫不在乎? - 天天要聞

拿血脈說事,只會惹人說笑。

所以,不是說有皇室血統或貴族血統就有多麼牛,在中國,個人實力遠比看不見摸不着的血脈更加重要。

當中國的末代皇帝溥儀在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上班的時候,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正在白金漢宮中享用精美的下午茶。

這樣的境遇對比,讓人感慨萬千。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統一後,台灣叫什麼名?台84歲老將王建煊給出答案 - 天天要聞

統一後,台灣叫什麼名?台84歲老將王建煊給出答案

兩岸關係一直是個敏感話題,尤其是“統一”這事兒一提起來,大家的耳朵都豎得老高。對此,台灣省84歲的前“監察院長”王建煊跳出來,拋出了一些關於統一後台灣叫啥名的看法,搞得網上網下議論紛紛。歷史咋回事兒?台灣跟中國大陸的關係,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兒
董小姐們最憎恨的人,是他 - 天天要聞

董小姐們最憎恨的人,是他

改革開放後,商鞅、秦國遭到了全方位的抹黑,好事者甚至發明了“秦制”這個概念。在他們看來,中國落後的根源就是商鞅,就是秦制。秦制反民主、反自由,所以導致了落後,商鞅罪大惡極,竟然還寫了個《商君書》,提出“馭民術”,教君主們怎麼進行愚民,簡直十
世界最長壽老人去世!百歲長壽老人往往有這些特點 - 天天要聞

世界最長壽老人去世!百歲長壽老人往往有這些特點

據法新社5月1日報道,世界上最長壽的人、巴西的伊娜·卡納巴羅·盧卡斯4月30日去世,享年116歲。美國老年醫學研究組織和“追求長壽”組織稱,現在世界上最長壽的人是115歲的英國薩里居民埃塞爾·卡特勒姆。“活到100歲,健康又長壽”,這是許多人嚮往的目標。長壽不僅取決於基因,更與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關。大量研究已...
曹縣莘冢集村 - 天天要聞

曹縣莘冢集村

宣統二年地圖莘冢集村位於曹縣城西北8.2公里處。聚落呈正方形,東西、南北長約500米。全村總面積約為1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53公頃,總人口6000餘人。屬青菏辦事處。莘冢集村有夏莘國莘仲君墓,明朝初年,名為伊尹耕莘太平寨。明朝中期成集,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