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鬼子”變成違禁詞,動了誰的利益,為何有如此大的爭議?

2024年06月16日12:22:11 歷史 1402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後持續為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於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日本鬼子”變成違禁詞,動了誰的利益,為何有如此大的爭議? - 天天要聞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近日,一股令人匪夷所思的風潮在部分短視頻平台,悄然興起。

起因是許多網友發現,自己在短視頻平台的作品標題、評論等都莫名其妙地被打上了“違禁詞”標籤。細細一看,所謂的“違禁詞”竟然是“日本鬼子”。

網友們對此感到十分疑惑,憤怒不已。

這個國人用了幾十年的,對日本侵略者的蔑稱,怎麼竟然成了“違禁詞”了呢?

“日本鬼子”一詞,毫無疑問表達了人民抵禦外來侵略者的決心,以及維護民族尊嚴的勇氣。

這樣的一個詞語被列為違禁詞,究竟是因為觸碰了誰的利益?又是誰在背後推動?

“日本鬼子”變成違禁詞,動了誰的利益,為何有如此大的爭議? - 天天要聞

“鬼子”中的“鬼”,是什麼意思

許多人認為,“日本鬼子”中的“鬼”,是用來形容日本侵略者的殘忍、暴戾。

然而實際上,“鬼”字在該稱呼中還有着其他的含義,“鬼子”這個說法,更是最早可以追溯到魏晉南北朝時期。

在我國古代的著名筆記小說《世說新語》中,便已經出現了“鬼子”一詞:“士衡正色曰:‘我父、祖名播海內,寧有不知,鬼子敢爾!’”。

“日本鬼子”變成違禁詞,動了誰的利益,為何有如此大的爭議? - 天天要聞

這裡的“鬼子”,可以理解為“鬼兒子”的意思,是對對方的一種蔑稱。這時候的“鬼子”,跟現在我們說的“日本鬼子”中的“鬼子”意思相近。

後來,人們也經常能在《聊齋志異》、《搜神傳》等作品中見到“鬼子”一詞。

其中有時候指妖魔鬼怪,有時則指人和鬼共同生育的胎兒,其含義並不完全相同。

到了明朝時期,我國海防遭受倭寇侵擾不斷,由於倭寇身量短小,但窮凶極惡,便有許多民眾和海防官兵將他們稱為“鬼”。

“日本鬼子”變成違禁詞,動了誰的利益,為何有如此大的爭議? - 天天要聞

清朝末年,由於兩次鴉片戰爭大清封閉已久的國門被迫打開。當時的西方列強將中國當作他們的殖民地,在全國各地設立了租界,並將一些本國人遷移了過去。

中國老百姓大多從未見過西方人,在他們眼裡,這些鼻樑高聳、眼窩深陷、黃髮綠眼的洋人,與志怪小說中所描述的“鬼”尤為相似。

“日本鬼子”變成違禁詞,動了誰的利益,為何有如此大的爭議? - 天天要聞

於是漸漸的,老百姓中便出現了“洋鬼子”這個說法。

這一稱呼的形成,既受民間傳說故事的影響,也是中國老百姓對於外國侵略者憎恨、恐懼的一種表達。

之後,“鬼子”這一說法便成為了中國民間的習語,用來統一稱呼“洋人”,也就是歐洲的外國人。

可如今,“鬼子”這個詞卻又變成了專門用來稱呼日本侵略者的蔑稱,這又是為何呢?

“日本鬼子”變成違禁詞,動了誰的利益,為何有如此大的爭議? - 天天要聞

“鬼子”為何專稱日本人

要說起“鬼子”這一稱呼為什麼變成了日本人的專屬,還得追溯到一百多年前的甲午中日戰爭時期。

在甲午海戰開戰之前,當時的中國民眾對日本已經咬牙切齒,將他們稱為“東洋鬼子”。

“日本鬼子”變成違禁詞,動了誰的利益,為何有如此大的爭議? - 天天要聞

開戰之前,日本要求清政府派遣一位大臣前往日本,進行雙邊談判。這位大臣不是別人,正是晚清的著名官員——李鴻章

這時的日本,已隱隱有吞併中華,擴張版圖之野心。

叫李鴻章前來,也並不是為了議和,而是為了當著全世界記者的面,狠狠羞辱這位清廷代表人物。

“日本鬼子”變成違禁詞,動了誰的利益,為何有如此大的爭議? - 天天要聞

李鴻章到達日本後,雙方隨即開始進行談判。談判結束後,按照國際慣例舉行了記者招待會。

此時的日方代表,便開始了羞辱中國的“表演”。

照例回答完國際記者的問題後,日本代表便懶洋洋地搬出了早就準備好的問題,想要刁難李鴻章。

“前幾天我們國家有人寫了一副對聯的上聯,卻至今沒人能對出下聯。不知被稱為禮儀之邦的貴國,可有人能對得出啊?”

只見兩邊的日本官員拿出一張白絹,上面赫然寫着:

“騎奇馬,張長弓,琴瑟琵琶八大王,並肩居頭上,單戈獨戰!”

這上聯,實不可謂毫無水平。

從文字技巧上講,前兩句的後兩字均是首字的拆分,而之後的“琴瑟琵琶”,又恰好對應了後面的“八大王,並居肩頭上”。

從語句含義上看,這一上聯字裡行間充滿了對中國的敵意,和想要“踏平中國”的野心。

而李鴻章一見此聯,毫不猶豫,揮手便寫就了下聯:

“倭委人,襲龍衣,魑魅魍魎,四小鬼,屈膝跪身旁,合手擒拿!”

“日本鬼子”變成違禁詞,動了誰的利益,為何有如此大的爭議? - 天天要聞

此下聯一出,現場記者一片叫好:這下聯不僅對仗工整,語義上更是毫不留情地回擊了日本的囂張氣焰。

李鴻章回國後,他對對聯的事情也在國內廣泛流傳。從此,“鬼子”這一稱呼,便幾乎與日本人綁定了。

在後來的抗日戰爭期間,日本侵略者大肆屠殺平民、掠奪財物、姦淫婦女,給中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的苦難。

為了激發全國人民的抗日熱情和團結一致的民族力量,中國共產黨和社會各界,開始廣泛使用“日本鬼子”這一稱呼,用來喚起人們對侵略者的警惕和對抗的決心。

隨着抗日戰爭的持續和中國人民的頑強抵抗,這一稱呼逐漸在全國範圍內傳播開來,成為了對侵略者的普遍稱呼。

“日本鬼子”變成違禁詞,動了誰的利益,為何有如此大的爭議? - 天天要聞

而在當今中國人的心目中,“日本鬼子”既是對罪惡侵略者的羞辱和唾棄,也是對英勇抗日者和犧牲烈士的紀念和懷念。

這個稱呼也隨着那段壯烈而悲痛的歷史,一起刻進了中華兒女的“DNA”里。

那麼又是何人暗中操作,將“日本鬼子”列為違禁詞,意圖將這一段歷史從中國民眾的心中抹去?

“日本鬼子”變成違禁詞,動了誰的利益,為何有如此大的爭議? - 天天要聞

“精日分子”因何產生

其實很多日本人,並不那麼排斥“日本鬼子”這一稱呼。

一方面,日本文化與中國文化不同,“鬼”並不完全是陰險可怖的形象,日本人也並不排斥被稱為“鬼”。

另一方面,由於“子”在日語中常用做昵稱後綴,導致許多日本人並沒有覺得受到侮辱,反而覺得“日本鬼子”這一稱呼很可愛甚至創造了“日本鬼子”的漫畫形象。

“日本鬼子”變成違禁詞,動了誰的利益,為何有如此大的爭議? - 天天要聞

可見,“日本鬼子”這一稱呼,並不被日本人排斥,真正排斥這一稱呼的,只有中國國內直到今日還殘存着的“精日分子”,也就是“精神漢奸”。

所謂“精日”,全稱是“精神日本人”。在他們眼中,儘管自己出身中國,在精神上卻認為日本才是自己的祖國。

這種人放在幾十年前,難逃被群眾唾沫淹死的命運。然而諷刺的是,現今的“精日分子”,有許多是身居高位,深處要職的人員。

“日本鬼子”變成違禁詞,動了誰的利益,為何有如此大的爭議? - 天天要聞

為什麼在這片曾遭受過日本踐踏的土地上,竟然會出現“精日分子”?

又是為什麼,這些“精日分子”居然能夠獲得如此高的社會地位。

這一系列問題的答案,便是自我國改革開放時就已經開始的“文化入侵”。

改革開放後,日本向我國輸出了一系列帶有潛在意識形態的文化製品。

除此之外,當時的“中日友好政策”也讓一部分未經歷過抗日戰爭的民眾對日本產生了較好的印象,敵意隨之消除。

之後,前往日本留學、工作、旅遊的中國人也逐漸增多。

問題就是,在那個經濟建設剛剛起步的時代,有能力接觸日本文化產品,或者去日本旅遊的人,本身就屬於社會中佔據資源優勢的群體。

因此,我們今天所接觸到的“精日分子”,除了教授學者,便是社會名流。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是佔據着社會資源優勢的人。

這些人自認為是“日本的子孫”,無時無刻不竭力維護日本的形象。

也只有他們,才會對“日本鬼子”這一稱呼有如此大的反應。

“日本鬼子”變成違禁詞,動了誰的利益,為何有如此大的爭議? - 天天要聞

結語

關於禁用“日本鬼子”一詞的爭議,既牽動了歷史的傷痛、文化的記憶,也刺痛了中華民族的情感神經。

在小小的事件背後,我們不得不防範“精日分子”們試圖洗白日本罪行、抹除民族記憶的行為,必須牢記歷史帶給我們的教訓和傷痛。

誠然,在這樣一個多元、包容的社會中,人們對於歷史的認知、文化的表達、跨國關係的處理都需要更多的理解、尊重和包容,哪怕是面對有着血海深仇的日本。

然而,只有通過深刻的反思、理性的溝通,中日兩國才能找到一條尊重多元、傳承文明、促進和平與發展的道路。

“日本鬼子”變成違禁詞,動了誰的利益,為何有如此大的爭議? - 天天要聞

參考文獻

中國知網:《世說新語》“鬼子敢爾”論考

“日本鬼子”變成違禁詞,動了誰的利益,為何有如此大的爭議? - 天天要聞

中國知網:北洋艦隊1891年訪日及其影響

“日本鬼子”變成違禁詞,動了誰的利益,為何有如此大的爭議? - 天天要聞

中國知網:“精日現象”的本質透析與引導策略

“日本鬼子”變成違禁詞,動了誰的利益,為何有如此大的爭議? - 天天要聞

中國知網:關於“精日”現象的反思與應對

“日本鬼子”變成違禁詞,動了誰的利益,為何有如此大的爭議? - 天天要聞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奧里吉悼念若塔:言語無法表達,你將永遠被銘記,兄弟 - 天天要聞

奧里吉悼念若塔:言語無法表達,你將永遠被銘記,兄弟

前利物浦球員奧里吉更新社媒悼念因車禍去世的若塔,距離他上一次更新社媒已時隔一年。前利物浦球員奧里吉在社交媒體上打破了一年的沉默,向若塔致以自己的哀思。他曬出了一張若塔在一場歐冠比賽中替換自己出場的照片,並表示:“言語無法表達,將愛與祈禱送給迪奧戈和安德烈的家人、妻子和孩子們。我們會想念你。你將永遠被...
清宮秘史:孝庄太后下嫁多爾袞爭論之謎! - 天天要聞

清宮秘史:孝庄太后下嫁多爾袞爭論之謎!

皇太極駕崩後的1644年,大清帝國迎來了一場驚心動魄的皇位爭奪。肅親王豪格與睿親王多爾袞各擁重兵,八旗中半數的支持使得二人勢均力敵。然而歷史的天平最終卻傾向了年僅六歲的福臨。其生母博爾濟吉特氏(即後來的孝庄文皇后)展現出非凡的政治手腕。
戰爭上無力,道德上無敵 - 天天要聞

戰爭上無力,道德上無敵

本文參考歷史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相關文獻來源。(龍顏大悅 耶律德光)遼太宗收到了石敬瑭的來信之後,他的心情用四個字就可以形容,那就是:開心壞了。自己的父親,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打遍草原大漠無敵手,可只要南下,總是吃虧,很大一部分
鄭州一五星級酒店擺地攤日入3萬/河南昨日最高氣溫43.2℃/日本教材污衊盧溝橋事變中方先開槍 - 天天要聞

鄭州一五星級酒店擺地攤日入3萬/河南昨日最高氣溫43.2℃/日本教材污衊盧溝橋事變中方先開槍

⊙河南省直青年人才公寓第二批房源公布河南省省直保障性住房建設管理中心近日發布河南省省直青年人才公寓第二批次配租公告。本次配租房源共有博學苑、航港南苑、經開苑、文華苑、永盛苑、廣惠苑6個院區,3543套房源。詳情(河南省省直保障性住房建設管理中心)▼⊙盧洛高速盧氏段即將通車!節省約1小時車程盧洛高速(盧氏...
原創首發七言詩•借刀殺人(三十六計之三) - 天天要聞

原創首發七言詩•借刀殺人(三十六計之三)

文/孫野借刀殺人小周郎,假請諸葛去劫糧。強中更有強中手,毒辣奸計變黃粱。註:黃粱——這裡是引申義,即黃粱夢的意思。周瑜假意恭維孔明,說他足智多謀,請他去帶兵偷襲曹操糧草。曹操向來是偷襲別人糧草的主,肯定戒備森嚴,這不是讓諸葛亮白白送死嗎!
盛七小姐打官司(歐陽亮) - 天天要聞

盛七小姐打官司(歐陽亮)

盛七小姐,本名盛愛頤,是清末首富盛宣懷的第七個女兒。盛宣懷官做得大,以幫助李鴻章辦理“文案”起家,至辛亥清朝覆亡時已經官居郵傳部尚書,生意做得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