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中期的清軍——從乾隆朝對外戰爭看清軍精銳戰鬥力

2024年06月14日06:12:04 歷史 1339

首先,要明確一點,本文分析的是外戰,而非內戰(鎮壓農民軍起義、鎮壓土司叛亂等)。

因為只有對外戰爭,才能看出清軍與當時東亞範圍的一流外軍之間的戰鬥力對比。

我們拿乾隆朝最難打、最硬核的兩場關鍵對外戰爭看清軍的真實戰鬥力。

一、清緬戰爭•蠻結之戰

首先要強調一點:18世紀中期的緬甸正處於歷史上最強盛的時代——貢榜王朝

此時的貢榜王朝滅國無數——向西北,滅掉印度東部的阿霍姆王國和曼尼普爾王國,並擊敗英屬、法屬東印度公司干涉;向北,滅掉撣族政權;向東滅掉南掌老撾),向南滅掉暹羅(今泰國)。

當時緬軍的裝備在東亞範圍堪稱頂級:

1、火槍:緬軍遠勝清軍!

史載:清軍記載,緬甸裝備的是“自來火”,即燧發槍

而且,緬軍里有大量的葡萄牙、法國僱傭軍,緬軍士兵的射擊技術直接來源於西式訓練。

因為靠近英屬印度,貢榜王朝的武器購買渠道早已經不再局限於葡萄牙一國,而是法國和英國這些更強大的軍事強國,18世紀中期緬軍已經大規模裝備燧發槍。

相對於清軍的鳥槍和因為運輸困難只能帶過來的一些小口徑火炮來說,緬軍有壓倒性勢!

2、火炮:緬軍當時已經有法國提供的艦載炮以及陸戰炮。

緬軍和清軍在炮火的戰術思維上已經有了初步的代差。

1767年,乾隆三十二年,伊犁將軍明瑞奉旨征緬,清緬之間的蠻結之戰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爆發!

蠻結,在今日緬甸的南渡河以東。

這裡群山環繞,有着大片的原始森林,熱帶叢林中的瘴厲和毒蟲遠非中國可比。

緬軍依託地利,修建了堅固無比的巨木大寨,這種獨特的防禦工事為緬軍獨有的特點,會給入侵之敵帶來極大的麻煩。

事實上,緬軍的這種巨木戰術最終決定了整個清緬戰爭的結局。

直到清緬戰爭結束一個多世紀後,英緬戰爭爆發(1885年),這種木寨才在英軍近代化的炮火之下被攻破!

清中期的清軍——從乾隆朝對外戰爭看清軍精銳戰鬥力 - 天天要聞

緬軍巨木工事

1767年十二月,清軍統帥、伊犁將軍明瑞率領二千八旗軍和部分貴州綠營兵向緬軍“蠻結大寨”發起進攻!

一開始,緬軍想利用兵力優勢“拒敵於國門之外”,衝出來和清軍野戰!

不料,當時的燧發槍威力有限,而清軍陣中的披甲騎射手極為機動靈活,在清軍鳥槍兵的掩護下,利用機動優勢,“四面環攻”!

在清軍騎射的精準打擊之下,緬軍前鋒迅速潰敗!

此時,緬軍祭出絕活——火槍象兵!

清中期的清軍——從乾隆朝對外戰爭看清軍精銳戰鬥力 - 天天要聞

緬軍火槍象兵

一時之間,清軍陣型被沖亂,八旗兵的馬也受到了驚嚇!

明瑞迅速改變戰法,直接下令朝着大象的身軀開火!

清軍中精銳的健銳營士兵穩住了陣腳,用火槍和手中的長刀集中打擊大象的腿部,混戰中,大象受傷後發狂。

象群紛紛掉頭往緬軍的陣營衝去,跟着出擊的緬軍也紛紛被衝散,清軍趁勢大舉追擊!斃敵無數!

清中期的清軍——從乾隆朝對外戰爭看清軍精銳戰鬥力 - 天天要聞

緬軍的燧發槍+刺刀+象陣戰術

緬軍之前在野戰中就吃過虧,此次的野戰更是被清軍打怕了。

於是,緬軍龜縮不出,清軍開始攻寨!

這時候,明瑞一馬當先,在陣前督戰。

話說,明瑞可是參加過“黑水營之戰”的,地獄裡都去過,還怕你這個?

這時,清軍中精銳的貴州藤牌手組成方陣,手持巨盾,頂着緬軍步兵的射擊向前快速移動,一路衝到了緬軍蠻結大寨的近前,準備硬攻!

“砰砰砰”!緬軍燧發槍的鉛彈打在清軍藤牌手的盾牌上,盾牌被擊穿了,士兵紛紛倒下,可是在明瑞嚴酷的督陣之下,清軍並沒有停下腳步。

此時頂在最前面的是一名來自貴州名叫王連的小兵,他有多年的軍事經驗,是一名老兵。

馬上要到緬軍大寨了,他舉起了標槍,“三十步,二十步”,他奮力把標槍投了出去,一下子把對面的緬軍火槍手扎了個透心涼!

緊接着,他和戰友們拔出腰刀,左手持盾、右手拿刀,大叫着撲了上去,瘋狂的用刀砍木樁,可是沒想到緬甸的巨木樹樁如此堅硬,根本砍不動!

而緩過勁來的緬軍長矛手,開始從木寨後面拿長矛攢刺,不停的有戰友受傷倒下,而清軍的騎兵和火槍手只能在後面看着干著急!

正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刻,王連猛然發現了木樁有一個缺口。

於是,他奮不顧身地從這個狹窄的縫隙跨步而上,三下兩下翻進了緬軍大寨!

緬軍沒想到敵人居然直接跳進來,愣住了!

王連手舉腰刀奮力砍殺,在千百人之中來回衝殺,一夫拚命,萬眾莫擋!王連連續砍倒了十幾個緬軍士兵。

隨後清軍士兵紛紛從那個缺口處翻進來,從裡面把木寨的大門打開了!

明瑞和參贊大臣觀音保在遠處看見,大喜過望!一聲令下,清軍騎兵出陣,直撲緬軍大營!

呼嘯而來的上千名八旗馬甲如一片烏雲捲起颶風,箭落如雨,衝進木寨之後四處踐踏砍殺,清軍步兵隨後蜂擁而入。

緬軍大潰!

奉命駐守的緬甸宰相摩訶悉都一看大勢已去,帶着一些隨從匆匆離開。

蠻結大寨就這樣被攻克了!

緬王孟駁(雍籍牙大帝次子)收到戰敗的消息後無比震驚!

蠻結之戰,清軍擊斃緬軍主力二千多人,俘虜數百人。

捷報傳到北京乾隆帝大喜,罕見的加封明瑞為一等誠嘉毅勇公(四字公爵)!

而小兵王連也引起了乾隆的注意,一個小兵,以個人的勇武在關鍵時刻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這讓乾隆對貴州的綠營兵刮目相看,直接火線提拔,王連因此一躍升為從三品的游擊將軍。

史載:“明瑞抵柵下,親冒槍炮督兵進攻,貴州步兵王連睨柵左有積木,躤之以登,躍入柵內”。

“賊亂,莫知所措,多被殺,遂破其一柵。旋復攻破三柵。捷聞,晉封明瑞誠嘉毅勇公,特擢王連為游擊,餘俱交部敘功。”《清史稿》列傳·卷三百十五·緬甸

二、清緬戰爭•小孟育突圍戰

明瑞大軍孤軍深入,連續擊潰緬軍,最近離緬都阿瓦只有70華里!

但是,因為明瑞連勝之後的輕敵,清軍的後勤被緬軍切斷。軍中開始缺糧,明瑞迫不得已,開始率軍撤退。緬軍集結優勢兵力,尾隨追擊。

明瑞打算先回木邦土司,途中聽聞木邦被圍,於正月初十改向宛頂撤退。

正月十四日,明瑞設伏,向尾追不止的緬軍突然反擊,殲敵四千餘,緬軍被打怕,不再追得那麼緊。

史載:明瑞曰:“賊輕我甚矣,不一痛創之不可!”時賊上山來追,萬槍突出,四面兜擊,賊潰墜者趾頂相藉,坑谷皆滿,殺四千餘人。

二月初,明瑞軍距離雲南邊境宛頂(今麗水市)已不足二百里。

而就在邊境的另一路,清軍主將額爾登額連續收到乾隆下令救援的聖旨後卻畏敵如虎,一直按兵不動!

此時緬王孟駁調集所有緬軍精銳,從明瑞軍前方、後方和側翼出擊。

二月初七日,五萬緬軍將明瑞率領的萬餘清軍圍困在小孟育處。

此時的明瑞大軍已經沒有軍糧,連彈藥和弓箭都很少了,援兵遲遲未到。

明瑞覺得已經沒有什麼希望了,叫來參贊大臣觀音保、領隊大臣扎拉豐阿總兵哈國興等幾個人商量了一下,打算趁夜突圍。

二月初十日夜,清軍開始突圍。

明瑞和觀音保、扎拉豐阿以及御前侍衛數十人,率領尚有戰鬥力的數百滿洲健銳營兵殿後。

最後的血戰開始了!

五萬緬軍把清軍圍的水泄不通,在黑夜裡點起萬千火把,向黑影中的清軍開火!

明瑞親自帶隊,率領幾十名身經百戰的侍衛和數百名健銳營官兵奮勇衝殺,利用雨林的掩護,一次次向緬軍發起突擊。

所幸的是,緬軍依然不敢和清軍在白天正面野戰,只在夜間發起攻擊和放槍。

最終,領隊大臣扎拉豐阿中槍陣亡,參贊大臣觀音保以身上攜帶的最後一支箭刺喉自殺。

明瑞身受重傷,用儘力氣騎馬疾馳了二十多里,“手截辮髮授其仆歸報,縊於樹下,其仆以木葉掩屍去”。

清兵在突圍中共有千餘官兵戰死。

十四日,總兵哈國興、常青以下萬餘官兵突圍回到雲南境內宛頂,剛升為游擊將軍的王連也死裡逃生,清軍大部隊終於得以生還。

此戰,在絕境之中,面對優勢敵人的重重包圍,清軍中最精銳的滿洲健銳營官兵體現了悍不畏死、一往無前的戰鬥精神!

三、反擊廓爾喀•東覺之戰

首先,要特別說明一下:18世紀末的廓爾喀軍隊放在整個東亞範圍都屬於頂尖精銳!

廓爾喀軍普遍裝備英式燧發槍,曾在1769年和1814年的兩次英尼戰爭中,擊敗英屬東印度的軍隊!

第一次是在1767—1769年的尼泊爾統一戰爭中。英屬東印度公司派遣金羅克率軍2000名進入尼泊爾,干涉尼泊爾內戰

廓爾喀軍隊將英軍誘入山地,利用地形優勢予以重創,英軍最終退回印度

第二次是1814—1816年的英尼戰爭。

1814年10月和11月,尼泊爾軍隊在台拉登山區(Dehra Dun)給予英軍粉碎性打擊。

直到1816年,英軍集中了整整兩萬兵力(第一次鴉片戰爭,英軍最多只出動了1.5萬人),奇襲馬克萬普爾,逼近加德滿都,才最終迫使尼泊爾投降。

可以說,清軍此戰面對的對手無論從武器裝備、戰鬥意志和戰鬥技巧等各方面,都是一個極其兇狠的敵人!

1792年六月,清軍翻越喜馬拉雅山,深入尼泊爾境內數百公里。

此時,清軍逼近廓軍嚴守的東覺(Dhunchay)。

東覺是廓爾喀重要的關卡,廓軍據險而守,在橫河南岸,海拔極高的山巔立營。

半山以下築有木城、石碉、石卡,一直到山腳下“橫河”的河邊。

清軍的任務是從橫河北岸打到南岸,再攻佔廓軍在山頂的大營!

這個作戰任務,即使放到今天也非常艱巨!

南岸和北岸,兩座大山夾河對峙,壁立數千仞,下視“橫河”,僅如一線,絕險之極!

六月初三日,清軍在北岸分工:

猛將台斐英阿領隊由正路用大炮晝夜轟擊;

海蘭察取間道繞行,率領索倫勁旅一路翻山越嶺,如同神兵天降一般,突然出現在敵軍的七處據點,之後血戰攻克;

清軍主帥福康安則率領滿洲、索倫,迂迴到上游水淺處渡河,然後開始爬山仰攻,六月六日衝進了廓軍的營地,一頓狂殺猛砍!

清軍和廓軍比槍法,然後近戰比刀法!經激烈的肉搏,一舉擊敗廓軍!

廓軍沒見過這麼猛的敵人,一路逃逸!

六月九日,清軍一路追擊敵軍至雍鴉山(Ramchya)。

這一場戰爭亘八個晝夜,清軍約6000多人,在海拔五、六千米的喜馬拉雅山間作戰!

清軍將士登山陟險、鞋襪磨爛,而當地山巔氣寒,入夜雨凍成雪,清軍昏夜登山,須攀援樹枝,跳躍上下,隨身的弓箭多致損折……

這樣的作戰條件和艱苦程度,實為歷史上罕見!

四、反擊廓爾喀•甲爾古拉山之戰

清軍主力於七月初二日晨,越過雍鴉山,下至山溝,仰攻噶勒拉山巔上對方的據點。

自辰至未,終於攻下木城石卡,乘勝追逐敵人到堆補木山口,復登山擊敗廓軍,這時已是半夜——清軍在高原之上,崇山峻岭之間,連續作戰二十個小時不休息!

這份體力、耐力、堅韌之力!

次日,福康安率軍過河,進攻甲爾古拉山。此處是尼泊爾首都最後的屏障。

適值大雨傾注,山崖險滑,直上20餘里,將近木城,山勢更陡,清軍冒着槍林彈雨仰攻!

廓軍趁勢下撲,集木集山樑上的另外一隊廓軍也來接應,從旁抄下,欲奪回大橋斷絕清軍退路!

而橫河與大河匯合處的大河西岸又有一支廓軍,放槍助攻,這三支廓軍不下“七八千人”,福康安等陷入了重圍。

猛將台斐英阿中槍身亡,海蘭察督率索倫兵勇猛衝殺!攻擊肉搏反覆多次,最後廓軍敗逸!

——以上摘自《乾隆朝第二次廓爾喀之役( 1791一 1792)(中國藏學研究中心

要知道,這是在海拔極高的喜馬拉雅山上作戰,敵人居高臨下、用燧發槍憑險固守,清軍仍能擊敗敵軍!

最後,總結一下:

乾隆年間的清軍精銳,在整個東亞範圍沒有對手!

這也是乾隆王朝能夠拓地兩萬里、奠定版圖的最重要的軍事原因。

這也凸顯了乾隆帝登基後,強力整頓八旗戰力的優異成果。同時也體現了清中期清廷雄厚的財力。

如:平新疆,耗銀三千多萬兩;平大小金川,耗銀七千多萬兩;征緬,耗銀千萬兩;反擊廓爾喀,耗銀千餘萬兩……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沿海省市6台聯播!620年前鄭和的“羅盤”我們這樣接過…... - 天天要聞

沿海省市6台聯播!620年前鄭和的“羅盤”我們這樣接過…...

7月11日上午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融媒體資訊中心·福建新聞廣播南京廣播電視集團上海第一財經廣播江蘇太倉融媒體中心福建長樂融媒體中心福建福清融媒體中心聯合開啟滄海雲帆絲路新——紀念鄭和下西洋620周年暨中國航海日特別直播【點擊圖片回看直播】本次直播以福建新聞廣播為總直播間,通過多地記者連線、現場採訪、專題視頻...
戴笠香港被拘真相揭秘:軍統頭子顏面盡失的三天 - 天天要聞

戴笠香港被拘真相揭秘:軍統頭子顏面盡失的三天

資料圖片:戴笠1936年3月下旬,香港各報均以醒目的通欄標題登載了一則消息《軍統局特工首腦戴笠被香港警務處拘留》。戴笠,這個掌握着5萬多名軍統特務、世人皆知的殺人魔王、國民黨許多軍政要員都忌憚三分的軍統頭子,是怎麼被香港警察拘留的?他好好的
華夏這五千年,遭遇4次危機,但總有“神人”出現,化險為夷 - 天天要聞

華夏這五千年,遭遇4次危機,但總有“神人”出現,化險為夷

“滾滾長江東逝水”,改朝換代多了去。可中華民族的根,一直沒斷過。不過,在此期間,也是險象環生,這根,曾四次差點被刨被斷。好在,每一次,總有“神人”出現,化險為夷,此乃中華國運!頭一次是西晉末年,五胡亂華。八王之亂把國家攪成爛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