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追娭毑長這樣!湖南博物院首次AI重現,業內:AI時代的文物將煥發新生

2024年05月18日09:01:29 歷史 7691

身着橙色漢服的“辛追夫人”,雙手安放膝前正襟端坐,五官立體、儀態大方,皮膚肌理清晰可見……穿越2000餘年的歷史滄桑,人們竟然在今時今日見到了辛追夫人的“真容”……5月17日,“東方睡美人”漢代辛追夫人化身3d數字人亮相。這是在馬王堆漢墓考古發掘50周年之際,其考古成果在數字化領域的又一重大應用。

辛追娭毑長這樣!湖南博物院首次AI重現,業內:AI時代的文物將煥發新生 - 天天要聞

馬王堆漢墓是西漢長沙國丞相、軑侯利蒼一家三口的墓葬,是20世紀最重大的考古發現之一。一號墓出土的辛追夫人遺體是世界上已發現的保存時間最長的濕屍,湖南博物院以辛追夫人為原型進行數字化復原意義非凡。

據媒體報道,這次對辛追夫人進行數字復原,難度頗大。辛追夫人出土於上世紀70年代,受限於當時的醫學影像設備技術,當時僅對其顱骨進行了x光片病理檢查。湖南博物院院長段曉明介紹,辛追夫人出土時面容已腫脹變形和腐敗,生前面貌不得而知。“辛追出土時外形完整,全身潤澤,皮下軟組織柔軟有彈性,部分關節可活動,甚至眼睫毛尚存,手指、腳趾紋清晰可辨,推測其約50歲。”

早在2002年,湖南博物院曾推出一版“辛追夫人”容貌復原成果,並製作成蠟像呈現在觀眾面前。“但由於當時技術局限,這一復原成果留下了一些遺憾。”湖南博物院馬王堆漢墓及藏品研究展示中心主任喻燕姣說。

近年來,隨着技術支撐和考古研究積累,我們期待中更真實復原的“辛追夫人”也趨於可能。專家團隊通過已有的x光片、現場觀察和模型測量計算出頭骨結構形狀及五官比例關係,結合現代技術,建構出頭骨的數據模型。中國顱面復原專家袁中標表示,“當年留存的影像資料為顱形和面型判斷提供了重要參考……人像特徵千變萬化,只有類型相似,而無完全相同,還需根據多年工作中掌握的顱面關係規律,進行反覆研究論證和細節修改,最終在今年1月完成辛追夫人生前容貌雕塑。”

還原了辛追夫人的容貌後,如何讓她顯得更生動、更有溫度感,這就離不開超寫實數字人技術的運用。負責將辛追夫人容貌數字化呈現的長沙數字鯨魚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日暉介紹,此次“辛追夫人”數字化運用了當前先進的超寫實數字人技術,通過高精度人體建模技術,可還原人體微小的生物特徵,使人臉毛孔清晰可見。“我們利用ai繪畫、大模型等相關技術,建構出不同年齡的虛擬數字人形象……為了讓數字人有更加真實的動作表現,團隊還使用了運動捕捉技術來捕捉真實人體的動作、姿態、表情,並將其應用到‘辛追夫人’身上。”張日暉說。

據了解,項目下一階段擬推出的“辛追夫人”ai智能體可以進行多輪、長周期記憶對話式互動。上海我賞科技有限公司主要負責“辛追夫人”ai智能體大語言模型及相關數據庫的建立等。目前,團隊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西漢向量數據庫完善、多模態交互體驗優化等重要步驟。該公司首席市場官李想介紹,“辛追夫人”ai智能體通過多種大語言模型共同驅動,實現數字人在多種不同能力語言模型中自由切換,使“她”能擅長文物講解、共情和實時對話等。而完成版的“辛追夫人”還將首次嘗試語意識別,結合視覺音素口型匹配技術,可以達到有效定位口型、面部細微動作與發音完美吻合,使其說話的狀態趨於更為逼真的自然態。

“辛追夫人”3d數字人成為大家關注焦點,這讓從事ai技術工作的黎維十分欣慰。在接受瀟湘晨報採訪時,作為長沙馬欄山視頻先進技術研究院的aigc算法工程師,黎維直言,“近些年來,ai等數字技術的廣泛運用,為中外傳統文物的保護和文化藝術的交流傳播注入新活力。”

黎維表示,看到“辛追夫人”3d數字人形象給自己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這項工程展示了極高的技術水平和細緻入微的復原效果。“皮膚的紋理、頭髮的質感和服飾的細節都達到了非常逼真的程度,這得益於高精度人體建模和超寫實數字人技術。”

黎維認為,這次復原的“辛追夫人”數字人有不少的技術難點和創新之處,“比如專家團隊結合x光片、病理解剖報告、顱骨結構和面部特徵等進行的面貌復原,還有通過高精度人體建模和超寫實數字人技術,成功還原了辛追夫人的細微生物特徵,使皮膚的毛孔清晰可見,提升了數字人的真實感。此外,運動捕捉技術的運用,也捕捉到真實人體的動作、姿態和表情,並應用到辛追夫人身上,使其更具生命力。”

黎維說,數字技術的運用,不僅能夠還原文物出土的場景、重現消失的文物,還讓殘缺的文物變得完整、褪色的文物重煥光彩。“還有像這次的‘辛追夫人’數字人一樣,數字技術的支持和運用,讓歷史中的人物有了更生動的呈現,還有很多數字技術與文物融合的沉浸式、交互式展覽等,這些內容都讓文博因數字化的深度參與‘活起來’又‘火起來’。”

在未來,隨着數字ai技術的不斷發展,文物研究和ai技術的應用將面臨一些挑戰,但也會有相應的新技術來解決這些問題。“比如數據的精確與真實性,在未來的文物ai運用中,確保復原數據的高度準確和歷史真實性是一大挑戰,需要克服技術局限和數據不足的問題;技術的集成與協調也是需要不斷磨合,多種技術的集成和協調使用,如顱面復原技術、運動捕捉技術、ai大語言模型等,需要高水平的技術整合能力。”黎維還認為,ai技術的運用可能還會涉及倫理和隱私問題,“在復原和展示過程中,需要考慮倫理和隱私問題,確保對歷史人物和文物的尊重。”

“面對這些挑戰,技術人員在未來可以通過先進的高精度建模技術和ai算法,提升數據的精度和真實性,確保復原效果的準確性。同時利用多模態交互技術,如語音識別、視覺音素口型匹配技術,提高數字人的交互能力和自然度,使其能夠進行多輪、長周期的記憶對話式互動。”黎維還表示,技術人員可以通過大數據和機器學習技術,提升對歷史數據的處理和分析能力,改進復原技術和交互體驗。“同時可以結合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技術,提供更為沉浸式的互動體驗,使用戶能夠更直觀地了解和體驗歷史文物。”

於文物而言,數字化的應用,幫它們抵禦了自然,也幫它們對抗了時間。“總而言之,文物數字化工作,具有科技與藝術、科技與文化高度融合的特性,但它並不能只是單一的技術集成,也並不意味着對傳統文化藝術的顛覆,它應該是對傳統文化藝術進行更深層次的挖掘、傳承和弘揚。”

瀟湘晨報記者周詩浩 綜合新華社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 - 天天要聞

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

標題: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作者:溫讀歷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關注溫讀歷史)此文為首發原創,未經本人同意嚴禁各種抄襲、搬運,否則將訴諸法律,後果自負!在歷史的洪流中,有一些事件猶如璀璨的星辰,不僅照亮了當時的天空,更成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 - 天天要聞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作者:溫讀歷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關注溫讀歷史)此文為首發原創,未經本人同意嚴禁各種抄襲、搬運,否則將訴諸法律,後果自負!一、引言中國,這個擁有數千年文明歷史的國家,不僅擁有廣袤的陸地疆域,還擁有着漫長的海岸
羅瑞卿的最後歲月 - 天天要聞

羅瑞卿的最後歲月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只要羅長子往我身邊一站,就感到十分的放心!”川湘等地的男子很多身材都不高,但羅瑞卿卻是個例外,他身材十分高大,毛主席親切地稱呼他為“羅長子”。
蔡英文和賴清德會分步驟地特赦陳水扁 - 天天要聞

蔡英文和賴清德會分步驟地特赦陳水扁

蔡英文不可能特赦陳水扁,但是,她一定會為特赦陳水扁創造出最好的法律通道,為陳水扁解除法律方面的阻礙,這一點蔡英文在這8年里早都在做,現在基本也比較成熟了,蔡英文辦任何事情都是比較穩妥的,陳水扁這件事情,不可能一步到位,更不可能立即特赦陳水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