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戰爭時期,陳賡有一次去看望國民黨軍俘虜,俘虜們久聞陳賡的大名,紛紛稱讚他用兵如神。
但是,陳賡說:“只要是共產黨陣營的一員,在毛主席的領導下,不管是陳賡,還是張賡、王賡,都能打敗你們國民黨。”
其實,這句話同樣適用於林彪。
這些年來,網絡上很多人都在“神化”林彪,說他指揮若定,用兵如神,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是一位天生的“戰神”。
其實,林彪也不是一開始就會打仗的,即使畢業於黃埔軍校,在早期也沒有多少打勝仗的經驗,甚至還犯過不少低級錯誤。
比如在井岡山時期,林彪就對革命前途產生了懷疑,不想再打游擊,還提出了“紅旗還能打多久”的疑問,在紅軍中造成了很壞的影響。
毛主席為了挽救他,專門寫了一篇著名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指出了中國革命未來的方向和必勝的信念,這才讓林彪改變了想法,從此堅定了革命理想。
1932年3月,林彪被任命為紅一軍團軍團長,這是他在紅軍時期最高的職務,也是他後來能成為元帥的基礎,但是,當時的林彪還遠遠沒有達到百戰百勝的水平,在指揮作戰上出過很多錯誤,周恩來甚至給他總結出了“十大錯誤”。
1932年底,蔣介石調集了40萬大軍,對中央蘇區展開了第四次“圍剿”,當時,毛主席已經被剝奪了軍事指揮權,負責這次反“圍剿”的是周恩來和朱德。
周恩來和朱德分析敵情後,決定集中兵力,一舉攻克樂安縣,就調集了紅一軍團、紅三軍團、紅五軍團、紅十二軍、紅二十一軍、紅二十二軍和獨立第五師等部隊,其中,林彪率領的紅一軍團是攻城主力,林彪也被任命為攻城總指揮。
樂安縣的敵軍雖然不多,只有一個旅加一個民團,但樂安縣城地勢高,城寨壁壘森嚴,易守難攻,絕不能掉以輕心。
但是,林彪還是產生了輕敵的心理,沒有詳細偵查分析敵情,就命令部隊連續發起進攻,結果損失慘重。
第二天,林彪沒有吸取教訓,繼續命令部隊強攻,結果,再一次損兵折將。
就這樣,紅一軍團一連打了好幾天,傷亡多達兩千多人,樂安城卻依然紋絲不動。
林彪還想繼續進攻,但是,敵人的援兵已經趕到,大有反包圍紅軍的可能,周恩來就命令林彪立即撤退。
我軍本來佔據優勢的樂安之戰,就這樣以失敗告終,紅軍官兵也開始對林彪怨聲載道,質疑這個“黃埔精英”、“紅軍之鷹”到底會不會打仗。
周恩來雖然沒有接受過系統的軍事教育,但他畢竟擔任過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還參加過北伐、東征,對軍事作戰還是非常了解的,就給林彪總結出了這次樂安之戰中的“十大錯誤”。
哪十大錯誤呢?
第一,戰前沒有進行細緻縝密的偵查,對敵情不了解,不能做到知己知彼,而且,戰前沒有做好偽裝,讓敵人發覺後做好了準備。
第二,在安排攻城戰鬥編隊時,不科學,不合理,也沒有做好思想宣傳,官兵沒有意識到此戰的重要性,更沒有樹立“戰必勝,攻必克”的信心。
第三,參戰梯隊相隔很遠,一隊即便暫時取得戰果,也沒有後續部隊及時接應,擴大戰果,結果沒有達到“一鼓作氣”的效果,反而成了不斷送人頭的“添油戰術”。
第四,進攻時隊列過密,非常容易被敵人的重機槍和手榴彈造成密集性殺傷。
第五,夜襲安排得不周密,沒有達到奇襲的效果。
第六,掩護火力不強,而且與紅軍進攻陣型配合不好。
第七,選擇重點進攻的目標,本應是敵人兵力薄弱所在,結果事後發現正好相反,全部都是往敵人火力最兇猛的目標發起進攻。
第八,參戰各部隊協同不一致,讓敵人輕鬆各個擊破。
第九,每一次進攻和撤退的路線都很單一,很容易讓敵人抓住規律,進行伏擊。
第十,面對敵機的轟炸掃射,出現了非常幼稚的“對空射擊”,面對快速飛行的敵機,也不懂得瞄準提前量。
這些錯誤,即使是我們這些沒有受過軍事教育的普通人,也都能看出來是不對的,但是,林彪這個黃埔軍校高材生、紅一軍團軍團長,卻犯下了這麼多錯誤,實在是太不應該了!
當然,這次戰鬥的失利還有很多其他的原因,也不能全怪林彪,而且,林彪也很善於總結經驗教訓,在戰爭中學習戰爭,最終讓他成為統率百萬大軍、橫掃千軍如卷席的四野林總!
(參考資料:《林彪全傳》《十大元帥軼事》《血火鏖戰:中央蘇區五次反“圍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