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中國西南地區的雙江口水電站建成後將成為世界最高大壩。據相關媒體報道,該水電站已於5月1日開始蓄水,其開發商稱,這距離正式投入運行又近了一步。
這座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耗資360億元人民幣的項目已耗時近十年,主要用於發電和防洪。它位於大渡河上游(大渡河發源於青藏高原東部),流入四川盆地。
大壩建成後將達到315米,高度與一座100多層的摩天大樓相當,比目前的最高紀錄保持者——同樣位於四川的錦屏一級水壩高出10米。
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正在建設該項目,包括大壩、引水發電系統以及泄洪設施。周二中國電建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一期蓄水完成後,水位達到2344米,比原江水位高出約80米。
據稱,大壩的蓄水量為1.1億立方米,相當於杭州西湖水量的近八倍。預計電站首台機組將於今年年底發電。
電站全面投入運營後,裝機容量將達到2000兆瓦,年發電量將超過70億千瓦時,每年可滿足300多萬戶家庭的用電需求。
據中國電建集團稱,該水電站生產的清潔能源可替代全國296萬噸煤炭消耗,並減少718萬噸二氧化碳排放。
2015年4月,雙江口水電站正式獲批,並於同年7月開工建設。由於該項目位於海拔2400多米的高原地區,地質條件複雜,技術要求高,因此面臨著巨大的工程挑戰。
兩名參與該項目的高級工程師曾在論文中詳細闡述了滲排水控制、抗震以及大壩本身建設等“嚴峻的技術挑戰”。
不過,機器人技術和新型5G通信技術等尖端技術已被用於應對這些挑戰。其中包括連接到工地周圍傳感器的機器人滾輪,這些傳感器通過收集數據幫助提高性能,並且使用無人機探測潛在的環境危害。
世界上許多最高的水壩都在中國。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中國已建造了超過22000座15米以上的水壩,約佔世界總數的一半。這些大壩主要用於防洪、灌溉,以及最重要的水力發電,其中大多位於中國西南部,橫跨瀾滄江、長江和金沙江等河流。
在建設水電大壩的過程中,中國也在不斷解決可能出現的環境問題,比如建立植物園,移植和培育大壩建設過程中需要遷移的受保護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