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嬴政成為中國第一個皇帝以來,中國歷史上共產生了494位皇帝,幾乎每位皇帝都是後宮佳麗三千,但每位皇帝子女的數量卻是天差地別,有的顆粒無收,有的卻連綿不絕。今天我們就來講講歷史上子女最多的三位皇帝,排名第一的下場太慘了。
第三名 明太祖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共有子女42人,其中兒子26人,女兒16人。因為朱元璋是40歲才當上的皇帝,所以大部分子女都是在他40以後才有的,從這一點可以看出來,朱元璋為了朱家的香火也是不余遺力。而他眾多兒子的下場也是非常凄慘。
明太祖朱元璋
老大朱標,原本是朱元璋最器重的兒子,皇位繼承人,自幼便重點培養,但可惜的是沒活到四十歲,就因風寒病逝。
老二朱樉,最初被分封到西安,成為九大塞王之一。不過在藩國沒少犯錯誤,被老朱弄回南京管教了一段時間。征戰洮州時打贏,被老朱重賞。不過,朱棣還沒當皇帝時就病死了。
老三朱棡,和老二類似,最初被分封到太原,成為九大塞王之一。朱棣還沒當皇帝時就病死。
老四朱棣,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時,前面的三個老哥都已經病死,他成了老大哥。後來成為明成祖,後來善終。
老六朱楨,善終。
老七朱榑(1364-1428),人生比較曲折,早年參與北征,以軍功自傲。建文帝在位時,他因罪被建文帝抓住機會,不但削了藩王之號,直接被廢為庶人,禁錮。朱棣當皇帝後,恢復了他的原有待遇。但後來他又犯錯誤,被朱棣廢為庶人,軟禁至死。老八朱梓(1369-1390),朱元璋在幹掉我國名義上最後一任宰相胡惟庸時,朱梓受到牽連。朱元璋召見他,他誤以為要被父親清算,與妃子一起自焚。
老九朱杞(1369-1370),夭折。
老十朱檀(1370-1390),信道教方士,服食金丹,然後就中毒死了……把老朱氣得夠嗆,給他的謚號中加了"荒"(魯荒王)老十一朱椿(1371 -1423),就藩成都,學問很大,有"蜀秀才"之稱。成都的皇城文化便源於他,錦江沿岸的籌邊樓、望江樓、散花樓等標誌性建築,均是由其修建。
老十二朱柏(1371-1399),建文帝在削藩時,他的結局最慘,被人指控意圖謀反、偽造寶鈔。建文帝派兵將其宅邸包圍後,朱柏自焚,以死明志。
老十三朱桂(1374 -1446),性格暴躁,建文帝時,因罪被廢為庶人。朱棣當皇帝後,恢復了他的爵位。但是脾氣依然暴躁,也屢次被朱棣摩擦。後來算是善終。他也是朱元璋最長壽的兒子。老十四朱楧(1376 -1420),屢次改變封地,一生沒有太大波折,善終。
老十五朱植(1377-1424),屢立軍功,不過因為封地與朱棣很近,所以在朱棣起兵時,被建文帝召回南京,封地也被改為荊州。朱棣奪得帝位後,埋怨朱植關鍵時刻不支持自己,所以後來一直對他進行了打壓。
老十六朱栴(1378 -1438),頗有文采,寫詩詞,還編寫了《寧夏志》,是寧夏歷史上第一部地方志。儘管是善終,但晚年由於疾病和對親人的思念,過得不太開心。老十七朱權(1378-1448),九大塞王之一,實力強勁,有"甲兵八萬,戰車六千",鼎鼎大名的"僱傭軍"朵顏三衛,便在其控制之下。朱棣起兵時,趁其不備,將其控制,一起收編了他的精銳。但後半生過得並不舒服,朱棣當年許諾他的大餅,他基本上一塊都沒吃到。
老十八朱楩(1379 -1450),曾被指控有諸多不法行為,被建文帝廢為庶人,遠徙漳州。後來朱棣當皇帝時,恢復之前待遇,善終。他的後代,出過了不起的大人物。老十九朱橞(1379-1428),典型的投機者,在朱棣剛發動靖難之役時,支持佔優的建文帝。後來朱棣肖之徒。他在洛陽城胡作非為,殘害百姓,生活荒淫無恥。幾乎歷代都有臣子,向皇帝申請去除他們一支的爵號。後代被嘉靖帝廢為庶人。
老末朱楠(1394-1394),夭折。
第二名 唐玄宗李隆基
雖然唐玄宗李隆基和楊貴妃的愛情讓後世之人津津樂道,但這也不能說明李隆基就是一個專一的人,誰叫他是皇帝呢,他的後宮宮女四萬,子女之多也是不爭的事實。李隆基共有子女59人,其中兒子30人,女兒29人。
唐玄宗李隆基
而李隆基的眾多子女中善終者少,最恨生在帝王家。
李隆基在聯合太平公主誅殺韋後的唐隆之變中,就殺伐決斷,絕不留情。通過各種宮廷政變上位的唐玄宗,當然最忌諱宮廷政變,即便是自己的兒子也絕不手下留情。唐玄宗在李林甫和武惠妃的推波助浪下,下旨將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貶為庶人,隨後處死。大唐百姓深知其冤,將其稱為“三庶人”。
相比太子李瑛,棣王李琰死得就更加憋屈了。棣王的王妃犯錯被囚禁,棣王身邊有兩位服侍的孺人爭寵,年來日去,兩位孺人都沒得到棣王喜愛。
於是有一位孺人就求巫師在棣王鞋中縫入符咒,以期能得到棣王專寵。
誰知此事被人告知玄宗,說棣王想通過鞋中符咒謀害皇帝。
玄宗得知後大為震怒,在朝堂上質問棣王符咒之事,棣王一臉懵然。玄宗最終將棣王囚禁於鷹狗坊。鷹狗坊是唐代宮廷豢養獵鷹和獵犬之地,棣王最終在鷹狗坊憂鬱而死。
壽王李瑁則是被老爸戴了綠帽子,前妻變庶母,受盡坊間嘲笑。當時武惠妃逝世,玄宗妃嬪中“無當帝意者”。有人就向玄宗說,壽王妃“姿色冠代,宜蒙召見。”玄宗一見楊氏,果然傾心,但畢竟是自己兒子的王妃,不能明搶。
於是以為玄宗母親祈福為名義,敕令楊氏入道館修行,號曰太真。
天寶四年玄宗又給李瑁安排了一門親事,令李瑁迎娶韋氏。一個月後,玄宗敕封楊太真為貴妃,是為楊貴妃。
永王李璘鎮守江陵,地處江淮之間,是唐王朝賦稅主要來源地之一。時人形容當時江淮稅收“租賦鉅億萬,在所山委”。可見永王掌握的財源之多,但是永王並沒有將這些錢用來整軍經武,平定安史之亂,而是積極擴展自身勢力,趁亂做大做強,企圖在江南自立。最後永王被江西採訪使皇甫銑生擒,不久就被皇甫銑擅自處決。
第一名 宋徽宗趙佶
徽宗宗在位期間一共有65個子女,其中兒子31人,女兒34人,而其他宋朝皇帝最多的也才二十六個。即使與前朝或後世的皇帝相比,也沒有人在生育能力這方面勝過徽宗。
福禍相依,他所有子女的命運又是最悲慘的,在徽宗的家族成員中,幾乎所有能被女真人找到的人都與徽宗一起北行,包括開封府或附近的宋朝宗室,以及徽宗已經出嫁的女兒和她們的丈夫。很多人都在隨後幾年中死於虐待或輕怠,尤其是對女真人用處不大的宗室。
到了1128年七月,在被囚禁的宗室和婦女從燕京遷到韓州時,最初的五千六百名宗室中僅存活了九百人,而三年後,在宗室被遷到上京時,就只剩下五百多人了。
1127年時,徽宗共有二十六個兒子在世,除了高宗之外,其餘二十五人都被虜掠北行。六歲以下的皇子全部在途中去世,甚至那些已經十幾歲的皇子也備嘗苦辛。徽宗只有十六個兒子活着到達五國城。
五國城是北行經過的五個地點中條件最艱苦的一個,在到達後的第一年,就有三位皇子去世,接下來的兩年又有兩位去世(其中一位是自殺)。這樣,徽宗去世前就只剩下了十一個兒子在世。這些活下來的皇子在五國城都被賜妻,並生下了後代。欽宗一直活到1161年,其間他的弟弟宋高宗從來沒有為他付過贖金。和父親徽宗一樣,欽宗的子女也被囚禁,直到1195年,在金人控制的地區仍然生活着徽宗的後裔。
徽宗的女兒們在1127年從開封被金人擄走後,就幾乎與徽宗失去了聯繫。1127年,徽宗共有二十二個女兒在世,但有三個不久就在開封府外斡離不的軍營中去世了。還有幾個在離開開封前賜給了女真大將,而剩下的公主,尤其是比較年幼的,被帶到燕京成為宮中奴僕,最後有六人被賜予封號或升為嬪妃。
《後宮詞》雖然是白居易為宮人所作的怨詞,但是用來形容帝王家子女的無奈也是再適合不過了。“淚濕羅巾夢不成,夜深前殿按歌聲。紅顏未老恩先斷,斜倚熏籠坐到明。可憐紅顏總薄命,最是無情帝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