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釗孫女離世,謝謝您讓我們看到歷史 | 環球人物評

2023年05月12日20:46:03 歷史 1923

李大釗孫女離世,謝謝您讓我們看到歷史 | 環球人物評 - 天天要聞

她認真考據,

畫風治癒。


作者:仗義姐

李大釗孫女離世,謝謝您讓我們看到歷史 | 環球人物評 - 天天要聞

今天,“李大釗孫女”“看老照片 停更”同時衝上各個平台熱搜,背後是同一件事:李大釗的孫女李虹女士去世了。她的家人登錄其微博賬號“@看老照片”公布了這一消息,並表示生前經營賬號是她的“重要精神支柱”。


這條消息目前的點贊量已超過30萬。為何李虹老人引來網友的紀念熱潮?


首先,她認真考據,畫風治癒。“通過真相看歷史 感謝博友支持點贊留言糾錯互動”,是李虹的微博簡介。


李大釗孫女離世,謝謝您讓我們看到歷史 | 環球人物評 - 天天要聞

· 1959年,慶祝新中國成立十周年國慶遊行中的體育方隊。圖自李虹微博。


她以專業的態度運營業餘的愛好,挖掘並提供稀缺、真實的信息,在信息爆炸、拼貼橫行的網絡環境里難能可貴。


她分享的許多老照片,兼具趣味和溫情,於細節處折射出時代的面貌與人性的關懷。


李大釗孫女離世,謝謝您讓我們看到歷史 | 環球人物評 - 天天要聞

· 20世紀30年代的專業遛狗師傅。圖自李虹微博。


李大釗孫女離世,謝謝您讓我們看到歷史 | 環球人物評 - 天天要聞

· 小販售賣河北大花甜瓜。圖自李虹微博。


她也經常曬出家中的小貓,用它們的口吻與網友對話,給大家帶來許多歡樂。


其次,她樸素溫和,低調做人。她是李大釗次子李光華的女兒,曾任中共中央黨校圖書館研究員。然而,賬號的超百萬粉絲中,知曉李虹真實身份的人寥寥可數。


據梳理,她發布了將近1.49萬條內容,沒有一條的關鍵字是“李大釗”。家人透露,老人的後事也將低調處理。


李大釗孫女離世,謝謝您讓我們看到歷史 | 環球人物評 - 天天要聞

· 李虹最後一次在微博上分享小貓照片。


此外,在李虹老人身上,我們看到:以李大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清廉家風代代相傳。


“黃卷青燈,茹苦食淡,冬一絮衣,夏一布衫”,是李大釗一生的真實寫照。他的收入大多用於黨組織的活動經費和資助青年學生,“為庶民求解放,一生辛苦艱難”。


李大釗孫女離世,謝謝您讓我們看到歷史 | 環球人物評 - 天天要聞

· 李大釗。


自誕生之日起,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就成為黨的初心所在、使命所系。正是在先輩們的努力下,我們才有了今天的中國。


一些年輕人動情表示:“如果在那個世界碰到您的爺爺,請讓他放心,我們的祖國,今天很強大!”


艱苦樸素,堅守初心。給李虹老人的每一個贊,都是我們對初心的肯定。



事件回顧:5月11日晚,李大釗孫女李虹去世,家人在其微博賬號上分享了這一消息,無數網友留言表示感謝和紀念。李虹從2010年3月19日加入微博,累計發布了1.49萬條內容。長期以來,她憑藉興趣分享歷史照片,吸引起了眾多粉絲關注。如果因為事情忙沒來得及更新,她還會向粉絲道歉。



總監製: 呂 鴻

監 制: 張建魁

主 編: 許陳靜

編 審: 蘇 睿


(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加微信“HQRW2H”了解細則。歡迎大家提供新聞線索,可發至郵箱[email protected]。)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銘記歷史記憶,凝聚民族復興力量 | 新京報社論 - 天天要聞

銘記歷史記憶,凝聚民族復興力量 | 新京報社論

▲資料圖:北京盧溝橋上的石獅。圖/新華社“我們是善戰的前鋒,我們是民眾的武裝,從無畏懼,決不屈服,永遠抵抗,直到把日寇逐出國境,自由的旗幟高高飄揚。”1939年,29歲的河北青年張松如離開正定省立七中,進入延安抗日軍政大學。這一年,他以“公木”的筆名與音樂指導鄭律成合作創作了這一組《八路軍大合唱》。此前兩...
誰能想到,一次無禮竟為秦國的崛起注入了一劑強心劑 - 天天要聞

誰能想到,一次無禮竟為秦國的崛起注入了一劑強心劑

眾所周知,分封制是周王朝的核心,而禮制則是其核心中的核心。那時候講的“禮”,跟現在的“禮”有很大的不同,但也有些相同之處。我們可以理解周“禮”為現在的“禮貌”,周朝貴族才講“禮貌”,普通國人、野人、蠻夷戎狄是不講的,或者說他們根本不知道這東
什麼是勝利? - 天天要聞

什麼是勝利?

戰爭的最終目標當然是取得勝利。 人們總是期望看到勝利的場景:扛着紅旗,將旗幟插到對方陣地上,歡呼雀躍,國與國開戰,誰都希望勝利。 但是,近年來的三場戰爭卻讓我們看到了一種新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