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南獨立,到底是南漢的責任還是宋朝的責任?

2023年04月21日18:11:06 歷史 1051

紅河三角洲——安南,對於很多中國古代史愛好者來說,堪稱傷心之地。如果說近代史愛好者為丟失外蒙而傷心的話,那麼古代史愛好者對紅河三角洲的丟失而產生的痛苦指數,或許遠超近代史愛好者為外蒙丟失而產生的痛苦指數。

安南獨立,到底是南漢的責任還是宋朝的責任? - 天天要聞

安南地區早在秦朝就被秦始皇的大軍納入華夏版圖。西漢初年一度成為南越國的一部分。漢武帝時代西漢滅亡南越國,紅河三角洲地區再度納入中華帝國的版圖。

其實安南的土著從秦漢開始,一直謀求脫離中華帝國而自立。因此每當亂世的時候,安南總會出現割據勢力。但這些割據勢力很快都會被來自北方的勢力消滅。這一切直到五代十國時期發生了變化。

五代十國是基於晚唐軍閥割據的基礎上形成的。這場戰亂維持了長達半個世紀之久,最終被趙家兄弟建立的北宋王朝終結。趙二皇帝在位期間,安南還處於沒有被收復的狀態。於是宋太宗發兵討伐安南,但最終被安南軍隊頂住了壓力。宋太宗見難以取勝,只好冊封安南君主為靜海軍節度使,並允許其事實上處於獨立的狀態。

在五代十國時期,安南一度屬於南漢國的一部分。但到了五代中期左右,安南脫離南漢國。按照傳統的說法認為,安南獨立的責任方是北宋。但現如今有很多歷史愛好者提出質疑:那就是既然安南獨立於南漢,那責任就該由南漢來承擔,不該由北宋來承擔。

那麼,安南獨立,到底是南漢的責任還是北宋的責任?

個人覺得:是北宋的責任。

1、晚唐五代亂世

其實打從安史之亂結束開始,唐朝對於河北藩鎮就處於失控狀態:唐廷無法徹底消滅河北的藩鎮割據狀態,因此默認河北藩鎮割據屬於既定事實,而河北藩鎮為了不惹麻煩,因此也表示自己依舊是大唐天子的部將,但是自己的防區處於“高度自治”狀態。而隨着歷史的發展,這種藩鎮割據狀態在唐朝越來越普遍,到了晚唐時期,因為黃巢起義的衝擊,唐昭宗在位時期,唐廷只不過是一個虛有其表的朝廷。最終藩鎮朱全忠廢掉唐朝皇帝,終結了唐朝的名義統治,開始了五代十國的歷史時期。

安南獨立,到底是南漢的責任還是宋朝的責任? - 天天要聞

而五代十國期間的特點就是軍閥混戰。五代十國的君主不過是大軍閥,而這些大軍閥的內部又存在很多中小軍閥。

南漢和安南之間其實就是大小軍閥的差別。因此,苛求南漢這樣的軍閥集團沒能維持住對安南的統治,宛如苛求五代的中原王朝都沒能橫掃天下一樣,都有強人所難的意味。

2、北宋的勢頭

五代後周時期,當時中原最強盛的軍事集團,除了後周王朝之外,二號種子就是淮南軍閥集團建立的南吳——南唐政權。當時柴榮主政後周集團期間,曾大軍南征南唐,從南唐手裡奪走了江北之地。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南唐集團的實力。

柴榮去世後,趙匡胤接盤了後周集團的家底,建立北宋王朝,而後陸續消滅了諸如後蜀、南唐、南漢等勢力。到了趙光義在位時期,吳越國也被北宋吞併。此時的北宋體量龐大,具備統一王朝的趨勢。

安南獨立,到底是南漢的責任還是宋朝的責任? - 天天要聞

但是即便如此,北宋依舊沒能將安南納入版圖,因此不能不認為:安南的獨立,確實是北宋的責任。畢竟北宋的體量強於五代中的任何一個王朝。但還是沒能解決安南問題。

其實對於北宋君王來說,也深知大一統是中原皇帝的使命。所以宋神宗在位期間,決定解決這個問題:按照當時的觀念,河湟地區、燕雲十六州、整個西夏、安南,都是北宋王朝應該收復的區域。於是宋神宗開始考慮解決這些問題:為此,宋神宗先後發動了河湟開邊運動,以及對西夏、安南的討伐戰爭。最終,除了河湟開邊之外,其餘的兩項都歸於失敗。

從宋神宗的態度來看,宋神宗也覺得收復安南是宋朝官家的義務。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鑒往知來|百團大戰:戰績輝煌,永垂史冊 - 天天要聞

鑒往知來|百團大戰:戰績輝煌,永垂史冊

立獅腦山巔,望太行雲煙。那座座峰巒如同無言的豐碑,銘刻着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日軍民同仇敵愾、勇御外侮的崢嶸歲月、不朽功勛。 7月7日,恰逢全民族抗戰爆發88周年紀念日,正在山西陽泉市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百團大戰紀念碑廣場,向百團大戰烈士敬獻花籃,參觀百團大戰紀念館,緬懷抗戰烈士英雄事迹。 1940年8月,為粉碎...
第1視點|跟隨總書記回望百團大戰偉大勝利 - 天天要聞

第1視點|跟隨總書記回望百團大戰偉大勝利

7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省陽泉市考察。他來到百團大戰紀念碑廣場,向百團大戰烈士敬獻花籃,參觀百團大戰紀念館,緬懷抗戰烈士英雄事迹,重溫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日軍民同仇敵愾、勇御外侮的光輝歷史,了解當地開展革命歷史教育、傳承弘揚偉大抗戰精神等情況。 陽泉獅腦山主峰 形如刺刀的百團大戰紀念碑直指蒼穹 不遠處,...
古人用秸稈,也是燒嗎? - 天天要聞

古人用秸稈,也是燒嗎?

焚燒秸稈,常被誤認為是千年傳統,實則是現代農業的“時代病”。古人用秸稈,少有“一燒了之”的草率,而是千般用法、萬種智慧。 從《齊民要術》到《陳旉農書》,從堆肥還田到修築屋舍,秸稈在古人的手中,是滋養農田的肥料,是遮風擋雨的材料,是飼養牲畜的食糧。焚燒秸稈,絕非古人首要的選擇,而是現代化農業發展中人們...
觀潮的螃蟹丨不能忘記的抗戰歷史,不曾忘記的無名之輩 - 天天要聞

觀潮的螃蟹丨不能忘記的抗戰歷史,不曾忘記的無名之輩

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7月7日,是全民族抗戰爆發88周年。血與火的14年抗戰,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無數國人在民族危亡時挺身而出,奉獻犧牲。據不完全統計,抗戰期間,中國軍民傷亡超過3500萬人。在抗戰相持階段,湖南是對日戰事最多、最慘烈的正面戰場之一。當時全省人口3000萬,徵募的兵...
中國專家一句話嚇得印度認慫:恆河以北自古以來都是中國的! - 天天要聞

中國專家一句話嚇得印度認慫:恆河以北自古以來都是中國的!

高志凱和他那句“在恆河畫一條線”的說法都火了。有網友還提議,這條線未來就應該叫“高志凱線”。印度人聽了可能都懵了,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那麼,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一條線的由來高志凱是一位智庫學者,他所說的畫一條線,實際上是針對臭名昭著的麥克馬
蔡倫造紙術問世:樹皮破布如何改寫中華文明史? - 天天要聞

蔡倫造紙術問世:樹皮破布如何改寫中華文明史?

公元 105 年,東漢宮廷宦官蔡倫將一批質地輕薄的 “新紙” 呈給漢和帝。誰也未曾料到,這看似尋常的發明,會成為撬動中華文明進程的槓桿。在此之前,竹簡笨重如石,絹帛貴比黃金,知識的傳播被牢牢鎖在少數人的書架上。
梅國強同志逝世 - 天天要聞

梅國強同志逝世

湖北中醫藥大學7月7日發布訃告,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當代著名中醫學家、傷寒學泰斗、國醫大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全國中醫藥傑出貢獻獎獲得者、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首屆中醫藥傳承特別貢獻獎獲得者、中國中醫科學院學部委員、湖北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梅國強同志因病於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