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北伐打敗司馬懿後,為何不乘勝追擊,反而突然撤軍呢?

2022年12月23日21:22:03 歷史 1088

諸葛亮倒數第二次北伐,這一仗不可小覷,為什麼呢?因為這是繼第一次北伐失利後,最接近成功的一次,如果贏了歷史可能改寫。另外這也是諸葛亮和司馬懿,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交手戰,但諸葛丞相在大破司馬懿時選擇了退兵,令人嘆息遺憾。究竟是什麼原因讓諸葛亮下令退兵?是打不動了?還是後勤跟不上?或者是其它原因?

諸葛亮北伐打敗司馬懿後,為何不乘勝追擊,反而突然撤軍呢? - 天天要聞

諸葛亮第五次北伐

最接近成功的一次北伐

一是時機;此時諸葛亮選擇北伐時機是對的,曹真病重,少了一個強有力的對手。

二是人和:不僅如此,諸葛亮還招攬鮮卑人軻比能,讓他起兵響應,人和有了

三是天時:雍涼地區半年沒下雨,天時很到位。

四是地利:雖然說北伐路線沒怎麼改變,但諸葛亮發明了木牛運糧,減緩了因路途而影響運糧的問題,也算地利吧。在佔據天時地利人和的基礎上,諸葛亮發兵包圍了祁山堡,並在其東北修建鹵城作為大營。

諸葛亮北伐打敗司馬懿後,為何不乘勝追擊,反而突然撤軍呢? - 天天要聞

司馬懿

司馬懿親自挂帥

曹魏方面見蜀漢來勢洶洶,直接派司馬懿挂帥率軍抵抗。司馬懿派費曜、戴陵與四千精兵前往上邽防守,自己則率軍隨後跟進。諸葛亮得知後,留王平繼續攻打,自己則北上上邽對那裡的麥田進行了“破壞”。麥子熟了,哪有不收的道理。期間戴陵派軍阻攔被諸葛亮打退,最後司馬懿大軍到來,諸葛亮才停止破壞,麥田並沒有破壞完全。

司馬懿到達上邽之東,開始據險而守並不主動出擊。看到這裡你會感到奇怪,一向“侵掠如火"、"兵貴神速”的司馬懿怎麼採取守勢?原因很簡單,主動進攻的司馬懿並沒有佔到便宜,所以只能堅守等待時機。甚至在司馬懿進軍鹵城之時,選擇登山掘營,與漢軍對峙,依然不與交戰。這個行為得到了其他將領的不滿“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但是司馬懿的隱忍是出了名的,這些個“流言蜚語”,司馬懿自然不會放在心上。

諸葛亮北伐打敗司馬懿後,為何不乘勝追擊,反而突然撤軍呢? - 天天要聞

司馬懿

此時由於諸葛亮的破壞,導致魏軍陷入缺糧之中,不得不靠關中運糧以及收取胡人穀物做糧。從目前局勢來看,形勢朝着有利於蜀漢的方向發展。諸葛亮為了戰勝司馬懿,撤了祁山堡的包圍,把主力集中在了鹵城。司馬懿也不甘示弱主動出擊,採取鉗形攻勢,派張郃攻打鹵城南的王平,自己則進攻諸葛亮主力軍。

諸葛亮也發起還擊,派大將魏延高翔、吳班三路進攻,大破魏軍。魏軍敗得有多慘呢?有記載說:蜀軍斬殺了3000名魏軍軍官,收穫鎧甲5000具,弩箭3000支。雖然數字可能有誇大,但給魏軍造成了極大的損失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司馬懿吃了一個大敗仗,士氣低落,處於強弩之末的狀態。就算關中有運糧,這怎麼能難倒諸葛亮,他已經開始採取措施慢慢截斷魏軍後路。只要諸葛亮繼續和司馬懿耗着,司馬懿必輸無疑。然而,命運給丞相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

突然撤兵

負責運送糧草的李嚴出了差錯,不僅如此還假借劉禪手諭要諸葛亮退軍。諸葛亮沒辦法,眼見糧草不濟,皇上又催,只好放棄進攻班師回朝。司馬懿一看好機會,立刻派張郃追擊,儘管張郃不情願,怕中計。但還是不得不去,結果可想而知,一位老將就此隕落木門道。這給曹魏的打擊非常大,這可是五子良將之一啊,相當於五虎將的存在。他就這樣白白送了命,對魏軍的士氣再一次造成沉重的打擊。

諸葛亮北伐打敗司馬懿後,為何不乘勝追擊,反而突然撤軍呢? - 天天要聞

李嚴

回到成都的諸葛亮發現自己被李嚴坑了,是李嚴自己辦事不利故意設的局。借口糧草不濟以及諸葛亮外出已久恐生事端就勸劉禪詔他回來,但諸葛亮回來之後開始裝傻。這就是一個腹黑的典型代表。當然李嚴也有自己的小九九,他想扳倒諸葛亮當上一把手,然而因為他的私心壞了北伐大計。因此諸葛亮夥同眾人一起參他,把李嚴流放了。非常可惜,因為李嚴的私慾把原本好好的北伐局勢給攪亂了。

諸葛亮大破司馬懿而退軍,不是因為打不下去了,是因為內部不團結,導致司馬懿僥倖勝利。如果馬謖還活着,被諸葛亮派去置辦糧草,估計北伐可以順利進行,歷史也可能改寫。因為馬謖雖然實戰不行,但他和諸葛亮關係好,斷不會幹出這樣的事。諸葛亮撤軍,真的是一種無奈。因為隊友不給力,使絆子,導致功虧一簣。

諸葛亮北伐打敗司馬懿後,為何不乘勝追擊,反而突然撤軍呢? - 天天要聞

司馬懿

如果諸葛亮換一個靠譜的人來負責糧草運送,可能歷史就會改寫。沒有後顧之憂士氣正盛的蜀軍,不管進攻還是拼消耗,司馬懿都不佔優勢,不僅受不住還有可能被諸葛亮反推到長安。所以,諸葛亮大敗司馬懿選擇撤退更多的是一種無奈與不甘,畢竟這是為數不多離勝利很近的一次。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統一後,台灣叫什麼名?台84歲老將王建煊給出答案 - 天天要聞

統一後,台灣叫什麼名?台84歲老將王建煊給出答案

兩岸關係一直是個敏感話題,尤其是“統一”這事兒一提起來,大家的耳朵都豎得老高。對此,台灣省84歲的前“監察院長”王建煊跳出來,拋出了一些關於統一後台灣叫啥名的看法,搞得網上網下議論紛紛。歷史咋回事兒?台灣跟中國大陸的關係,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兒
董小姐們最憎恨的人,是他 - 天天要聞

董小姐們最憎恨的人,是他

改革開放後,商鞅、秦國遭到了全方位的抹黑,好事者甚至發明了“秦制”這個概念。在他們看來,中國落後的根源就是商鞅,就是秦制。秦制反民主、反自由,所以導致了落後,商鞅罪大惡極,竟然還寫了個《商君書》,提出“馭民術”,教君主們怎麼進行愚民,簡直十
世界最長壽老人去世!百歲長壽老人往往有這些特點 - 天天要聞

世界最長壽老人去世!百歲長壽老人往往有這些特點

據法新社5月1日報道,世界上最長壽的人、巴西的伊娜·卡納巴羅·盧卡斯4月30日去世,享年116歲。美國老年醫學研究組織和“追求長壽”組織稱,現在世界上最長壽的人是115歲的英國薩里居民埃塞爾·卡特勒姆。“活到100歲,健康又長壽”,這是許多人嚮往的目標。長壽不僅取決於基因,更與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關。大量研究已...
曹縣莘冢集村 - 天天要聞

曹縣莘冢集村

宣統二年地圖莘冢集村位於曹縣城西北8.2公里處。聚落呈正方形,東西、南北長約500米。全村總面積約為1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53公頃,總人口6000餘人。屬青菏辦事處。莘冢集村有夏莘國莘仲君墓,明朝初年,名為伊尹耕莘太平寨。明朝中期成集,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