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借孔子來諷刺殷商搬遷折騰

2022年12月18日10:51:21 歷史 1964

老師給人的印象大概是板著臉孔,不苟言笑,一本正經了。

然而,作為“至聖先師”的孔子卻並非如此。

“殷路車為善,而色尚白。”——《史記·殷本紀》

太史公最後總評里,引用了孔夫子一句話。大體意思是:“殷國路上流淌着白色的車子,質量都很好呵,那個時代崇尚白色。”直白翻譯很難體會出孔子的態度。

司馬遷借孔子來諷刺殷商搬遷折騰 - 天天要聞

其實,這本該是一句很幽默風趣的話,如今讀來仍感覺其中不乏揶揄,用彼時的詞彙來說——“諷”。

當然,今人對此堂而皇之地解釋為殷商時代生產力發達,不僅修路水平超高,造車技術也是一流水準。這是誤認為孔子讚賞殷商了。

然而,竊以為大家誤解了司馬遷,曲解了孔子。如果把它理解為孔子嘲笑殷商來回遷都勞民傷財,這樣子豈不是更好?

司馬遷借孔子來諷刺殷商搬遷折騰 - 天天要聞

成湯,自契至湯八遷,湯始居亳。”契-昭明-相土-昌若-曹圉-冥-振-微-報丁-報乙-報丙-主壬-主癸-天乙(成湯),從開創殷商到成湯傳承了十三代,而國都搬遷竟達到八次之多,可想而知遷都搬家的頻繁程度。

俗語說“火搬三道息,人搬三道窮”,俗語是人類智慧的經驗總結。旺盛的火移動次數多了就會熄滅;而來回折騰搬家,沒有長久的規劃,就會越搬越窮。

大概殷商就是如此。

湯之後,殷商仍然很頻繁地搬遷國都,司馬遷在殷本紀中記載,中丁遷都於隞、河亶甲遷都於相、祖乙遷都於邢、盤庚遷都於亳、武乙復去亳遷河北……而歷史教材中殷商國都在跨黃河兩岸五個地方來回遷換。

歷史上最著名的應該是盤庚遷殷“帝盤庚之時,殷已都河北,盤庚渡河南,復居成湯之故居,乃五遷,無定居。”盤庚搬都定殷也並非最後一次。

盤庚執政期間,殷商國都已經確立在黃河北岸。盤庚帶領浩浩蕩蕩的隊伍從黃河以北重新渡河到了南岸,重新定都亳,已經遷都五次了,還沒有最終確定選擇地點。而這些已經導致了老百姓怨聲載道,“殷民咨胥皆怨,不欲遷。”

殷商的社會發展在興衰更迭中波浪式推進,興盛轉向衰落便籌劃搬都,再興盛再衰落再次搬遷國都。然而,興盛與搬遷國關係並不大。

俗話說“安居樂業”,如果連起碼的住所都不能確定,怎麼能夠安心耕種,發展經濟呢?老百姓都不願意再折騰來回搬遷了,所以孔子對此嗤之以鼻,既然不能謾罵,所以只好嘲諷一下。

且不管遷都出於是什麼原因,或者刺激經濟發展,或者躲避洪澇災害,或者防備外族入侵,毫無疑問殷商屢次遷都給“國人”(在國都居住的人)造成極大的麻煩,也影響了經濟社會的發展。

由此判斷孔子“殷路車為善”是諷刺殷商遷都折騰。如果沒有質量上乘的車輛,怎麼能可能浩浩蕩蕩的遷都呢?而且是一而再,再而三,三番五次不停歇。

“而色尚白”大概是說滅亡是必然的。一長溜跟隨遷都的人馬,着白色衣服,一律白色車馬,白色旗幟……白色隊伍,浩浩蕩蕩豈不是像送葬的。

既無外族入侵,又無水旱天災,殷商王朝就是在自己的折騰中葬送了前程。

觀殷、夏所損益,曰:“後雖百世可知也,一文一質。周監二代,鬱郁乎文哉!吾從周。”——《史記·孔子世家

眾所周知,孔子曾對周代的文化有高度的讚譽:一方面強調了三代之間的文化連續性;另一方面他也指出,周代的文化是基於前兩代的奠基之上,才得以發展成為更加優越的文化傳統。

孔子一生極力吹捧周代文化,所以才會刻意貶低殷商文化?

孔子生魯昌平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史記·孔子世家》


司馬遷借孔子來諷刺殷商搬遷折騰 - 天天要聞

司馬遷在《孔子世家》中明確,孔子先祖為商湯——“殷破,周封其後於宋”,宋人也就是殷商的後代子孫。

孔子會做出數典忘祖的事情,以嘲諷自己祖先來提高周代文化?《史記索隱》明確,“乘殷之輅”轉自《論語》,而“殷人尚白”摘自《禮記》。這也就是說“殷路車為善,而色尚白”純屬司馬遷杜撰。

顏淵問為邦,子曰:“行夏之時,乘殷之輅,服周之冕,樂則韶舞。放鄭聲,遠佞人。鄭聲淫,佞人殆。”——《論語》

顏淵向孔子請教如何治理國家。孔子說:“用夏代的曆法,乘殷代的車子,戴周代的禮帽,禁絕鄭國的樂曲,疏遠能言善辯的小人。鄭國的樂曲浮靡不正派,佞人太危險了。”

“夏之時”是指夏代的曆法,便於農業生產。“冕”指禮帽,周代的禮帽比以前的華美。“韶”是指舜時的樂曲,“舞”則是指周武王時的樂曲。

以此來看,孔子教導顏淵治國需要有選擇性地繼承優秀的文化。“輅”解釋為天子所乘用之車。殷代的車由木製成,比較樸實。如果按照這個解釋,所謂的孔子“殷路車為善”並非諷刺。

“夏後氏尚黑,殷人尚白,周尚赤。”——《禮記》

歷代受五行相剋思想的影響,所崇尚的顏色有所不同。但五行學說形成於戰國時代鄒衍,而《禮記》成書於漢代,為西漢禮學家戴聖所編。這再次明確“殷人尚白”又並非孔子原話。

如果五行學說為後起,那麼上古三代所崇尚的顏色可能與部落色彩心理有關,又有可能與五帝有關。

按照鄒衍說法,“五德從所不勝,虞土、夏木、殷金、周火。”成湯應該是以金德取代了夏代木德,金克木,而白色在五行中為金。 所以,“湯乃改正朔,易服色,上白”,殷商創始人成湯先生,改正了曆法,變換了顏色,崇尚白色。

司馬遷借孔子來諷刺殷商搬遷折騰 - 天天要聞

按照五行相剋相生的觀念,赤色取代白色,應該是正常延續。所以,周朝尚火德,其色赤。再後來,秦始皇自封是秦為水德,而水屬黑色,所以秦人尚黑。這是另外的話題了。

司馬遷為孔子編撰“殷路車為善,而色尚白”,是否如司馬貞所說“太史公為贊,不取成文,遂作此語”?如果理解為以孔子的口吻嘲笑殷商先祖豈不是更妙。估計司馬遷寫完《殷本紀》,為自己的幽默也狡黠地笑了。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國際安徒生獎得主分享會在鹽城舉行 - 天天要聞

國際安徒生獎得主分享會在鹽城舉行

中國日報7月7日電,以"本土根基與人類情懷"為主題的"水鄉生態 文學點亮"國際安徒生獎得主分享會近日在鹽城草房子文學館舉行,標誌着"我心中的樂園——世界兒童文學草房子之旅系列活動"正式拉開帷幕。 本次活動由生命樹文化促進中心、中共鹽城市鹽都區委宣傳部主辦,江蘇大縱湖文旅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承辦。鹽都,這片位於長三...
明明黃河比長江短,為何卻被稱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 - 天天要聞

明明黃河比長江短,為何卻被稱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

黃河明明比長江短,為何被稱為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像中國一樣,獨佔兩條河流究竟有多難?黃河vs長江數據顯示,黃河全長5464公里,比6300公里的長江短了836公里,更扎心的是,長江年徑流量9600億立方米,是黃河574億立方米的16.
平型關大捷: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 天天要聞

平型關大捷: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不可一世的日軍進逼山西“七七事變”爆發後,日本帝國主義挑起了全面侵華戰爭。平型關之戰是八路軍出征抗日的第一仗,意義十分重大。1937年9月23日凌晨,八路軍指揮部向115師下達了作戰命令。於是,朱德電令第115師“向平型關、靈丘間出動,機動側擊向平型關進攻之敵”。八路軍第115師主力由紅一軍改編,在平型關戰鬥中投入...
“80後”縣長戴吉國,主動投案!他曾要求下屬不當反面案例“主角” - 天天要聞

“80後”縣長戴吉國,主動投案!他曾要求下屬不當反面案例“主角”

據云南玉溪市紀委監委7月7日消息:玉溪市華寧縣委副書記、縣長戴吉國涉嫌嚴重違紀違法,主動投案,目前正接受玉溪市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戴吉國(資料圖)公開簡歷顯示,戴吉國,男,漢族,1982年8月生,大學本科學歷,中國共產黨黨員。戴吉國歷任江川縣委政研室主任,共青團江川縣委副書記、書記、青聯主席,共青...
第三次世界大戰?《紅色警戒:世界戰火》震撼登場,32個國家開戰 - 天天要聞

第三次世界大戰?《紅色警戒:世界戰火》震撼登場,32個國家開戰

大家好,我在遊戲荒的時候,經常會打開那些經典遊戲,玩上一局感覺非常爽。尤其是《紅色警戒2》,即時戰略玩法緊張激烈,多人戰鬥和戰役都十分出色,現代戰爭手段也相當豐富。可由於年代久遠,很多玩法已經爛熟於心了,打來打去沒有新鮮感。最近,有網絡大佬基於《紅色警戒2》開發了全新的PC版《紅色警戒:世界戰火》MOD,...
國手+2!貴州兩名文物匠人摘全國文物技能獎 - 天天要聞

國手+2!貴州兩名文物匠人摘全國文物技能獎

全國文物職業技能最高獎頒獎了!貴州兩名“手藝人”憑實力當“國手”!經過兩天的激烈角逐,7月6日,由國家文物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華全國總工會主辦的2025年全國行業職業技能競賽——第二屆全國文物行業職業技能大賽結果揭曉。來自貴州的選手吳勝成獲木作文物修復師一等獎,滕昭玉獲金屬文物修復師三等獎,這也是...
死亡失蹤超百人:美國得州洪災是天災還是人禍? - 天天要聞

死亡失蹤超百人:美國得州洪災是天災還是人禍?

美國得克薩斯州中部地區因暴雨引發洪災,截至當地時間6日,已造成至少82人死亡、約40人失蹤。美國總統特朗普6日表示,得州洪災是“百年一遇”“沒人預見到”。得州向來洪水多發,然而為何這次災情如此嚴重、傷亡如此巨大?在這場悲劇後,美國社會各界普遍認為,這次洪水造成如此大傷亡,有天災更有人禍。特朗普簽署“重大災...
日本天皇首訪蒙古國,專程祭奠日軍亡靈,這讓中國人很不舒服 - 天天要聞

日本天皇首訪蒙古國,專程祭奠日軍亡靈,這讓中國人很不舒服

前言正值二戰結束後80周年,應蒙古國邀請,日本天皇德仁首次對蒙古國進行訪問,蒙古國對此給予高規格接待,邀請日本天皇夫婦出席“那達慕大會”的開幕儀式,並參觀多個景點和日本投資項目。祭奠亡靈背後7 月 9 日清晨,天皇夫婦的車隊悄然駛入烏蘭巴托